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城中村改造箭在弦上 资金来源是市场的重要关注点
中金发布研究报告称,城中村改造箭在弦上,资金
7月21日,国常会通过
城中村改造体量不容小觑,那么资金从何而来?该行通过回顾上一轮“棚户区改造”的经验,管中窥豹,以考察城市更新的可能资金
上轮棚改资金主要有四大
政策性金融工具:2014年4月,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更好运用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随后央行创设抵押补充贷款工具为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改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
商业银行贷款:十三五期间棚改撬动的商业信贷约为2.3万亿元,占棚改总投资的比例为32.7%,其中2017年较高,占当年棚改投资的56.3%,2019年较低、占8.8%。
棚改专项债:2018年3月,财政部、住建部印发
2014-2017年棚改初期,为“一二级分离”,即净地出让。一级拆迁和土地整理多由地方国企与城投平台主导,其融资还款
2017年后,“一二级联动”大平衡逐渐成为棚改的主导方式。一级没有土地出让金兜底,难以实现自平衡,更多通过开发商“一二级联动”的方式实现大平衡,一二级开发为相同主体,从而用二级销售的盈利去摊平一级的征拆平整成本。由于一二级联动周期较长,部分市场微观主体由于行为较为短期化、加大楼市波动的情况,部分城市短期货币化带来供小于求、房价上涨,吸引更多开发商参与棚改和拿地投资,但中期供给过于求、房价下跌。
本轮城中村改造重回一二级分离的“净地出让”模式,更强调稳妥推进。该行预计城投和建筑与开发国企或主导一级开发,市场化开发商更多参与二级拿地与开发。净地出让对一级开发资金有更高的要求,财政和准财政资金或发挥更大的作用。
除了撬动资金,本轮城中村改造的资本金也更为灵活、
同时本轮城中村改造更重公益性,经济平衡也更为多样,除了以往的新建商品房销售,还有保租房租金、商办租金、园区运营等多种模式实现长期资金平衡,或许也意味着城中村改造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