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收盘 恒指收跌2.12% 科技股领跌大市 阿里巴巴-SW绩后重挫近1
香港恒生指数开盘跌1.39%,三大指数早盘集体低开,全天弱势震荡,其中,恒科指跌穿4000点关口。截止收盘,恒生指数跌2.12%或378.63点,报17454.19点,本周累计涨1.46%,全日成交额979.89亿港元;恒生国企指数跌2.33%,报5974.47点;恒生科技指数跌1.72%,报3980.15点。
平安证券指出,目前港股估值仍处于历史底部区域,海外流动性转松,中美关系加速缓和以及国内基本面逐步恢复推动资金加仓港股的动力提升,资金有望回归至港股,叠加港股对中美利差转向的敏感度更高。短期建议关注恒生科技指数以及对中美利差收缩敏感的板块,如医药、汽车、半导体等。
阿里巴巴-SW领跌蓝筹。截至收盘,跌9.96%,报73.25港元,成交额141.24亿港元,拖累恒指131.74点。根据美国证交会官网的144文件显示,马云家族信托拟出售公司美股股票,预期将在11月21日左右出售共1000万股阿里巴巴股票。此外,阿里巴巴在财报中披露,鉴于多方面不确定性因素,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同时,盒马的首次公开募股计划已暂缓。
盘面上,权重科技股普遍下挫,令大市再度承压,体育用品、互联网医疗、纸业股、短概念股、内房、物管股、石油股纷纷下挫;另一边,手机产业链、汽车零件、部分医药股则逆势上扬。
TechInsights称,今年双十一大促期间,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降16%。然而,高端机型的销售强劲;折叠屏手机和游戏手机的销量份额同比增长。就智能手机厂商而言,苹果在销量和价值方面保持领先地位,小米紧随其后,成为安卓手机的第一名。此外,Counterpoint报告指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正在呈现出复苏迹象,10月的前四周平均同比增长了11%。华为成为最耀眼的品牌,在这一时期占据了整体市场大部分的净增份额。浙商证券近日表示,经过两年半漫长的智能机调整期,近期产业链在华为mate 60和小米14等新机带动下出现回暖迹象。该行预计23Q4手机大盘有望结束连续10个季度的下滑恢复增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今日联合发布了
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的现场谈判竞价环节正式开始,最终结果有望于12月左右公布。在经过申报、评审、测算后,共168个药品进入谈判竞价环节,为历年来品种最多的一次,涉及罕见病药物、肿瘤药物、抗病毒药物以及国产创新药。天风证券指出,预计在续约新规则下各家降价幅度将小于预期,后续将促进药品达成更高的爬坡以及峰值销售。按公司梳理,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中国生物制药、贝达药业、信达生物、亿帆医药和康哲药业等均有多个品种参与本轮医保目录调整;荣昌生物、信立泰、君实生物、泽璟制药等均有重要品种参与本轮医保谈判。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变动情况。从数据来看,10月70城房价环比下降城市个数增加,其中,二手房价下降城市增至67个,创新高。各线城市房价环比全面下降,一线城市二手房价跌幅再次居前。业内人士认为,11-12月为惯例的市场淡季,房价或继续保持10月份的低位徘徊走势,预计2024年上半年或逐渐企稳。对此,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年底房价或继续保持10月份的低位徘徊走势,开发商为了缓解资金链以及全年业绩,必然会进一步加大折扣营销力度。
隔夜国际原油全线大幅下跌,原因是美国原油库存增幅超过预期且产量创下纪录,同时对亚洲需求的担忧日益加剧,以及周四的工业生产数据显示下降。周四WTI期货价格下跌3.76美元,跌幅为4.9%,收于每桶72.90美元;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下跌3.76美元,或4.6%,至每桶77.42美元。机构指出,美国商业原油累库明显,叠加经济数据疲软,市场对需求前景忧虑增强,该行预计短期国际油价或继续承压运行。
报道称,近日,国美旗下控股品牌“国美超市”正式上线家。据国美超市官方
2.德林控股发布盈喜,截至收盘,涨7.89%,报4.1港元。
德林控股发布公告,预期集团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取得溢利不少800万港元,同比扭亏为盈。此外,公司日前宣布正式发布全球人工智能家族办公室,将在原有的数字家族办公室基础上,加速人工智能财富管理的全球布局。
在今日开幕的2023广州车展上,理想汽车宣布,理想MEGA的预订将从今日9:40分正式开始,售价将在60万元以内。据悉,MEGA在开启预售后1小时42分钟预定突破10000辆。
新股首挂——药明合联表现强势。截至收盘,涨35.92%,报28港元。
药明合联本次IPO发行1.78亿股股份,每股定价20.6港元,每手500股,所得款项净额约34.83亿港元。据悉,药明合联分拆自药明生物,是专注于全球抗体药物偶联物及更广泛生物偶联药物市场的领先合同研究、开发及制造组织,亦是一家致力于提供全面综合服务的公司。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2年的收益计,该公司是全球第二大ADC等生物偶联药物CRD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