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江湖|家乐福“变身”:为何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家乐福会对供应商收取金额、比例不等的进店费和陈列费,而一些竞争对手比如沃尔玛的山姆会员店,则不收取此类费用,这就导致供应商给竞争对手的供货价格更低,产品也更有竞争力。
三是苏宁国际接手之后,本身经营方面并不理想。从报表的数字上看,整合之后,家乐福中国的收入、毛利、增长率、坪效等关键财务指标均不及预期,虽然管理层做了一些努力,但现有店面的客流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没有能够真正体现出协同效应。再加上苏宁易购业务的重心并没有放在家乐福上,其本身自2021年6月以来出现流动性危机。近年来苏宁易购连年亏损,现金流恶化,导致供应商、金融机构等债权人不看好,公司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借款等也出现逾期违约,公司对销售推广费等方面的投入也大幅压缩,销售、采购规模大幅下降,进而影响到家乐福中国的业绩。
四是并购本身带来的影响。如前所述,苏宁国际是支付高溢价购买了家乐福资产,这些溢价需要摊销进入费用,比如2019年摊销了3.13亿元,2020年摊销了6.4亿元,2021、2022的摊销仍然继续,再加上家乐福中国经营不及预期,当时并购应支付高溢价产生了38.72亿元的商誉也要进行减值,当然会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五是供应商返利带来的影响。对家乐福这样的公司来说,一块很重要的利润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这几年,大卖场、商超、零售等都受到很大的冲击,业绩不佳并不意外。家乐福中国变成今天的样子,既有客观上的疫情、数字经济的冲击,也有主观上并购估值过于乐观、并购后整合不达预期、未能充分挖掘出会员潜力等方面的因素。而原来看似是“资产”的店面租金,在业绩不振的背景下,成为了家乐福中国的不可承受之重。岁月如刀,家乐福中国能否重现昔日辉煌,需要考验苏宁易购这个新主子的能力、创新和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