美国上演"世纪大堵塞",全球航运费用竟飙涨7倍
种种迹象表明,全球航运价格仍在飙升。近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再度创出新高,飙升到了4233点,创下近12年来的新高,相比于去年1月的低点1111点,累计涨幅已高达281%。据Drewry Shipping数据显示,制成品现货运价已连续20周飙升,较过去5年的季节性水平的平均值增长了731%。
航运需求报复性反弹之下,美国更是上演了“世纪大堵塞”。9月16日,位于加州的圣佩德罗洛湾出现创纪录的堵塞状况,排队等候的集装箱船数量达到了创纪录的65艘,且数量还在持续增长中,其中21艘船被迫在海上漂流。
从中国宁波港(4.090, 0.00, 0.00%)运到美国洛杉矶的海运价格只要1000多美元,但到了2021年8月,价格一度突破了20000美元,一年半时间,涨幅超过了15倍。
业内人士感慨,从业数十年,都从未见过如此疯狂的场景,300多个集装箱,从中国到美国的运费相当于一艘船的价格。
据央视财经报道,深圳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船务表示,2020年下半年开始,运费一天一个价,以前运一个柜子到亚马逊,全段价格基本上是3万元到5万元人民币左右,现在要3万美元到5万美元。
与此同时,海岬型散装船运费在9月13日一度创下2008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平均日租金达每艘船近5.3万美元。
尽管航运费已飚涨升天,但仍然是“一船难求”,尤其是中国-欧美线、日本线,几乎都已爆舱,需要排队抢。8月21日,全球最大单体集装箱码头—深圳盐田港(5.520, -0.20, -3.50%)11000个进港预约号,在半小时内就被哄抢一空,需求之旺盛可见一斑。
然而,这种局面或许仍将持续,美国干散货船运公司Genco Shipping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hn Wobensmith最新表示,当前全球货运需求快速增长,远超供应,这是十年来未见的季节性水平,但国际船舶运力有限,散装船运能更是吃紧,散装船运费用有望继续走高。
目前,国际市场上,散装船仍供不应求,由于船厂接受的订单以货柜船为主,因此散装船的供应短期内很难迅速放量,Wobensmith预计,未来数年内,散装船的供应都将保持低迷。
而需求端,每年有超过50亿吨的商品如煤炭、钢铁和谷物通过散货船运往世界各地,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 (BDI) 刷新新高,表明主要航线的商品需求仍在增加。
未来航运价格飙涨的势头能否缓解,几乎都取决于国际航运需求能否放缓。全球最大货柜航运运输集团马士基认为,全球航运市场今年并无降温迹象。此前,马士基等头部航运运输公司集体声明运费不涨价,但是仓位和集装箱都紧缺,供应始终是缺口。
亚南部太平洋(3.450, -0.06, -1.71%)沿岸的一个进水口,是洛杉矶港、长滩港的所在地,它们共同构成了全球第五繁忙的港口设施,仅次于上海,新加坡,香港和深圳的港口,是美洲最繁忙的港口。
洛杉矶港的执行董事Gene Seroka在周三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集装箱在该码头的停留时间已达到最高点,现在是6天,比上个月的5.3天更糟糕;入港铁路停留时间为11.7天,与峰值的13.4天相差不远。航站楼外街道停留时间是8.5天,接近历史最高水平8.8天。
与此同时,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货运需求激增,当地的航运业也在上演美国港口的窘迫局面。克拉克森分析师Thomas Betts估计,2021年前8个月,约32%的集装箱船在港停泊,大堵塞似乎已成为西方港口的“正常现象”。
龙头中远海控(20.680, 0.23, 1.12%)为例,2021上半年的营收达到1392.64亿元,净利润370.98亿元,同比增长超3162%。另外,马士基、达飞集团、赫伯罗特等航运巨头全部爆赚,甚至有航运企业半年净利润暴增113倍。
其他船运巨头也在行动,据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球新造船成交量达到749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了222%。其中,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4.9%、51.0%和45.8%,在全球保持着领先地位。
这种局面,引发了全球政府监管机构的关注。9月8日,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FMC)官网发布公告称,中国交通部、美国海事委员会和欧盟方面召开了“全球航运监管峰会”,会议重点讨论了3个海事监管机构当下关注的问题:
就在会议的第二天(9月9日),全球第三大、北美航线主要航运商达飞海运(CMA CGM)宣布,面对所未有的航运业形势,集团将与客户的长期关系放在首位,从即日起至2022年2月1日止,旗下所有子公司即期(现货)运价停止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