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人寿改名小康人寿 获新能源巨头宁德时代增

2021-07-28 05:42:26

    “中法人寿”改名“小康人寿”!获新能源巨头宁德时代增资,从外资变中资,战略版图庞大,招聘如火如荼...

    来源:13个精算师

    根据国家企业信息公示系统显示

    ①中法人寿

    正式更名为“小康人寿”

    背靠“新能源巨头”,从外资变中资

    ②战略版图庞大,招聘如火如荼

    小康财富、小康养老、小康资管...

    ③从2005年成立至今16年累计总保费不足9亿,三次股权变动,仅1家分公司,以史为鉴,回顾这16年的“坎坷路”。

    1

    中法人寿变小康人寿

    背靠“新能源巨头”,从外资变中资

    1.中法人寿,正式更名“小康人寿”!

    保险圈儿的大家,应该还记得,昔日寿险业的“难兄难弟”,新光海航和中法人寿吧!

    这两家公司,因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多年寻求增资未果,一家业务停摆、一家靠向股东借款维生。

    2018年,新光海航引入两位战略类股东后,资本金补充到12.5亿,恢复正常经营并更名为鼎诚人寿。

    去年,中法人寿的增资也获批,根据最新的企业公司信息显示,2021年7月21日,公司已经更名为“小康人寿”!

    其实,一家公司的名字很重要,多少寄予了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憧憬。

    此外,中法人寿的增资更名,还有两件事儿需要关注,一是,其引进的新股东,二是,其增资后的公司性质改变。

    2.三次股权变动,最终从外资变中资:新股东“创业板一哥”宁德时代!

    中法人寿,本是赶着外资保险公司开设的东风,由中邮集团和法国国家人寿,各出资50%(1亿元的小目标,后文有个梗)成立的中外合资寿险公司。

    也许是发展初期,规模扩张过于缓慢,也许是股东对公司经营理念有差异,在成立10年后,中邮集团将股份转卖给鸿商集团和北京人济九鼎。

    而后,由于连年亏损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只得连续4年27次向大股东借款维系生存,详细的后文说。

    现如今,公司终于引进三家新股东,分别是宁德时代、青山控股和贵州贵星汽车,各持30%、30%和7%的股份。

    而且,由于中法人寿的撤出,也标志着更名后的小康人寿,将是一家彻头彻尾的中资保险公司!

    此外,新晋股东中最值得注意的当属宁德时代,是现如今创业板的一哥,也是市值超过万亿的新能源巨头。

    那么,背靠如此大背景的股东,对于小康人寿来讲,到底能否引来快速的发展呢?

    虽然,这个结果还要等到时间证明,但是,从目前的动作看,小康的战略布局并不小!

    2

    小康人寿:战略版图庞大

    下一步引进高管,增设分支机构

    1.一口气注册6个商标:资管、财富、养老、健康...

    对于一家易主更名后的保险公司来讲,下一步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战略定位,其次是队伍建设等。

    据悉,小康人寿的定位是成为新一代精品寿险公司。

    将面向中国中产人群及家庭推出具较高性价比的寿险产品,为其优质生活的可持续性提供保障。

    这一点,从其商标注册方面也能看出来,今年4月初小康人寿拟申请注册的商标就有6个,涉及财富、健康、资管、养老、健康等多个领域。

    由此可见,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似乎股东层面的战略设想很大~

    2.后续发展:招聘、高管、增设分支机构...

    但是,由于中法人寿已经“停摆”多年,公司员工少之又少,高管也先后离任。

    从上图可以看到,公司高管仅有2位,且总经理空缺,董事长也是自2017年履职至今。

    所以,要想支撑未来发展,小康人寿必须开始大规模招聘。

    根据“13精”收集的信息,目前公司热招职位超50个,涉及产品、财务、运营、精算、机构发展等多个环节。

    不过,从工作地点看,不仅有北京也有上海,不知,这一点是意味着“双总部”的形势,还是没有确定总部的最终地点?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中法人寿已经成立16年了,但是其仅有1家北京分公司。

    因此,后续的分支机构建设,也必须加快,毕竟作为寿险公司来讲,机构和规模还是有强相关性的。

    3.百废待兴,从头开始:何其难!

    但是,这些工作都不是今年内能够解决的,而且,就算解决了,要想实现快速发展,恐怕也不容易。

    今年一季度,中法人寿的保费仍是负增长的,还是靠为公司股东提供团体寿险发展。

    此外,前车之鉴还有鼎诚人寿,自恢复经营之后,经过2年多的时间,2020年末的保费规模也才不过2亿左右。

    所以,对于这些中小公司来讲,在停业前业务就少,股东换血之后,又需要新的磨合调整。

    如果再加上多年业务停滞,即使,公司资金充足,有所谓的经营历史,其实,也无异于“从头再来”,何其艰难!

    3

    回首中法人寿

    这16年的坎坷发展之路

    1.成立16年:累计保费不足9亿!

    中法人寿自2005年成立,2006年开展业务以来,15年间,累计收到的保费收入是8.54亿元。

    其中,公司成立初期的08、09、10三年就占到了6.21亿元。

    2011年至2020年的10年间,中法人寿的累计保费仅为1.77亿元,2016年9月暂停新业务后,2017-2020的四年时间里,其累计保费只有41.14万元。

    其实,从公司的发展来看,中法人寿成立的前4年,保费从2006年的1900万元上升到2009年的2.7亿元,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依然表现出了新公司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然而,接下来让人们没想到的是,2009年的2.7亿,居然是中法人寿这家公司的最大保费规模。

    2.老股东中邮集团:拿小目标练级后,成立中邮人寿!

    因为,2009年9月,中法人寿股东之一的中国邮政旗下的中邮人寿也开业了!

    中邮人寿的保费收入,从2009年的500万增长到了2020年的820亿元,已经成为行业第九大寿险公司。

    同时,中邮人寿的资本金,也从最初的5亿增长到了2020年末的215亿元,上月,120亿元“引战”友邦更是轰动行业。

    可以说,中国邮政为了保险事业真心投入了上百亿的真金白银,看来,开始拿出一个“小目标”成立中法人寿,完全就是练级啊!

    3.累计亏损4.8亿,4年27次向股东借款!

    此外,与“躺平”的保费相对应的,是中法人寿过去15年累计4.8亿元的亏损!

    亏损最多的2016年超过了8000万元,公司也从此进入了净资产为负的阶段,一直等到2020年的30亿资本金注入。

    由于2020年,中法人寿的保费已基本归零,因此经营活动仅有24万的现金流入,但却有近4700万的现金流出。

    其中,支付员工的薪酬占到了1400万,支付其他经营占到了2400万,看来即使要维持一家不做业务的寿险公司,每年也要备上4000万的现金啊。

    这也是为何,其在四年间向大股东先后27次借款的核心原因。

    不过,在增资之后,这27笔借款的本息合计3.25亿,已经在去年年底偿还完毕。

    结语:这家特殊公司的历史,也终于收尾!

    其实,2005、2006两年时间里,我国共成立了15家寿险公司。

    其中,华夏人寿和人保寿险都跨入了千亿保费公司行列,曾经同样经历过诸多波折的昆仑健康在2020年保费收入也达到了84亿元。

    相较之下,中法的经历真的是一个太特殊的特例了。

    不过,中法过去15年累计不足9亿的保费和近5亿的亏损!随着,小康人寿的出现,也终究彻底成为了过去。

    但是,这却不是最后一家颇有故事的公司,寿险业还有一个待解的谜题,就是华汇人寿....

下一篇:截至发稿,道指成交量报3.06亿股(上一交易日为
上一篇:东北大智慧经典版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