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个股的判断要从终局出发
在个股选择上,你们是基于什么标准挑选出有超额收益的公司?通过归因分析,你们的超额收益来源是什么?
我们在挑选个股的时候,会运用量化分析匹配我们的投资目标,把精力专注于能产生长期价值的公司,长期价值主要体现在ROE(净资产收益率)和ROIC(资本回报率)比较高的公司,同时现金流和盈利质量也要好。 我们特别重视公司的运营资本,如果运营资本表现不好,说明这家公司在产业链中处在不太有利的环节。
对于公司是否能创造长期价值,我们简化为四大模块的分析:1)市场有没有维持长期成长的空间;2)行业周期处在一个什么位置;3)公司有哪些方面的竞争力;4)公司的管理层和组织架构如何。我们尤为重视第四条,管理者作为关键要素对公司是否能创造长期价值影响很大,包括管理层的进取心以及股东利益是否一致等。
我们在个股筛选的最初阶段,主要看公司ROIC和ROE的情况,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更看重公司ROIC和ROE的边际变化,以及这家公司的end game(终局)是什么状态。比如,10到15年之后,这家企业稳态后的ROIC在什么水平,现金流的能力怎么样。终局的指标会比单纯参照静态指标更有意义,我们更倾向于对一家企业的终局进行判断和讨论,然后用DCF模型(现金流贴现模型)进行回测,这样也能较清晰地了解到终局的价值中隐含了哪些假设。
我觉得一家企业长期ROIC的hard line(底线%,低于这个底线可能意味着这家公司长期价值会下降。
我们确实会放弃一些静态估值溢价较高的公司。如果一家企业的隐含回报率不高,那么我们所承担的风险收益比就不好,于是会从组合中剔除这样的公司,而纳入性价比更高的个股。
构建组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要不断进行价值发现,并且把握公司长期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把组合的风险收益比进行不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