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兴盛混合基金走势,汇添富战略配售基金

2021-09-19 17:38:40

  1:佛教现在最兴盛的地方是哪里 如今佛教是南方兴盛还是北方兴盛? 汉地佛教最兴盛地区的是哪个省

  感觉现在在新加坡比较兴盛

  2:如今佛教是南方兴盛还是北方兴盛?汉地佛教最兴盛地区的是哪个省

  南方,洛阳

  3:如今佛教是南方兴盛还是北方兴盛?汉地佛教最兴盛地区的是哪个省吉林福建广东

  南方比较兴盛汉传佛教,北方应该藏传佛教多一点

  4:鱼肉为什么有彩虹的色彩

  股票要是没有庄家,光靠散户是起不了 风浪的,都那么点钱 谁 有能力把股价砸下去或抬起来,有些股票 成交量萎缩且不断下跌,且前期经过暴涨的股票,明显是庄家已经出货,剩下的都是散 户套牢盘,等有一天股价突然在低位放量,这时候就有可能是庄家在建仓此时可以跟踪观察,总的来说,有庄的股票才有前途,每只都会有,不然黑马从哪来的希望你很好的理解了。

  5: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後感 撰文:廖汇恒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後感 撰文:廖汇恒]

2009年4月6日
【明报专讯】我读过不少专讲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投资书,这类书离不开两大重点:一是对巴氏的战绩歌功颂德,买入可口可乐(KO)在10年内升了X倍、长期持有中石油(0857)又升了Y倍等等;二是不停重复引用他的投资金句警语,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後感 撰文:廖汇恒。沉闷之馀,我认为多数评论和著作都有曲解巴氏金句的通病,兼且不能捕捉他的投资精髓。
3月初,巴菲特的投资旗舰Berkshire
Hathaway(下称巴郡)公布业绩,年报的重点当然是《主席致股东的信》。20页纸、洋洋万字,我花了一个周六下午来精读以供自娱(可见笔者的生活是何等枯燥)。这是我第一次读巴氏的文字,感觉可用两个字来形容:折服。
提起巴菲特的投资,对他略有认识的人,第一时间会联想起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和宝洁(Procter
and
Gamble)等。没错,这些都是他为人津津乐道的战绩:从巴郡买入至今,可乐升值697%,宝洁升了884%,华邮更夸张,是6127%。港人应该没有忘记,巴氏在03年以平均价1.67元买入中石油的10%股权,其後在07年中以12元左右沽清。
生活化投资 人人皆可为
上述几项投资的回报固然惊人,最令人惊奇的,是巴氏的策略原来与生活那麼贴近。人们天天喝可乐、每日用P&G炉液、美国人每天看《Washington
Post》,如此生活化的投资,居然可以成就世界第2首富。另一惊奇之处,是人人都可以执行巴菲特的策略,他买中石油,你一样可以,唯一分别是他早买早卖,你却是迟买、更迟卖。
停!我再吹捧巴氏的战绩,与一般财经书有何分别投资的成败,须以组合的整体表现来衡量。即使经过多年升值,可乐、宝洁与华邮股票占巴郡的总资产,其实分别只有3%、2%和0.3%。巴菲特的追随者、崇拜者、吹捧者来来去去只覑眼这几只股票,是见树不见林。
巴郡一篮多蛋 非集中投资
巴菲特有一句金句,被人不断引录:「我宁愿将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裏,然後金睛火眼盯紧这个篮子。(I prefer to keep
all my eggs in one basket and watch that basket
closely.)(注1)」很多人都以为,巴菲特反对分散投资,建议人们买股票时重槌出击。这是曲解。没错,巴菲特有99%的个人财产都是巴郡的股票
(注2),是「所有鸡蛋、一个篮子」的表现,但原因不是巴氏鼓吹集中投资,而是巴郡本身的业务已经是高度分散,再另外分散是多馀。
现在让我解释巴郡的业务。巴郡是一家「综合企业」,经营6大生意,括号内是盈利贡献,单位为美元:保险(28亿)、公用事业(19亿)、「制造、服务和零售」(23亿)、楼宇按揭(8亿)、股票投资和衍生工具。可乐、P&G和中石油,属於「股票投资」一类。股票投资和衍生工具没有列出盈利数字,因为盈利的界线模糊,在不同会计准则下会得出不同结果,盈利数字意义不大。
巴郡的投资有多分散以下只包括最重要的业务:
.2家再保公司、1家汽车保险公司;
.1家公用事业控股集团,旗下持有5家电力公司、2家燃气
公司和1家地产经纪商;
.96家非上市公司的权益,遍布各行各业;
.持股总值超过5亿元的上市公司,有至少14家;
.可乐作为「股票投资」的最大项目,只占总资产3%。
从此可见,「所有鸡蛋在同一篮子」之说,纯粹是断章取义。
保险浮资 巴郡弹药来源
读毕《致股东的信》,我才明白巴氏投资大法裏最精妙、却又常被人忽略的地方:组合结构。一般散户建立所谓的投资组合,其实与在药房「执药」无异,各种资产都「执」一些,「砌」成一个看似均衡兼分散的组合,不过个别投资项目之间其实没有关系。
保险生意看来与其他业务风马牛不相及,但其实是巴郡整个组合的骨架,读后感《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後感 撰文:廖汇恒》。除了本身的承保利润(underwriting
profit)之外,保险业务更为集团带来巨额浮动资金(float)。「保险」的意思,就是投保人预先向保险公司支付保费,日後遇到意外时公司再赔偿。在「预付保费」和「遇到意外」之间,保费就是巴郡可以自由运\用的「浮资」,成为其他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浮资并不属於巴郡,是欠下投保人的债务。讲得明白一点,巴菲特是向投保人借钱,透过槓杆投资以小博大。
08年报显示,巴郡手上1220亿美元的、股票和债券中,有585亿美元(即接近一半)是来自「保险浮资」。精妙之处是,保险业务本身已经有28亿美元承保利润。同样是「以小博大」,散户借孖展买股要支付高昂利息,而巴郡靠保险生意借得585亿美元浮资来买股,不但利息成本是零,还倒赚了28亿美元「利息」,利率是「负」4.9厘,我不得不服。保险业务原来是巴郡的融资引擎,支撑起整个组合结构。
价值投资 适用所有资产
巴菲特另一名言:「衍生工具是金融界的大杀伤力武器。(Derivatives are financial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注3)」,不少人曲解成:买卖衍生工具,随时「赢粒糖、输间厂」,不宜沾手。再者,雷曼事主输身家、中信泰富(0267)蚀大钱都与此有关,衍生工具成为投机和的代名词,与「正路」的投资扯不上关系,不过这是谬误。
你没有看错,衍生工具是巴郡的6大业务之一。即使撇除公用事业因日常营运\需要所订下的合约(例如发电厂用期货对畄燃料成本上升),现时巴郡手上仍有251张衍生工具合约作投资用途。对,是「投资」。
巴菲特奉行「价值投资」(value
investing),意思是用低价格(price)买入高价值(value)的东西,然後等候市场自行纠正错价(mispricing),即是用市价
0.2元买入本应值1元的资产,然後等市价升至1元。巴氏从来没有说过,价值投资只适用於股票。
所有资产——衍生工具、债券、楼下的街铺、唐司长的红酒、街市的菜心——都有本身的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只要有价有市,就会有机会出现错价。巴郡做衍生工具合约的原则,与入股可乐的准则没有分别:买入错价、被低估(undervalued)的合约,然後等升值又或赚取超额流(注4)。原来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是不会歧视衍生工具,衍生工具一样可以是正路的投资,open
mind才是最重要。
巴菲特认为衍生工具是大杀伤力武器,是指其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威胁。衍生工具复杂得「核数师不懂得核数、监管机构不懂得监管」,大幅增加银行的槓杆和风险(注5),他并非指衍生产品本身是一种高度危险、万万不可沾手的投资工具,复杂和危险是两回事。巴菲特的每一句金句,都有其「语境」(context),如果单从字面凭空解读,无异於将特首一时口误的「斗唞」曲解成「狗唞」也。
巴郡运\用衍生工具之道,与保险的「浮资」有异曲同工之妙。最简单的,就是卖出股票沽空期权(equity
put),合约期往往长达10至20年。合约生效之时,巴郡即时向买家收取期权金(premium);20年後,如果参照股份或指数跌穿某个水平,就要向买家赔大钱,否则期权金袋袋平安。换句话说,卖出期权之际,巴郡马上收到一笔「浮资」,可以在10至20年内自由运\用而进行其他投资。
单是在08年,巴郡收取的「衍生浮资」至少高达79亿美元。原来,巴菲特不但透过保险业务向投保人借钱,更加用衍生工具向交易对手(counterparty)融资,我五体投地。衍生工具,原来是巴郡组合裏的第2副骨架。
财技文风 同样出色
作为一个新丁写稿佬,我特别留意巴菲特的文风,从中偷师。巴氏不但投资厉害,写作一样出色,《致股东的信》是我读过最有分量的财经文字之一,娓娓道来,句句掷地有声。向巴菲特学习,《致股东的信》是最佳读物,那些《巴菲特10大赚钱心法》、《巴菲特投资7堂课》、《巴菲特教你做百万富翁》可以不看。
注1:巴菲特是否真的说过这金句我尝试查证他在何时何地说过这句话但不果。若有读者知道,请告知。
注2:巴菲特在96年撰写的《股东手册》
注3:见02年《致股东的信》
注4及5:见08年《致股东的信》
(Brian Liu)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後感 撰文:廖汇恒〕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下一篇:农银研究精选历史净值,易方达研究精选基金
上一篇:境内银行跨境贷款迎来余额上限指标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