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数

2021-09-13 11:55:41

  什么是EORI指数,请高手赐教?

  经济观察研究院(EORI)信任度标准与信任度衡量项目简介
公司信任度指数(Corporate Credibility Index,CCI),是由《经济观察报》、经济观察研究院(Economic Observer Research Institute, EORI)推出的旨在创建公司信任度标准(credibility standards)与开展信任度衡量(credibility measurements)的专项研究。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索爱K700c新上市1元拍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本项研究所称公司信任度,是指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或公共资产受托人及其信息披露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的可信任程度。该等信息使用者包括公司股东(shareholder),以市场套利为目的的股票投资者,以及公司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后者包括公司员工、债权人、供应方、转售方(resale party)、同业企业、、消费者、非消费者居民等。尽管本项研究所关注的重点是上市公司(publicly traded companies),但是,鉴于上市公司拥有十分广泛的关联方(related party)关系,涉及有控制权股东(controlling shareholders)及其各类关联方,并透过供应方、转售方、债权银行等形成一个更加广泛的公司联盟,因此,本项研究所讨论的信任度标准与信任度衡量在外延边界上可以扩大到非上市公司(non-listed companies),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用于非上市公司。
EORI相信,公司管理当局及其信息披露的可信任程度对于各类别信息使用者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不可信任的财务报告可以危害股东权益、银行贷款、股票价格以至私人储蓄和金融安全,助长不正当商业竞争,鼓励不负责任的市场行为,包庇犯罪,降低证券市场效率以至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等等。
考虑到本项研究广泛涉及公司治理和会计标准,并注意到全球化(globalization)与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的显著区别,为此,本项研究在充分借鉴国际公认的公司治理准则和会计标准的同时,也充分顾及中国相应的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专业标准。EORI认为,近年来在中国境外发生的一些骇人听闻的大公司丑闻事件不是孤立的,它们中的许多问题与中国境内出现的涉及公司信任度方面的问题有相似之处。不仅如此,由于中国处在初级市场发展阶段,又属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制度转型国家或后社会主义转型国家(the post-socialist transition countries),并采取了与许多东欧国家不同的渐进式改革模式,公司信任度问题具有一定程度的特殊性。因此,EORI意识到,建立信任度标准与开展信任度衡量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惟有得到公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才能在促进公众资产受托人责任与增强相应的可问责性(accountability)和可归责性(responsibility)方面发挥作用。
I.项目背景
i) 制度转型
经济和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在于分配。资源的有效分配有赖于信息系统的可信任程度,其中,会计信息是资源配置信息系统重要的内核。在很大程度上,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制度转型,其核心在于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型;前者为计划的方式,由担当行为主体,维护信息系统可信任程度的力量主要是行政命令与纪律;后者为市场的方式,由企业担当行为主体,维护信息系统可信任程度的力量来自于立法-执法-行政机制(the legal-judicial-bureaucratic mechanism)、道德联盟机制(the moral-associative mechanism)、侵犯性机制(the aggressive mechanism)。与东欧转型国家普遍存在的滥用侵犯性机制(如利用黑手党mafia对不良信任度造成的损害实施非公力保护性救济—作者注)不同的是,中国在公司信任度缺失的情况下,往往引起各种不同类型的、针对立法-执法-行政机制和道德联盟机制的破坏性替代(damaging substitution),例如由滥用用益物权(usufruct)导致的徇私舞弊、职务犯罪、法人侵占,涉及商业欺诈的财务报告虚假陈述、银行坏账,以及股票价格操纵等等,并最终损害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意识到,制度转型的成败关键取决于信任方式(modes of credibility - means of building and acquiring credibility)的转型。在一项由布达佩斯高级研究院(Collegium Budapest)主持的有关后社会主义转型国家主要经济问题研究成果中,来自东欧转型国家和英美的经济学人表示,他们最关注的问题即诚实与信任。即使在市场经济体内,信任方式的改良始终如一。
ii)会计责任
不可信任的财务报告曾经导致十八世纪末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覆没,也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安然公司、世通公司、帕玛拉特等一系列大杀伤力商业丑闻的要害。正如中国先哲旬子所说:“信不足矣,有不信焉”。
进入本世纪以来,会计这一诞生于新时器时代的古老职业所遭遇的最大挑战不是会计丑闻,而是会计责任重整。它更多来自于治理层面及其对重整会计责任构成的压力。其中,最引人瞩目还不是美国国会2002年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而是2003年七大工业国首脑会议达成的“有责任的市场经济”(responsible market economy)共识。从某种意义上讲,前者基本上追随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颁布的中国《会计法》关于企业第一把手承担首要会计责任的规定(由此可见会计标准全球化而非国际化的必要性——作者注)。在很大程度上,本项研究所称公司信任度是“有责任的市场经济”在会计责任层面的延伸。
会计责任在上个世纪演变并分割为会计责任(accountant’s legal liability)与审计责任(auditor’s legal liability)。不幸的是,独立审计制度在诞生近一个世纪之后终于暴露出它致命的弱点——受审计利益驱动和有控制权股东左右的有偿服务可以使它偏离独立性,并结成以侵害无控制权股东(minority shareholders)和利益相关者为代价的利益联盟。一连串的会计丑闻令人意识到,必须进一步增强公众会计(public accounting)在会计体系中的作用,否则,会计责任重整无法恢复社会公众对会计公正的信心。遗憾的是,直到目前,中国的会计体系依然充斥古老的官厅会计(official accounting)的色彩,来自权力机关对会计行为的影响依然是最重要的。
iii)公司治理
良好公司治理不仅提升公司竞争力和促进企业家精神,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众对公司持续经营假设的理解。与流传甚广的会计原理相左,决定公司持续经营假设的不一定总是流量、负债比率与净资产,公司治理所发挥的作用往往不能忽视。在许多公司治理结构涣散的情形中,表观出色的财务结果不能掩盖公司的实质性危机。作为商法体系的基本法,《公司法》不以盈利及盈利后的股东间分配为立法出发点,而是以失去持续经营假设后的股东对公司债务负有的清偿责任为立法出发点。
公司的立足根本在于“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失去这一立足点,“揭开公司面纱”(unveiling the corporate)后看到的是关联方交易中的“拆东墙,补西墙”(robe Peter to pay Paul),有欠合法、有欠公允、有欠一致、有欠对称的财务报告,以及形形色色的商业舞弊行为。
几乎所有人都相信,企业家的目标在于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然而,对一百多年前的山西商人研究表明,商人的第一目标在于维护持续经营假设,其次才是实现财富的时间增殖(山西票号在不违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封建财政思想前提下,成功地打理着各地在“解缴藩库”或上缴中央财政之前的财政存款,进而支持撑着票号在当时难以想象的异地支付能力——作者注)。
解决因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而引起的治理问题(governance problems that result from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同样应当将维护公司的持续经营放在第一位。过分强调盈利与盈利后的利润分配往往放松人们对公司经营赖以持续的良好公司治理的关注。进一步说,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持续经营有赖于公司管理当局面向全体股东特别是无控制权股东、以市场套利为目的的股票投资者以及利益相关者进行的持续信息披露。无论怎样定义,信息披露在公司治理当中的位置都是第一性的。就此而言,公司治理可以被理解为在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基础上,由公司管理当局面向公众持续信息披露的一项制度安排。
反过来讲,值得信任的财务报告是建立在良好公司治理基础之上的。良好公司治理的重要性远远大于良好财务结果。
iv)价值投资与公司信任度
中国股市先后经历了扩容敏感期和庄家操纵期,目前正在进入价值投资期,未来将进入责任投资期。价值投资的基本逻辑是,股票价格应当围绕公司内在价值上下波动。这看上去是对“价值规律”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其中,公司的内在价值主要是通过财务报告加以识别的。放眼望去,那些活跃在全球各股票市场的公司价值评估师或行业分析员们,无不是在采用他们各自信赖的分析模型夜以继日地计算着公司以往会计年度的价值得失并憧憬着未来的财务结果。
遗憾的是,有关不实财务报告的报道不绝于耳。当问及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是否值得信任时,几乎所有人都表示怀疑。毋庸置疑,在财务报告缺乏必要的合法性基础、公允性基础、一致性基础和对称性基础以至于信任度低下的情况下,价值评估毫无意义,价值投资亦难以确立。就此而言,目前在中国股市出现的所谓“价值投资”,未必不是徒有其名,或貌似神不似。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v)受托人责任与信息披露
公众公司(public company)的管理当局及其成员是公众资产的受托人。在立法-执法-行政机制和道德联盟机制以及相应的公众监督框架下,受托人责任(trustee duties)首先是诚实信息披露,其次是建立与维护保障诚实披露信息的公司治理结构,再次才是为股东创造价值、不损害股东特别是无控制权股东利益、不徇私舞弊等。
EORI认为,诚实信息披露是以获得公司信任度为唯一目标的信息披露,而不论信息是否显示公司具有良好的财务结果及其趋势。但大量事实表明,一些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有着特定的目标,有时以再融资为目标,有时以资产重组为目标。以再融资为目标的信息披露往往存在粉饰财务结果的倾向,重点是人为操纵报告期业绩及业绩趋势;以资产重组为目标的信息披露则往往低估资产账面净值,高估损失,从而配合有控制权股东或有购买公司股权意向的一方为降低重组成本并恢复持续经营假设而打算做出的努力。对于一些非上市公司来说,获得银行贷款、避税或逃避监管有时会成为它们在某一会计期间的信息披露目标。
上述种种另类的信息披露目标均以降低公司信任度为直接代价,间接的代价则分别表现为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或牺牲大多数股票投资者利益的市场套利行为,损害无控制权股东利益,公共财政资源流失,加大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等等。它们都可以归结为降低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vi)不良贷款与金融安全
应当承认,包括财政注资、引入外资股东或战略投资者、股票上市等在内的银行改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不良贷款(bad loans)问题。不恰当地推行债权重组或豁免债务人责任只能从源头上加剧不良贷款问题。当长期拒不履行还本付息义务的债务人被告之部分债务被豁免的时候,他们的第一感受未必不是因逃避债务责任而获得一笔奖赏。
在很大程度上,债务人信任度低下是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的根源。依据现行信贷业务规则,商业银行不可以向财务结构不健全、盈利能力低下、流量衰竭的对象发放贷款,否则,贷款承办人及相关责任人将被追究责任。不可想象那些最终形成不良贷款的债务人向商业银行提供了财务结果恶劣的财务报告,也不可想象商业银行能够容忍财务结果恶劣的财务报告。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些表观良好的财务报告不具备可信任的基础,同时在商业银行一方缺乏一套衡量财务报告信任度的标准。
从缺乏信任度标准与不可信任的财务报告到不良贷款,从不良贷款到提取贷款损失准备以至核销贷款损失,再到削弱核心资本,以至于危害私人储蓄及金融安全,债务人信任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II. EORI标准
任何学科的研究对象都是十分特定的。尽管涉及许多商法原理,但EORI坚持认为公司治理在学术上更接近于会计学。会计学在其分枝——独立审计理论中对与公司治理密切相关的内部控制在职权分离、交易授权、业务监督以及控制环境、控制系统、控制程序等方面均有系统描述。不仅如此,公司治理所强调的公允性和透明度,在会计学当中被分别视为公允计价、会计列报或会计披露等,同样有非常系统的描述。因此,在创建公司信任度标准时,EORI十分重视会计标准的应用。
EORI标准是公司信任度标准(EORI Corporate Credibility Standards, EORI Standards)的简称。该标准充分借鉴国际公认的公司治理原则、会计准则、独立审计准则,并接受中国相关法律、行政规范及同类标准的影响,尽可能涵盖现阶段中国上市公司的常见信任度问题。总体上讲,EORI认为,衡量公司信任度应遵循以下四个方面的标准:合法性(legality)、公允性(fairness)、一致性(consistency)和对称性(symmetry)。
合法性包括信息披露合法性,涉及内容、格式、时间、媒体等;程序合法性,诸如重大事项及信息披露有无恰当的授权;交易及事项合法性,审核交易是否受到法律的限制或是否属于法律禁止事项;会计处理合法性,确认所采取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否符合公认会计准则、会计法及行政规范的要求。合法性判断应贯彻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公允性包括列报资产账面净值的公允性,购销业务及费用配比等经常项目交易的公允性,以及出售及购买资产、债务重组、收购、吸收合并等非常项目交易的公允性。
一致性包括会计政策在前后相连的会计期间的一致性,重视改变会计政策的必要性、合理性及还原分析;合并范围的一致性,关注变更的合理性以及与变更相关交易的公允性;预测及承诺事项的一致性,查验盈利预测、募集资金投入项目以及进度和收益变更,检讨消除重大影响承诺事项及分配承诺事项等;管理当局声明与独立董事、审计报告以及财务报告的一致性,对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独立董事声明、审计报告类型及意见或说明段文字等与财务报告进行对比分析;司法判决、仲裁、行政处分与财务报告及审计报告的一致性,查验涉及司法程序的重大事项披露及预计负债确认等。
对称性包括经营环境与经营成果对称性,重点开展产业政策、同业竞争、商业循环等与经营成果之间的对等分析;高管报酬与经营成果对称性,关注过低或过高的报酬及其变动的合理性;会计数据拓扑关系中的对称性,分析会计报表要素、会计期间及其相互间的变量关系。
进一步说,EORI标准包括54个具体标准,其中涉及合法性具体标准30个,涉及公允性具体标准9个,涉及一致性具体标准 9个,涉及对称性具体标准 6个(详见经济观察研究院《公司信任度标准》——作者注)。
III. 产品与服务
在本项研究之前,中国境内尚未形成一个公开化的、用来揭示公众资产受托人及其信息披露可信任程度的、能够系统性描述和持续性分析的指数产品。
EORI指数:担当公司信任度研究的EORI项目团队按照上市公司的产业背景划分成若干小组,在逐一制作公司信任度评估工作底稿的基础上,经过主审研究人员与副审研究人员之间的充分讨论,最终确定被评估公司在54个信任度具体标准项下的得分(0~100),并以此为根据计算生成被评估公司信任度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致性、对称性单项指数和综合指数。“EORI指数”将充分体现EORI开展公司信任度研究所遵循的价值观念,并反映EORI的基本立场和态度。
公众指数:本项研究将诞生的公众指数,是以EORI研究人员制作的工作底稿为蓝本,经过公众调查的途径,由接受调查者按照自己的判断在不加限制的情况下对被调查公司信任度给出相应的具体标准项目得分(0~100),再经过计算生成合法性、公允性、一致性、对称性单项指数和综合指数。接受调查者将来自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东,以市场套利为目的的股票投资者,基金经理人及其他职业资产管理人,执业注册会计师与非执业注册会计师,独立研究机构研究员及注册证券分析师,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人员,公务员,企业管理人员、投资者关系管理人,专业媒体记者及编辑,以及律师、法官、检察官、公司法学家等法律工作者。为充分体现公众意见,上述接受调查者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收入阶层、不同教育背景、不同价值观、不同个性、不同性别的社会界别。
公司信任度指数:EORI意识到,将上述“EORI指数”和“公众指数”恰当地结合一起,能够更加全面地揭示公司信任度状况。有时,EORI内部研究人员的判断可能带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同样的问题在“公众指数”当中也不可避免。
在此基础上,EORI将分阶段发布借助上述指数制作的公司信任度评估报告,该等报告有时是以特定使用者为对象的。
此外,EORI希望在公司信任度衡量与信任度指数研究过程中积累到足够多的数据,以便在不久的将来向各类公司信息使用者提供一个内容丰富的数据库产品。该数据库将对公司价值评估、股票价格发现、市场套利行为、购并活动、资产重组、信贷风险分类等产生深刻影响。
不仅如此,凭借创建公司信任度标准过程中持续积累的经验,EORI将谨慎从事公司治理、年报披露以及投资者关系方面的顾问服务。
IV. 项目管理
独立性是本项研究成果赢得公正性的基本保证。为此,EORI既不站在卖方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一方的立场,也不站在买方或信息使用者一方的立场,而是立足于买、卖双方之外,理性、建设性地衡量与评估公司信任度。
EORI强调,本项研究的参与者务必放弃对公司股票价格、业绩趋势以及大众形象好与坏加以判断的念头,仅仅对信任度做出判断。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一旦信任度判断显示公司存在重大瑕疵,足以对流行性的公司股票价格判断、业绩趋势判断以及大众形象判断构成颠覆性影响。
意识到争取本项研究具有必要的国际先进性的重要性,EORI专设“公司信任度标准理事会”,并接受国内外知名专业机构委派观察员(ad hoc observers)参与指导,重视吸收外部智慧,不断提升研究水平。
在研究团队内部,EORI已设立了“质量控制委员会”,其成员致力于建立学术标准并付诸实现。
公司信任度标准理事会的高级智囊们特别关注本项研究是否携带投机色彩,他们担心研究工作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地推进。这的确是应当高度警惕的。事实上,EORI从一开始便意识到这是一项严肃研究(serious research),之所以采取指数的方法研究公司信任度,就是希望它能够在系统性和持续性两个方面年复一年地进行下去。

  市场恐慌指数有哪些

  一、宏观经济因素
宏观经济因素从不同的方向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公司的经营及股票的获利能力和资本的增值,从不同的侧面影响居民收入和心理预期,而对股市的供求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1.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表现为扩张和收缩的交替出现,在经济的收缩、复苏、繁荣和衰退四个阶段内,股市也随之周期性波动,成为决定股价长期走势的最重要因素。通过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增长率、通涨率、失业率、利率等指标的分析,判断出经济周期的发展阶段。有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股市波动比宏观经济周期的波动超前大约4—6个月。
2.通货变动
通货变动包括通货膨涨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总的看来会影响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改变人们对物价上涨的预期,影响到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因此,通货膨胀对股价的影响也是复杂的。而通货紧缩则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就我国股市而言,通货膨胀在适度范围内发生,股价波动与之呈现正相关关系,但通货膨胀严重时,股价波动与之呈反方向变动。1998年上半年开始的通货紧缩,使股价持续下跌,尽管1999年上半年有股市利好消息及管理层发表发展市场的言论,使沪深股指双双创出历史新高,但通货紧缩始终抑制着股价的进一步弹升。
3.国际贸易收支
当出口大于进口时,国际贸易对国内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使股价上升。相反,则使股价下跌。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我国的外贸出口增长大幅下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同时,直接对我国股票市场相关行业和上市公司产生负面影响。
4.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差额通过影响一国国内资金供应量,从而对股价产生间接影响。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保持顺差,大量的外汇储备,国内资金供应量增加,使可用于购买股票的资金来源扩大,促使股价上升。
5.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一方面直接使我国投资者产生心理恐慌,影响股票市场,另一方面从宏观面和政策面间接影响股票市场的发展。
二、宏观经济政策因素
我国股市作为一个初兴的市场,宏观经济政策因素对股市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按照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程度分为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时,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对股价形成向下压力,而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意味着货币供给增加和利率下调,使股价水平趋于上升。我国中央银行具体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贷款规模控制、公开市场业务、汇率等。
(1)利率
利率对股市的影响是十分直接的。从七次降息和股价变动的关系看,我国股市与利率存在着高度的负相关性,但利率变动对股价的作用逐渐减弱。
(2)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在货币乘数作用下,调整货币供应量,影响社会需求,进而影响股市的资金供给和股价。如1998年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调为8%,对股市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来控制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业务。它是中央银行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从1996年4月起,我国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启动,由于现阶段可供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工具有限,只以短期国债为交易工具,限制了对股市的影响,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其影响会逐渐增强。
2.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根据其对经济运行的作用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政策和支出政策主要有:国家预算、税收、国债等。
(1)国家预算
作为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国家预算能够全面反映国家财力规模和平衡状态,并且是各种财政政策手段综合运用结果的反映。扩大财政支出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其结果往往促使股价上扬,近两年,我国实行积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基础设施建设类上市公司及相关行业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受益。
(2)税收
通过税收政策,能够调节企业利润水平和居民收入。减税将增加居民的收入,扩大了股市的潜在资金供应量,减轻上市公司的费用负担,增加企业的利润,股价趋于上升。如我国的高科技企业享受所得税的减免优惠,股价理应看到一线。对股市影响最直接的税种主要是印花税和证券交易所得税。我国开征股票交易印花税以来,根据股市的实际情况对印花税加以调整,对股市进行调控,以刺激或抑制股市。
(3)国债
国债作为国家有偿信用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可以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量。在不带来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缓解了建设资金的需求,有利于总体经济向好,有利于股价上扬。同时,国家采用上网发行方式有从股市中分流资金的作用。1998年8月,财政部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1000亿长期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对股市构成较大的利好。
3.产业政策
行业股价波动受产业政策的较强影响,的产业政策会鼓励特定行业发展,使该行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将可能增加,从而使该特定行业股价上涨,否则将下跌。
4.监管政策
管理层对股市的监管政策对我国股市的中短期走势具有极大的影响。监管政策的工具主要有:管理层对证券市场的定位、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舆论导向等。例如,1994年7月底,由于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经济收缩,股市持续低迷,证监会推出包括限制新股上市及讨论扩大资金入市范围的三大政策救市,刺激沪市从333点经过两个多月,达到当年最高点1052点。1995年5月,由于关闭国债期货市场,刺激股市出现连续到期的暴涨。1999年6月,《人民日报》的社论使市场人士认同了1450点的政策底部,沪市在《证券法》实施前上冲到1756点的历史高位。
三、微观经济因素
在影响股价波动微观经济因素中,上市公司是决定自身股价的主要因素。
1.公司业绩及成长性公司业绩反映当前企业的经营水平,体现为股票的现价,而公司成长性则反映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决定股价的长期走势。
(1)公司业绩
公司业绩集中表现在公司各种财务指标上,影响股价的公司业绩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公司净资产 股票作为资产所有权和投资效益的凭证,每一股代表一定数量的净资产值。一般而言,公司资产净值增加,股价上扬;资产净值减少,股价下跌。
盈利水平 每股税后利润表示公司的盈利水平,市盈率则是股票市价与税后利润的比值,两者集中反映了公司业绩的好坏。
公司的派息 公司采取什么样的派息方式对股价有重要影响,体现了公司的经营能力和发展潜力。
股票拆细和股本扩张 股票拆细和股本扩张一般会刺激股价上升。在我国股市,股本扩张对股价波动具有很大影响,一直是二级市场炒作的题材。
增资和减资 公司因业务需要增加资本额和发行新股,将使每股净资产下降,促成股价下跌,但对高成长性公司而言,增资意味着增强公司实力,带来更多回报,股价可能还会上涨。
营业额 营业额增加,表明公司销售能力增强,利润增加,促使股价上涨。
(2)公司成长性
行业 公司所处行业的成长性及行业的发展阶段是公司成长性基础条件,行业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上市公司发展前途与成长空间。
竞争地位 公司在行业竞争中所处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它的生存及盈利的稳定增长。企业竞争能力强弱及竞争地位高低是由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市场开拓能力及占有率、资本与规模效益、新产品开发能力决定的。经营效率 公司经营效率主要表现为生产能力、经营能力的利用程度是否充分。
2、资产重组与收购
上市公司为了实现规模效益或扭亏为盈,采取兼并重组方式,对公司进行重大的组织变动。我国的许多亏损或微利的国有大中型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目前,资产重组的模式主要有资产置换、优质资产注入和不良资产的剥离。1998年,由于资产重组题材的挖掘和重组个股大范围的炒作,股市爆发了井喷式飙升行情。上市公司的收购是股市最具有活力的现象,举牌收购往往伴随着股价的急升。
3、行业
上市公司所属的行业对股价波动有较大的影响。从行业生命周期看,一般在初创期,盈利少,风险大,股价较低;成本期内利润剧增,支持行业总体股价水平上升,成熟期内盈利相对稳定,股价平稳,而衰退期盈利普遍减少,股价则呈跌势。我国产业生命周期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的朝阳产业主要有:电子信息产业(电子计算机及软件、通讯)、高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环保、海洋工程、新型建材、光电机一体化)生物医药工程等。
四、市场因素
市场是反映股票供求的环境,且使供求相交,最终形成股票价格的条件,因此市场的供求、市场投资者的构成、市场总体价格波动、交易制度和工具、市场心理因素等都会影响到股价。
1.市场供求
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了股价的中短期走势。作为初兴市场的我国股市,股价主要由股市本身的供求决定,即由股票的总量和股市资金总量决定。公布新股发行上市规模和掌握上市节奏已成为管理层调控二级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股价总体水平的重要手段。例如,1996年以前,新股上市一直是制约股价升跌的主要因素。在股票供给一定的情况下,股市的资金总量在价格形成中起主导作用,我国股市的资金总量对价格波动有决定性影响,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2.市场投资者的构成
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包括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资金结构、股票投资者的职业背景、文化程度、月收入构成等对股价波动会产生影响。
3.市场总体价格波动
股票市场总体价格波动对特定股票的影响是指特定股票价格与股市行情的相关关系,我国股市价格波动的特点是齐涨齐跌,个股之间的风险差异小,市场的总体风险占主导地位,个股股价的市场影响占股价变动因素的50%以上。
4.交易制度和工具
我国的股市由于起步晚,可以根据国外股市发展的历史经验选择交易制度,可以直接采用最先进的交易和通讯技术。连续竞价,电脑撮合的交易制度并未增加股价的波动幅度,无形席位制加快了交易速度,减少了股价扰动。
5.市场操纵
市场操纵者主要是实力雄厚的大机构,他们通过控制个股涨跌方向和程度,甚至联手操纵板块的走势进而影响大盘走势,使股价过高或过低,从中获得额外收益。
6.市场心理预期
投资者的心理因素是买卖股票的重要因素,众多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交互影响形成市场心理预期,对股价的走势产生较强的影响。
五、影响股价波动的非经济因素
就股市而言,一般意义上的非经济因素主要是指自然灾害、战争以及局势变动等等。这些事件一旦发生就会影响股价的波动。这种影响有两个特点:一是暂时性的影响;二是从总体上通过对经济的影响间接实现的。
1.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对股价影响产生于灾害对实物资产的损害。灾害发生时,影响了生产,股价随之下跌,但是另一方面,灾后的重建,刺激生产的扩张,相关行业的股价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2.战争
战争期间社会生产力严重破坏,所有经济活动都得围绕战争展开,造成对股市极大的影响。
3.局势变动
局势变动因素包括: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更替,换届,国际重大活动等等。例如我国大陆和两岸关系紧张,对股市投资者产生心理影响。

  都看什么财务指标来判断一只股票(上市公司)的业绩好坏?

  财务分析指标 企业总结和评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相对指标。
中国《企业财务通则》中为企业规定的三种财务指标为:偿债能力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营运能力指标,包括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盈利能力指标,包括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税率(营业收入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一、偿债能力状况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计算公式: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计算公式: (流动资产-存货) / 流动负债
3、比率,计算公式: (+等价物) / 流动负债
4、经营流量比率,计算公式: 经营活动流量 / 流动负债
5、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例,计算公式: 经营活动净流量 / (本期到期债务本金+利息支出)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1、资产负债率,计算公式: 负债总额 / 资产总额
2、股东权益比例,计算公式: 股东权益总额 / 资产总额
3、权益乘数,计算公式: 资产总额 / 股东权益总额
4、负债股权比例,计算公式: 负债总额 / 股东权益总额
5、有形净值债务率,计算公式: 负债总额 / (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额)
6、偿债保障比率,计算公式: 负债总额 / 经营活动净流量
7、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 (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
8、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 (经营活动净流量+利息支出+付现所得税) / 利息支出
二、营运能力分析
1、存货周转率,计算公式: 销售成本 / 平均存货
2、应收账款周转率,计算公式: 赊销收入净额 /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3、流动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 销售收入 / 平均流动资产余额
4、固定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 销售收入 / 平均固定资产净额
5、总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 销售收入 / 平均资产总额
三、盈利能力分析
1、资产报酬率,计算公式: 净利润 / 平均资产总额
2、净资产报酬率,计算公式: 净利润 / 平均净资产
3、股东权益报酬率,计算公式: 净利润 / 平均股东权益总额
4、毛利率,计算公式: 销售毛利 / 销售收入净额
5、销售净利率,计算公式: 净利润 / 销售收入净额
6、成本费用净利率,计算公式: 净利率 / 成本费用总额
7、每股利润,计算公式: (净利润-优先股股利) / 流通在外股数
8、每股流量,计算公式: (经营活动净流量-优先股股利) / 流通在外股数
9、每股股利,计算公式: (股利总额-优先股股利) /流通在外股数
10、股利发放率,计算公式: 每股股利 / 每股利润
11、每股净资产,计算公式: 股东权益总额 / 流通在外股数
12、市盈率,计算公式: 每股市价 / 流通在外股数
四、发展能力状况分析
1、营业增长率,计算公式: 本期营业增长额 / 上年同期营业收入总额
2、资本积累率,计算公式: 本期所有者权益增长额 / 年初所有都权益
3、总资产增长率,计算公式: 本期总资产增长额 / 年初资产总额
4、固定资产成新率,计算公式: 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 平均固定资产原值
-----------
其中,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体现一个公司的流压力,曾经的蓝田造假案,就是被著名财务专家、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姝威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上发现出来的。部分资料:
经营流量比率也是可以关注的指标,经营活动净流量占总流出的比率。该比率用于衡量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流量可以抵偿流动负债的程度。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财务弹性越好。
股东权益比例,越高越好,说明资产越好。
净资产报酬率,这一指标反映了企业总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
毛利率,越高越好,一般高于20%以上,不同行业可能有不同的平均毛利率。
每股利润,就是每股收益,越高越好,但用市盈率来判断更准确,没有具体多少钱以上为业绩好,因为不同股的股本不一样,导致每股收益差别很好,比如某股的每股收益为1元,但股价40元,另外一股的每股收益为1角,但股价2元,那我只能从市盈率来比较,肯定另外一股更适合投资。
每股净资产,越高越好,但用市净率来判断更好,市净率可用于投资分析。每股净资产是股票的账面价值,它是用成本计量的,而每股市价是这些资产的现在价值,它是证券市场上交易的结果。市价高于账面价值时企业资产的质量较好,有发展潜力,反之则资产质量差,没有发展前景。优质股票的市价都超出每股净资产许多,一般说来市净率达到3可以树立较好的公司形象。市价低于每股净资产的股票,就象售价低于成本的商品一样,属于处理品。当然,处理品也不是没有购买价值,问题在于该公司今后是否有转机,或者购入后经过资产重组能否提高获利能力,是市价与每股净资产之间的比值,比值越低意味着风险越低。

  自愿性信息披露的价值分析

  挂错了吧 看看价格

  银广夏公司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现证券简称为ST银广夏(000557)。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所宣称的数量;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谬;对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
(二)疑点
(1)利润率高达46%(2000年),而深沪两市农业类、中草药类和葡萄酿酒类上市公司的利润率鲜有超过20%的。(2)如果天津广夏宣称的出口属实,按照我国税法,应办理几千万的出口退税,但年报里根本找不到出口退税的项目。2000年公司工业生产性的收入形成毛利5.43亿元,按17%税率计算,公司应当计交的增值税至少为 9231万元,但公司披露 2000年年末应交增值税余额为负数,不但不欠,而且还没有抵扣完。(3)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与应收款项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合计与短期借款也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考虑到公司当年销售及资金回笼并不理想,显然公司希望以巨额货币资金的囤积来显示销售及回款情况。(4)签下总金额达60亿元合同的德国诚信公司(Fedelity Trading GmBH)只与银广夏单线联系,据称为一家百年老店,但事实上却是注册资本仅为10万马克的一家小型贸易公司。(5)原材料购买批量很大,都是整数吨位,一次购买上千吨桂皮、生姜,整个厂区恐怕都盛不下,而库房、工艺不许外人察看。(6)萃取技术高温高压高耗电,但水电费1999年仅20万元,2000年仅70万元。(7)1998年及之前的财务资料全部神秘“消失”。 答案补充 (三)造假与违规情况
2002年5月中国证监会对银广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公司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增利润77 156.70万元,其中:1998年虚增 1776.10万元,由于主要控股子公司天津广夏1998年及之前年度的财务资料丢失,利润线年 1-6月虚增 894万元,实际亏损2 557.10万元。从原料购进到生产、销售、出口等环节,公司伪造了全部单据,包括销售合同和发票、银行票据、海关出口报关单和所得税免税文件。2001年9月后,因涉及银广夏利润造假案,深圳中天勤这家审计最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会计师事务所实际上已经解体。财政部亦于9月初宣布,拟吊销签字注册会计师刘加荣、徐林文的注册会计师资格;吊销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资格,并会同证监会吊销其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同时,将追究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的责任。 答案补充 (四)造假流水线
据庭审记录,1999年11月,董博接到了广夏(银川)实业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兼董事局秘书丁功民的电话,要求他将每股的利润做到0.8元。董某便进行了相应的计算,得出天津广夏公司需要制造多少利润,进而根据这一利润,计算出天津广夏需要多大的产量、多少的销售量以及购多少原材料等数据。 答案补充 线)银广夏编制合并报表时,未抵销与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也未按股权协议的比例合并子公司,从而虚增巨额资产和利润。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或报告有关重大虚假问题,违反了《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5号——合并会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的相关要求。 答案补充 (2)注册会计师未能有效执行应收账款函证程序,在对天津广夏的审计过程中,将所有询证函交由公司发出,而并未要求公司债务人将回函直接寄达注册会计师处。2000年发出14封询证函,没有收到一封回函。对于无法执行函证程序的应收账款,审计人员在运用替代程序时,未取得海关报关单、运单、提单等外部证据,仅根据公司内部证据便确认公司应收账款,违反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一审计证据》的相关要求。 答案补充 (3)注册会计师未有效执行分析性测试程序,例如对于银广夏在2000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生产用电的电费却反而降低的情况竟没有发现或报告;面对银广夏2000年度生产卵磷脂的投入产出比率较1999年度大幅下降的异常情况,注册会计师既未实地考察,又没有咨询专家意见,而轻信银广夏管理当局声称的“生产进入成熟期”,违反《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利用专家的工作》的相关要求。 答案补充 (4)天津广夏审计项目负责人由非注册会计师担任,审计人员普遍缺乏外贸业务知识,不具备专业胜任能力,严重违反《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计划》的相关要求。
(5)对于不符合国家税法规定的异常增值税及所得税政策披露情况,审计人员没有予以应有关注;在收集了真假两种海关报关单后未予以必要关注(例如注册会计师审查的几份事实上根本不存在的盖着“天津东港海关”字样的报关单上,每种商品前的“出口商品编号”均为空白,稍通外贸实务常识的人都能发现,这是违反报关单填写基本要求的);对于境外销售合同的行文不符合一般商业惯例的情况,未能予以关注;未收集或严格审查重要的法律文件;未关注重大不良资产;存在以预审代替年审、未贯彻三级复核制度等重大审计程序缺陷,违反《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计划》、《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审计工作底稿》等多项准则的相关条款。 答案补充 结果----造假者受法律惩处
依照现行的《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造成股东或他人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或致使股票被取消上市资格或交易被迫停牌的,应予以立案追究。2003年9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银广夏刑事案做出一审判决,原天津广夏兼财务总监董博因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同时,法院以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分别判处原银川广夏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李有强、原银川广夏董事兼财务总监兼总会计师丁功名、原天津广夏副兼总经理阎金岱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至8万元;以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分别判处被告人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加荣、徐林文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二年零三个月,并各处罚金3万元。 答案补充 7.民事诉讼
我国有关部门起草的《关于审理涉及中介机构民事责任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一稿)第4条规定:“中介机构所指派的执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违反执业准则,未尽高度注意义务或者忠实义务的,给委托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应当退还委托人交纳的委托费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中介机构所指派的执业人员已经严格遵守执业准则勤勉尽责也无法发现虚假成分的,中介机构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个文件说明我国法律界已经重视独立审计准则的作用。
2002年7月30日,宁夏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立案受理来自上海的杨善础等四名股民诉银广夏虚假证券信息披露侵权纠纷案。2004年4月20日,银种市中级人民法院向ST银广夏发出《应诉通知书》,受理公司与陈寿华等33人虚假陈述证券民事赔偿纠纷案。这是继2002年7月之后,强调“先刑后民”的银川中院再度受理针对银广夏虚假陈述的民事赔偿案件。 答案补充 案例的版面一般比较庞大~
亲还是自己去上搜~那样比较详细

  国内外财务造假研究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以高速度发展,人们进行经济决策就需要更多更为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所提供的各项财务指标是衡量企业发展状况的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个信息使用人的行为方向与资源配置动态都直接被财报的准确性所影响。如若较多上市企业出具虚假财务报告,或许会导致投资者作出错误决策而导致投资失败,如此一来便会严重消磨投资者的投资热情,扰乱证券市场秩序,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在财务舞弊更复杂、隐蔽性更强的新情况下,财务舞弊的识别和治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系统深入探索企业舞弊的共性特征,防止企业舞弊以及降低审计失败率刻不容缓。
1.1.2 研究意义
本文研究以我国医药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特征与防治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建设性的意义。一是有助于保障资本市场各种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二是资本市场的稳定与完善程度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众所周知,资本市场疲软会造成经济颓势的恶性循环,证券投资者作为市场交易中的活跃分子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保护在投资市场中处于信息弱势的中小投资者,三是有助于营造公平的投资环境。有助于增强中小投资者投资信心,此外,还有助于审计监督水平的提高。财务舞弊特征给审计人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将审计过程中容易忽视的细节总结出来,并且将企业显示的各种特征信号联系起来,给注册会计师审计提供了便利。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阎达五、王建英(2001)采用“十分法”将取得的 1996 至 1998 年统计样本中的资产收益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盈利质量指标按数值大小进行排序,通过均值差异检验,得出财务舞弊企业所呈现的具体特征[1]。
章美珍(2002)将银广夏舞弊案例贯穿全文,从关联方、经营活动流出量、内部控制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企业舞弊的端倪,该案例分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 可参考性[2]。
耿建新、肖泽忠等(2002)运用案例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亿安科技与银广夏的财务数据指标特征,随后又对 36 家盈余操纵公司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财务舞弊公司在舞弊前每股流量显著小于非舞弊公司[3]。
毛志宏、李荷和张星明(2006)通过选取上交所 2001 年-2004 被证监会处罚并披露57家 A 股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逻辑回归模型详细论证出了独立董事比例、独立董事年薪以及会议次数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可能性是负相关的[4]。
罗秀珍(2012)从董事会治理角度对董事会构成、董事薪酬、审计委员会三方面进行展开论述,并辅以回归分析,验证了高层人事变动与董事会治理与财务舞弊相关性[5]。
方军雄(2003)选取1993至2004年十年间被证监会处罚的48家公司作为样本,将应收账款周转率、董事会专业人员数量、资产负债率、每股收益作为变量,采用二项 Logistic 回归方法发现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在上述四个指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6]。
阮锦勤(2003)运用逻辑回归模型论证了股权结构、股权集中度以及董事会特征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关系,提出并证明监事会人员数量与企业财务舞弊的正向关系[7]。
岳殿民(2008)以 1997 至 2006 年被监督部门依法查处并曝光的 53 家公司并剔除数据不全、剔除证券行业种类公司得到 36 个舞弊样本,再选取没有舞弊行为的公司作为对照,综合运用逻辑分析模型得出了盈利能力特征与舞弊的关系[8]。
万东敏(2012)将 2003 至 2010 年制造行业的舞弊样本与经过 5 原则筛选的 27个参照样本纳入 Logistic 分析模型以及 T 检验,从企业内部结构、财务指标、审计意见等角度展开分析其与舞弊的相关性,具有较准确的识别率[9]。
张海燕将(2013)以2004年至2012年间被依法查处披露的44家舞弊上市公司与 44 家报表没有作假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 SPSS 软件分析 27 个自变量并进行 T 检验,采用逐步向后的方式进行剔除,避免多重共线情况,得出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流动比率是区别财务报告舞弊的有效指标[10]。
谢晓燕、程富(2009)通过分析评价的性质和内容,指出我国现阶段对内部控制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通过国际比较,找出我国与国际发达国家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中的差距[11]。
戴文涛、王茜、谭有超(2013)研究了影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外部环境、主客体、设立目标、评价方法、规范等内容,并且提出一个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概念框架[12]。
1.2.2 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早期将企业财务舞弊的特征研究称为“企业舞弊红旗”研究,通过对舞弊企业进行归类分析,得出财务报告舞弊企业在某些方面存在共性特征,将这些共性特征定义为会计舞弊“红旗”,一旦发现一个企业具有“红旗”中的近似现象,便可以对其进行舞弊风险防控检查[13]。Albrecht 和 Romney(1986)采用问卷调查与归纳研究方法,发现公司管理人员个人能力、文化素质高低与公司报表是否作假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14]。
Beasley(1996)通过对舞弊公司的分析发现独立董事比重、董事会审计人员比例、会议次数可以纳入舞弊公司预警信号中来[15-16]。
Summers 与 Sweeney(1998)从舞弊三因素理论入手,采用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上市公司舞弊手段进行分析,发现大型上市集团公司大多采用关联方关系弄虚作假的方式,通过伪造、变造虚假买卖合同等手段作高收入,利润自然也增加。研究还指出隐藏内部关联方交易事项,也是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常见现象[17]。
Abbott Parker 与 Peters(2002)运用案例剖析,通过正反例子对比说明治理层结构设置对预防财务舞弊的重要性,再一次强调了建立审计委员会的必要性,在研究中也指出内部机构审计专业性较弱也容易滋生财务舞弊,应合理安排董事会人员,增加财务或审计相关专业人才,面对公司重大财务决策可以着重听取其有益建议[18]。
Doumpos(2005)在对公司财务舞弊研究时把本国 57 家公司作为取样对象,从这 57 个样本中分别获得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等数据计算负债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将得到的指标带入回归模型,经过检验分析得出总资产周转率在辨别企业是否存在舞弊行为方面具有显著性[19]。
1.2.3 文献评述
财务舞弊自企业成立以来就一直存在着,从最初单业务造假到各个报表联动造假愈演愈烈,因此关于财务舞弊的手段、特征以及对策的国内外文献研究也较多。已有文献中,实证过程中只将能够量化的财务比率作为研究变量,研究变量类别较为单一,因此得出的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有待商榷。在分析财务舞弊的具体特征方面,对于企业发生财务舞弊时宏观环境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特征并没有论证,本文将财务舞弊的宏观环境特征与微观特征相结合,全面分析财务舞弊特征。研究领域偏窄。现存的文献研究大多是财务舞弊特征与识别,如若能将财务舞弊的特征识别与计算技术结合,不仅能够弥补研究上的不足,而且也能极大的提高该研究的实用性以及操作性。
1.3 研究方法及框架
1.3.1 研究框架
本文一共六章。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阐述了该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回顾关于财务舞弊案例的文献,说明研究方法和框架。第二章阐述财有关务财务舞弊的定义及中医药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第三章从医药行业角度出发分析了行业的财务舞弊成因、特征以及影响。第四章以新华制药为例,利用新华制药财务舞弊案例资料探讨新华制药财务舞弊的成因。第五章提出抑制财务舞弊的措施。第六章概括全文,得出结论。

下一篇:雷达币otc认证,币圈otc什么意思
上一篇:黑马数字货币交易所,abit数字货币交易所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