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海证券:减重药产业迎来成果突破爆发期 重点关注研发进展较快

2023-11-17 16:05:45

  国海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肥胖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全球肥胖及超重人数的快速上升带来了减重药市场空间的高速增长,但现存获批减重药较少且效果不理想,减重药蓝海市场空间广阔。随着诺和诺德、礼来引领的GLP-1靶点减重药趋势,减重药产业迎来成果突破爆发期。看好减重药“研发突破获批上市+类消费品化”双重趋势带来的投资机会,建议重点关注减重药研发进展较快的相关标的,同时关注产业链上制剂、原料药、CDMO、给药装置等相关标的,首予减重药行业“推荐”评级。

  超重及肥胖人数上升带动减重药市场需求,现存获批减重药数量少,渗透率提升空间广阔。

  超重及肥胖严重危害健康:肥胖增加心脑血管等慢性非传染疾病患病率,根据GBD数据,肥胖是全球第五、中国第六大致[*]致残危险因素。

  超重及肥胖率已超50%:全球方面,根据World Obesity最新数据显示,全球超重及肥胖率合计约52%,美欧澳俄中东等地较严重,预计2030年全球超重及肥胖人数达35亿人;中国方面,根据

  减重药市场规模:肥胖应对措施主要分为生活方式干预、减重代谢手术、减重药物治疗3种,减重药物治疗由于效果好、见效快、患者心理易接受等优势逐渐成为主流。根据Frost&Sullivan,预计2030年全球减重药市场规模达115亿美元,预计2030年中国减重药市场规模达149亿人民币。

  减重药市场格局:诺和诺德、礼来各占半壁江山。诺和诺德:以司美格鲁肽为核心,拓宽司美格鲁肽适应症+推出联合用药Cagrilintide。礼来:多路线布局减肥适应症,寻求最佳疗效,重点布局双靶点替尔泊肽、三靶点Retatrutide、口服小分子激动剂Orforglipron。

  现存获批减重药数量少:安全性是制约减重药发展的最大因素,历史上多款减重药因严重副作用被禁止,国际市场目前仅存奥利司他、芬特明+托吡酯、纳曲酮+安非他酮、塞美拉肽、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7种获批减重药;中国市场目前仅存奥利司他、利拉鲁肽、贝那鲁肽3种获批减重药。

  GLP-1靶点减重药为最热趋势,国外引领,国内跟随。

  GLP-1受体激动剂是一类新型降糖、减重药物,通过模拟肠道L细胞分泌激素GLP-1的生理作用而起效。其适用症由糖尿病扩大至肥胖症,全球市场2005年首次批准用于糖尿病,2014年首次批准用于肥胖症。

  市场规模:根据Frost&Sullivan,预计2025年全球GLP-1RA市场规模达283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达156亿人民币。

  国外引领:诺和诺德的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最早获批引领趋势;礼来的替尔泊肽刚获批,Retatrutide、Orforglipron等药效优越、临床进展快速。

  国内跟随: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核心专利分别于2017、2026年到期,中国多家企业布局相关类似药/改良新药,但2型糖尿病适应症进展较快,肥胖适应症进展有提升空间。利拉鲁肽肥胖适应症类似药/改良新药:华东医药、万邦医药;司美格鲁肽肥胖适应症类似药/改良新药:联邦制药。

  GLP-1减重药研发趋势——三方向发展:安全、有效、便捷,五方向突破:长效、口服、多靶点、联合用药、多适应症。

  长效:提高用药便捷性和依从性,缩短半衰期是关键。天然GLP-1在人体内易被DDP-4酶快速降解清除,GLP-1半衰期仅为1-2min,延长GLP-1RA半衰期是技术难点。现存技术主要包括:序列修改、多肽脂酰化、融合白蛋白、融合Fc蛋白、药物缓控释技术等。

  口服:依从性优势明显,非肽类小分子是未来趋势。诺和诺德的口服司美格鲁肽Rybelsus为首个且唯一上市的口服GLP-1RA,但服用要求严格、繁琐。非肽类口服小分子GLP-1RA具有口服给药、稳定性高、易储存、成本低等优势,是未来研发趋势。全球主要GLP-1RA小分子项目:礼来Orforglipron为第一梯队,辉瑞Lotiglipron由于患者转氨酶升高已终止开发、Danuglipron正在推进中,但一天两次的服用对比礼来Orforglipron的一天一次略为繁琐。

  多靶点:减重效果突出,或将成为主流。代表项目:替尔泊肽:礼来GLP1R/GIPR激动剂,肥胖适应症已获FDA批准。玛仕度肽:信达与礼来合作的GLP1R/GCGR激动剂,进度临床III期。Retatrutide:礼来GLP1R/GIPR/GCGR激动剂,减重效果优越,进度临床III期。

  联合用药:传统方案存在治疗延迟,联合用药效果更好。肥胖症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确且易反弹,联合用药、复方制剂增加疗效且能减少各自副作用,同时治疗患者的其他并发症,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代表项目:CagriSema: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卡格列肽复方制剂,降糖减重效果优于司美格鲁肽。

  多适应症:扩展GLP-1RA多种适应症,有望推动市场扩容。除了肥胖与2型糖尿病,GLP-1适应症的研发已扩展至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炎、阿尔茨海默病、慢性肾脏病等领域,有望带来新的增长点。

  减重药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和设备,中游为原料药和CDMO,下游为减重药和注射笔等给药装置。

  建议重点关注减重药研发生产厂商,关注上中游原料药、CDMO、制剂领域和下游给药装置领域的龙头企业。

  减重药方面:研发速度是核心竞争力,建议重点关注诺和诺德、礼来两大引领全球产业趋势的龙头企业。国际市场,关注辉瑞制药、阿斯利康、默沙东等有减重药布局的全球领先药厂;国内市场,关注信达生物、华东医药、恒瑞医药等进展较快、有望获得国内市场领先红利的制药企业。

  给药装置方面:国际市场,关注赛诺菲·安万特、诺和诺德、礼来三大注射笔赛道龙头;国内市场,关注有胰岛素注射笔相关业务布局的美好医疗。

  原料药、CDMO、制剂等方面:关注专注于多肽原料药的翰宇药业,布局原料药、CDMO、制剂等多环节的诺泰生物、圣诺生物,国内CXO一体化龙头药明康德,以及多肽合成试剂细分赛道龙头昊帆生物。

下一篇:许正宇:香港目前约有1000家金融科技企业 业务涵盖移动支付、跨
上一篇:小摩:上调腾讯音乐-SW评级至“增持” 目标价上调至40港元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