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首席对话投资总监,探寻震荡市下的投资机遇
今年以来,市场持续震荡,板块轮转频繁,如何在震荡市中寻找资产配置机会?面对未来经济下行压力,普通投资者该如何应对?海通证券(12.290, 0.17, 1.40%)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与长城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杨建华,就这些问题来了一场精彩的对话,从宏观到投资,从长期视角到短期热门板块,你关心的问题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1、荀玉根:从经济周期和股市表现看,今年股市后半场或类似于2010年,在政策发力下,市场迎来一波机会。从“牛市三段论”看,2021年是此轮牛市的第三阶段,当前市场正处于基本面和情绪面共振的泡沫期。
5、杨建华:经过半年多调整,消费板块已经具有一定吸引力,但上涨还需要基本面助力,时机还需要观察。军工板块当前景气度较高,更有基本面支撑。金融地产板块如果出现有时代感的投资标的,市场会给与更高估值。
荀玉根:今年A股市场的背景跟2010年比较类似。首先从大经济周期角度看,今年与2010年都是在经历危机之后,政策经历了先宽松,后伴随经济复苏再开始收紧,之后又重新开始放松的过程,所处的周期位置很像。
杨建华: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确实比较快,但是7、8月份之后的数据显示经济确实有走弱迹象,原因比较多方面,其中7、8月份国内的疫情出现反复是重要影响原因之一。这次疫情扩散幅度比较大,各地防控措施的出台给经济带来一定的下行压力,尤其是消费和服务业,非制造业PMI数据几个月以来第一次低于50荣枯线,说明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政策边际放松是市场的基本共识。
杨建华:今年的分化是市场演绎得比较极致的表现,从过去几年来看,这种分化一直都存在。资本市场成立初期,大家都觉得牛市一定是全面的牛市,要涨都涨,要跌都跌。实际上最近几年来,资本市场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不会像以前那样要么全面牛市,要么全面走熊。过去两三年里,即使基金、个人投资者都有很好的收益,也有很多板块一直走得非常弱,我们觉得这种分化将来也会是常态,这跟各个板块不同的景气度和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关。
荀玉根:分化并不是今年独有的现象,本轮牛市以来,“分化”一词就一直存在,背后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中国经济结构处在转型当中,转型就是有的行业在变好,有的行业在变差,因为行业之间有分化,自然而然个股的基本面表现就会有分化。第二是,2019年以来的注册制,这是非常重要的制度变化,上市公司的数量变多了,股价表现也会有差异。
分化在很长的时间都会是常态,当然,我们预计这种分化在接下来的阶段可能有一定收敛。 收敛的原因也有两点:一是看自上而下宏观政策和基本面驱动,今年前几个月表现最好的板块除了新能源、半导体等科技行业之外,就是资源股,这与前一段时间调结构转型,支持科技,推动“双碳”政策有关。7.30政治局会议后开始阶段性稳增长,前期表现比较弱的行业,如传统制造业、消费、金融地产等行业都会由此受到政策的驱动,在未来几个月会
荀玉根:做估值分析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相比较而言,做盈利预测容易一点,因为盈利预测可以通过财务报表模型去推演,但估值的高低波动区间很大。做估值分析要分两步走,一是根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业,采取不同的估值模型和估值方法。不同行业发展阶段不一样,采取的估值指标也不一样。此外,分析估值时也要考虑处在什么环境当中,牛市氛围好,流动性充裕,估值中枢相比历史就会高一些。熊市当中,情绪低迷,资金也少,估值中枢就会低一点。所以估值分析相对比较复杂。
杨建华:都说投资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对于估值来说,就是相当艺术层面的东西,涉及到的影响因素特别多。我们既要把握公司基本面经营发展的趋势,也要考虑到市场对无风险收益容忍度和风险偏好的程度,这样才能知道一家公司合理的估值范围是多少。
目前市场追求的高质量增长,一是消费升级,二是制造业升级,国家发展到目前阶段,尤其是高科技领域、高端制造领域急需突破,要大力突破“卡脖子”工程,包括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国家一定会从资源上、税收上,从各个方面都会有很多扶持政策,这当中会诞生更多伟大的公司,也会有很多公司不断增长,这些不光是未来三五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会是A股市场关注的重点。
荀玉根:做投资,最终是要选择优质公司。所有公司都会享受时代红利,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分析产业发展趋势,从中精选出好公司。消费升级和制造升级这两个方向我都很认同。最近提出的共同富裕的概念深入人心,其中也隐含很多消费型机会,从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本
杨建华:消费是未来长期看好的投资逻辑,今年以来,消费相对走得比较弱,主要有几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过去两三年,消费个股涨幅比较大,估值相对比较高,带来一定程度的估值透支,出现调整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二是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消费的增长速度比较弱,这是短期因素。后续消费会不会有比较好的表现?首先从估值层面看,经过半年多的调整,估值基本到了合理区域,不管是跟消费板块历史估值水平比,还是跟经过大幅度上涨、估值修复以后的板块相比,消费已经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估值性价比也体现出来了。到底能不能出现“王者归来”?我们认为还需要基本面的助力,消费数据慢慢转暖,疫情得到比较好的防控。应该说调整得差不多了,但时机还需要观察一下。
荀玉根:从短期来看,金融地产在今年底会有一波阶段性机会。这个机会在于两方面:一是宏观政策宽松会对冲宏观经济下行的风险,金融地产跟宏观经济相关性非常强,估值非常低,如果政策再对冲经济下行风险,低估值板块就有修复的动能,这是政策变化带来的修复动能。二是从历史规律来看,金融地产比较容易在岁末年初出现阶段性修复,再叠加牛市后期本身就有补涨会出现,我们认为金融地产未来几个月应该会有一波修复性行情。
杨建华:近两年,市场对军工行业的看法出现了积极变化,投资逻辑已经由过去的资金博弈、主题炒作转变为基本面驱动,这跟国防军队的支出进入到新阶段有关,大量先进装备开始列装,为装备做配套的公司业绩增长有了坚实保证。从估值来看,很多军工股的估值也很有吸引力,行业景气度应该还会持续比较长时间。当前军工板块的投资,更有基本面支撑,长期来看,前景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