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2022年中国经济答卷:承压前行,稳中有进

2023-01-18 08:12:25

  说,随着中国优化防疫政策、出台利好经济措施,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均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将稳步回升。

  随着全国各地陆续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多个商圈客流量增多,热门景点游客量迎来增长,烟火气、忙碌劲儿逐渐回升,中国经济呈现恢复向好的趋势。

  下午4点不到,“90后”小伙施磊就招呼起店里的伙计,为晚市做准备。施磊是天津一家餐馆的店长,自1月10日恢复营业以来,他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恢复营业当天,就卖出了近三年来的最高营业额。”施磊说。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在多重目标下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世界经济增长动能趋缓,世界银行最新报告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1.7%,为近30年来第三低水平。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

  吉林长春的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J7智能工厂的车间主任王一强检查智能AGV运行情况。新华社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并进一步明确了做好经济工作要把握好的“六个更好统筹”,要求“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消费市场受疫情短期扰动比较明显,去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0.2%。新的一年,恢复和扩大消费至为关键。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已对外发布,对进一步发挥需求优势进行新的部署。连日来,北京、辽宁、内蒙古等多地密集发放各类消费券,活跃消费市场、提振消费需求。

  工人在新建福厦铁路湄洲湾跨海大桥施工。新华社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制造业投资支持力度;以满足新市民需求为重点,开发更多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明确延续实施有关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当前各类政策协同一致“拧”成合力,为应对风险挑战、稳定经济基本盘提供有力支撑。

  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的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一期工厂内等待交付的新能源汽车。新华社

  “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宏观政策调控从保市场主体转向了拉动内需,这些政策经过半年多的实施跟进,加上2023年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加力,会对稳定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服务业的投资发挥作用。”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说。

  1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印度尼西亚正式生效,南宁海关下属邕州海关签发广西首份RCEP项下输印尼原产地证书。

  “凭着这份证书,我们的蜂蜜制品混合糖浆在印尼通关时,关税将由原来的5%降为零关税。”广西蜜博士蜂业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周桂华说。

  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系列部署,释放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鲜明信号。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表示,预计2023年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会加快恢复,经济活力会加速释放。“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推动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下一篇:徐麟当选贵州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炳军当选贵州省省长
上一篇:养护海洋建设海洋牧场 海南分界洲岛海域投放复合生物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