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团队合成极端缺中子新核素镤-210

2025-06-04 21:57:36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超重核研究团队与合合成与研究新核素是原子核物理研究的前沿热点,对于探索原子核的存在极限、揭示新物理现象、深化对物质结构的理解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极端缺中子的锕系核区,新核素的产生截面极低,且寿命极短,这给实验合成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研究团队利用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提供的钙-40 束流轰击镥-175 靶,通过熔合蒸发反应,

  ▲实验测得的 α 衰变能谱和母子核 α 粒子能量的二维符合散点图

  结合已有实验数据,团队拓展了重核区质子滴线附近核素 α 衰变性质的系统性,并检验了理论模型对远离 β 稳定线原子核性质的预言。基于其非禁戒 α 衰变特性,研究建议了镤-210 基态的自旋宇称为 ,这一结论得到了大规模壳模型及粒子数守恒推转壳模型理论计算的支持。此外,根据测量的质子分离能,研究提供了镤-210 中不存在托马斯-埃尔曼效应的实验证据。

  该工作由近代物理所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山东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同济大学、兰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英国约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论文第一附论文链接:

下一篇:《无人深空》“信标”更新发布:聚落系统彻底
上一篇:领克 01 SUV 焕新版汽车官宣,6 月 10 日“揭晓”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