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频频“破净”未改发行回暖趋势 推进银行理财市场规范转型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银行理财新发产品7103只,新发产品净值化率达93.76%。三季度成立规模达4493.63亿元,规模净值化率达99.87%。固定收益类产品仍为发行市场主流,发行数量占全市场的94.49%。另外,从收益来看,截至9月30日,近一年平均收益率最高的为固定收益率产品,其中纯债固收类收益率最高,平均收益率达3.86%。
统计显示,截至12月10日,全市场存续理财产品中,累计单位净值小于1的破净产品超过2300只。
一般来说,债市大幅波动的周期不会太长,债券是银行理财产品最佳投资品种之一。对于11月份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持续出现破净的情况,普益标准研究员孙圣钦认为,造成银行理财产品持续出现破净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政策预期变化,二是流动性收敛,三是短期交易踩踏现象。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理财产品配置债券过程中可能出现了产品破净—投资者赎回理财—理财抛售债券—债券价格下降—理财净值加速下跌—投资者加速赎回—理财加速抛售—债券加速下行的交易踩踏现象,加深了理财产品的破净程度。
相对于股市来说,债市的稳定性要高很多;相对于存款来说,债券的利率要更高。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研究报告认为,债券仍然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最佳投资品种之一。另外,债市除了可以满足大部分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投资管理模式之外,还可以起到平滑组合波动、降低回撤风险等资产配置方面的作用。债券产品是比较少有的规模对收益影响较小,同时在价格波动的状态下有票息覆盖的稳健产品,也比较适合购买银行理财的保守型投资者。
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如何应对底层产品可能出现的黑天鹅事件?普益标准研究员叶发荣认为,一是做好产品风险控制,跟踪产品底层资产表现,及时调整投资组合,降低风险资产持仓,控制回撤幅度;二是适当拉长产品投资周期,引导投资者长期持有,通过拉长投资期限平滑收益;三是加强投研能力建设,抓住市场震荡中的机会。
在投资方面,理财机构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业内专家建议,当前,国际国内复杂的经济形势,使全球化资产配置成为趋势,通过海外多元化的资产配置,达到地域性的多元化和资产类别的多元化,能帮助投资者在经济下行周期保证投资收益及资产保值增值。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建议,机构要强化多元和全球资产配置能力,力争实现在一个完整经济波动周期中取得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应加强投资者教育,理财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应严禁明示或暗示预期收益率,强化风险提示和客户经理培训,杜绝唯规模论的发展倾向,鼓励机构差异化竞争,通过有特色的产品设计和扎实的业绩吸引客户,加快推进理财公司相关配套体制机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