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周期思维的投资体系

2021-08-13 11:59:06

  我们在访谈了许多基金经理后,发现每一个基金经理的“出身”会对投资框架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说看消费品出身的基金经理,基本上会更倾向于长期持有,他们在研究生涯中见证了太多“时间的朋友”企业。看医药出身的基金经理,比较善于对不同类型的公司进行分类,毕竟医药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行业,有科技股、消费股、价值股、周期股等。

  翻看刘畅畅的简历,发现她有两个特点:

  1)研究员期间主要覆盖机械、钢铁两大行业。钢铁是很鲜明的自上而下研究框架,每一家公司的产品同质性加强。机械有比较强的自下而上特征,每一个公司对应不同的子行业,但也不能完全忽视自上而下的影响。除此之外,刘畅畅也覆盖过纺织服装和轻工等传统行业;

  2)从业以来只在华安基金一家公司工作过,2010年7月应届生毕业就加入了华安基金,可以说是投研体系受华安基金的影响非常深。

  从刘畅畅的投资体系能发现,她具有一定的周期思维,看重企业的动态估值。周期意味着轮回,像一个钟摆一样,不断从一边摆动到另一边,不断的重复。周期也意味着人性,钟摆很少停留在中间(合理的价格),大部分时间在左边(较低的估值)和右边(较高的估值)摆动。

  我们以2021年一季度刘畅畅的投资组合为例,发现这些公司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相似的标签:低估值的中小市值公司。我们认为这背后也和刘畅畅的投资框架有关,看重组合的估值保护,不再人太多的地方捕鱼。过去几年,市场的交易量极具向头部集中,极少数的一批公司占到了80%以上的交易量。我们发现,即便上市公司数量在增加,但市场关注公司的数量在减少,这也导致中小市值企业中,出现了一批估值较低,成长性也很好的公司。

  那么刘畅畅的投资体系就是我们看到的“市值下沉”吗?我们并不那么认为。她的投资体系有一定左侧买入的特点,对于周期的轮动把握比较好。刘畅畅整体呈现较低风险的组合特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

下一篇:短线客是什么意思?短线与中长线的区别
上一篇:从常春藤初创合伙人的身上,学习到的财富是什么?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