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四季度重仓股(三季度机构重仓股)
机构重仓持有某只股票,散户是否可以随风持有?
最近有投资者跟我说,机构重仓股都涨的很厉害,抄作业就好了。诚然,细心的投资者把几个爆款的基金的前10大重仓股,如果看看股价的技术走势,基本上是大涨特涨的节奏,好比参考比较知名的富国天惠、博时主题、景顺鼎益、兴全合宜、兴全趋势、易方达中小盘、易方达消费行业等等。
机构选择的重仓股,大多数是绩优白马股,只是估值水平,值得商榷。
那机构重仓股到底能不能抄作业?其实这个问题还是挺难回答的,但从本质来说,只是过去跟庄理论的翻版而已。
我长期跟踪的开放基金,觉得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还是比较认同
一方面,大多数机构重仓股的估值水平是非常高,普遍是高于50倍市盈率,当然这并不代表不能持有,但要买入的话,我觉得还是值得商榷的;另一方面,散户投资者能看到的机构的公告也是滞后的,可能等你发现了,股价已经是涨了蛮多了,其实跟追涨买入没啥区别;最后,基金经理的持股逻辑,你并不是很清楚,盲目抄作业,说不定最终变成高位接盘的那群人。
面对机构重仓股,投资者该怎么做?为什么?
首先、如果你是有选股能力的投资者,我觉得机构重仓股是可以参考的。投资者是需要选股能力的,不能依葫芦画瓢,当心肉没吃到,反而是挨打了。我的理解是我看中的一些个股,会去看有没有一些机构入驻,尤其是知名机构入驻,好比半年前买入的特变电工,我觉得各方面都符合选股逻辑,最近发现在新发行的新能源基金中,机构有介入,这也难怪最近走势比较强劲,昨天还收获了涨停板。
特变电工是特高压的龙头企业,我介入的时候,主要是考虑成长性,以及安全边际
其次、对于机构重仓股,如果估值水平很高,你也非常认同基金经理的选股逻辑,可以选择少量买入,或者择机买入。好比今年三季度市场动荡的时候,蛮多机构重仓股的回调也是蛮大的,这个时候介入,可能是相对聪明的做法,否则在高位追涨买入,很可能会被深套。我还记得2018年下半年,东方雨虹,股价一度从18元附近,跌到6元多一点,差不多是70%的跌幅,而从那一刻到现在,又涨了6倍以上。可见就算是机构重仓股,在极端情况下,波动会更大。
东方雨虹在2018年极端行情下的表现,挖了一个深坑
最后、如果你认同基金经理的水平,为啥不直接买入相应的基金?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机构,虽然多付出一点费用,但我觉得比起自己操作,收益率会高很多,而且不需要操心了。单吊一个或者几个机构重仓股,风险还是蛮大的,毕竟基金是一个组合,单个个股的持股比例大多是不会超过10%。所以既然认同,那最好是买基金。这才是完整的抄作业。
总之、在资本市场上,你的认知水平是最终等同于你收益水平,否则就没有专业跟业余的区别了。靠运气赚来的钱,最终也会靠实力亏出去。拿来主义也是有很大风险的,虽然短期看起来是受益的,但遇到极端行情,说不定会有一次让你输的非常惨。敬畏市场,敬畏投机。
后记:文中所提及的基金,以及个股,只是为了说明问题,并没有任何推荐的以上,谨记。
什么是机构重仓股票排名2021?
机构重仓是指投资机构对某个股票或基金等重仓持有,机构重仓已渐渐成为小散户的一种投资信号。但机构重仓并非保证个人投资者稳赚不赔的唯一选股标准。
一、尤其在市场动荡、机构也多倾向“短线”操作、波段进出的情况下,仅从末披露的机构重仓程度来进行选股,恐怕就要让投资者“吃药”了。
重仓是指某基金买入某种股票,投入的资金占总资金的比例最大,这种股票就是这只基金的重仓股。同理如果你买了三只基金,有70%的资金都投资在其中一只上,那么这只基金就是你的重仓。重仓通常指超过15%的仓位为重仓,超过30%为严重重仓,超过50%为超级重仓。“重仓”的投资行为等同于在股票投资中将大部分资产投资于一只股票,这无疑是危险和不理智的。
二、对于机构重仓,其中赢面较大且稳定的个股机会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进行选择:
1. 是机构的含金量
社保基金的持股,通常被认为质量较高。
2. 是股价表现
机构重仓,指投入机构对某个股票或基金等重仓持有,机构重仓已渐渐成为小散户的一种投入信号。
扩展资料
机构重仓股票怎么选择?
对于机构重仓,其中赢面较大且稳定的个股机会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实行选择:
一、机构的含金量
社保基金的持股,通常被认为质量较高。例如:有数据统计,在过去五年社保基金紧捂的双鹭药业、青岛啤酒、中航精机等个股都回报丰厚。数据显示,敦煌种业季末有3只社保基金入驻,累计持股占流通股的比例高达9.18%,且相对,不少基金新入企业股东名单,机构投入者持股占流通股比例由3月底的29.45%提高至39.82%,如此多机构捧场值得关注。片仔癀、华意压缩、万东医疗、水晶光电等个股都被社保基金增持。除了社保基金,看重长期投入价值的QFII机构也是重要的参考指标,资料显示,欧亚集团、吉林化纤、顺鑫农业、华菱钢铁、恒宝股份等个股二季末都被2家以上的机构持有,且都被增持。
二、股价表现
近期涨幅太大的个股,危机较高;从相对安全稳定的收益角度,对于机构重仓股的涨幅,需投入者多家关注。如:华意压缩,机构(不包含基金)持股占其流通股的18.12%,其中社保基金持股占流通股的比例超过5%,且各机构季度期间实行增持了6.03%,而就股价表现来看,恐怕难以让机构满意,股价累计下跌7.34%,而后以来累计涨幅7.43%,企业净利下滑18.25%,且计划定向增发,增发价6.85元,在机构捧场的状况下,投入者至少心中有“底”。双汇进展、中国化学、顺鑫农业、华润三九、金融街、国投电力、江特电机、科陆电子等一批股票都被多家机构持有,且二季度增长,股价表现并没有大涨或大跌,机构继续“潜伏”等待时机发力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基金择股怎么挑选重仓股?重仓股现三大特征
; 基金作为二级市场的主力军,从择股上的技巧对业绩的影响非常大。基金择股是怎么挑选重仓股的?
具体来看,在业绩增长稳定、周期性强的大盘蓝筹股中,银行板块依然备受基金偏爱,截至二季度末基金共新进或增持12只银行股,累计增持数量为万股。其中民生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等个股本期增持数量均超过亿股。
在二季度经济数据整体低迷的背景下,一些非周期性行业备受关注,其中传媒板块最受基金青睐,二季度以来共有23只个股得到基金的新进或增持,累计增持数量为万股。其中蓝色光标、省广股份、东方财富、华策影视、掌趣科技、歌华有线等个股本期增持数量均超过2000万股。
此外,在新兴产业中,计算机成为基金最受关注的板块。基金二季度共新进或增持40只计算机股,累计增持数量为万股。其中,华胜天成、新世纪、科远股份、安硕信息、迪威视讯、飞天诚信、兆日科技、合众思壮等8只个股为基金本期新进品种。东华软件、神州泰岳、汉得信息、中海达、启明星辰、卫宁软件等个股获得基金增持数量居前。
通过梳理发现,本期基金重仓股主要具备以下三大特征:
第一,均衡配置。据统计,在申万一级28个行业中均出现基金的身影,其中银行、传媒、医药生物以及计算机等板块基金重仓股占成份股总数比例均超过七成,而重仓股占比最低的综合、钢铁板块也分别有7只个股、10只个股受到基金持有。
第二,蓝筹股成为基金新宠。基金便将其主战场放在估值较低的蓝筹板块,业绩增长稳定且风险较小的低估值蓝筹股受到了基金的猛烈追捧。二季度基金共增持银行、房地产、机械设备、有色金属、交运设备等五大板块95只个股,截至二季度末上述五大板块分别获得基金增持亿股、亿股、亿股、万股、万股。
第三,选股精准。在二季度基金重仓股中,涌现出多只三季度以来股价大涨的基金“独门股”,并购重组、中报高送转等概念股以及二季度末上市的新股均成为基金的囊中物。
唱空机构重仓股引发热议,这次资金抱团,有什么不同?
机构资金抱团,行业龙头业绩与估值齐飞,让“资金抱团”成为2021年股市开盘以来最为热门的线年四季报中罕见唱空机构重仓板块,并称“现在已不是投资光伏、锂电、电动汽车股票的好时机了”,引发资本圈热议。格雷资产也表示,元旦之前就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电池的龙头股票清空了。神农投资总经理陈宇则在朋友圈“怒怼”:“光伏、新能源、智能车都是产业突围的新方向,不把钱投给它们投给谁?”
机构重仓股票估值是否过高?第一财经梳理发现,2020年三季度末机构持仓数量排名前30的股票中,截至2020年末平均每股收益为4.34元;机构预测这些股票2021年平均每股收益为5.69元,看好机构重仓股票业绩2021年继续向上增长。截至2020年末,机构重仓前30股票平均市盈率为68.35倍;机构预测这些股票2021年平均市盈率为45.47倍。
第一财经梳理同时发现,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持股机构数量在30家左右的32只股票,截至2020年末,平均每股收益为0.81元;平均市盈率达到50.94倍。截至2020年末,持股机构数量在50家左右的28只股票平均每股收益为1.38元,市盈率为48.55倍;机构预测其2021年平均每股收益为1.67元,平均市盈率为37.14倍。
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越是被机构重仓的股票,2020年业绩基本面要远高于非重仓股票。这样看来,机构和市场给其高市盈率、越多持有,也符合正常逻辑。汇丰晋信低碳先锋基金经理陆彬对第一财经分析称,抱团是一个中性的概念,是一个结果。背后的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居民资产通过公募基金进入股市,而公募基金更偏好白马公司,这导致了这些白马股享受溢价。
重仓股票是什么意思
重仓就是用你的大部分资金买入多只股票,其中一只股票的投资规模比其他股票大,那么这只占比较大的股票就是重仓持票。
基金持仓情况曝光!机构青睐这些核心资产,下半年重点在3个方向
周五A股大跌,地缘政治的扰动很大,不少人可能都慌了,不知道该清仓还是抄底,可以看看队长的收盘。
前段时间一直有人问队长,怎么我的股票跑不赢基金。当然了这时候通常说的是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大致有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灵活配置型这三大类。
这类基金往往会投向一篮子股票,由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操作,如果你选择的主题方向恰好与市场热点相同的话,那么恭喜你,收益肯定是不错的。不过如果股市行情不好,基金并不保本。
基金是股市的重要资金
近期公募基金基本披露了半年报,我们可以看看它们持仓变化透露了怎样的喜好,复盘过去,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
一、二季度基金仓位提升,创业板配置比例进一步提升
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仓位A股上升,其中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仓位提升均提升至80%以上;灵活配置型基金仓位提升幅度较大,已达60.54%,创15年以来新高。
自去年以来,我们看到,创业板迎来一波慢牛。基金对创业板的偏爱也是非常明显的,二季度继续减配主板、增配创业板。截止二季度末,主板配置比例为54.6%,较一季度环比下降5.3%;创业板配置比例为22.4%,环比提升3.9%。从 历史 上看,创业板配置比例首次超过中小板。
二、二季度基金偏爱这些行业和个股
二季度末,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持仓最多的行业是医药生物、电子、食品饮料、计算机、电气设备和传媒行业。
部分行业配置权重比上期变动较大,如电子、医药等加仓幅度超过了1%,而银行、农林牧渔等减仓在1%以上。
从基金前10大重仓股也能看出来,贵州茅台、五粮液、长春高新、恒瑞医药等人气股继续获增持,而万科A、保利地产等地产行业个股则被减持并掉出前十大重仓股。此外,受离岛免税政策的推动,中国中免获机构增持178.13亿元,相较于上季度末的14.99亿大幅增加,进入机构前十大重仓股。
不管成绩如何,二季度已经过去,未来的收益才更重要。国内7月前3周成立的主动型公募基金规模1844亿元,超越6月整月的1380亿元。一旦市场或者基金经理看好的个股或板块到达合适的位置,资金就会入场。
现在我们已知的是,医药生物、电子的配置比例已经达 历史 持仓高位,代表着机构对行业的明确看好。
按说超配+增持应该警惕一点,但从业绩支撑,以及新基金上报多是集中于医药、消费和 科技 的情况来看,三季度基金继续加仓的可能还是非常大的,只是个股上的调整可能会大一点。
这里我们首先说一说 科技 。
虽然最近队长一直说要注意防范 科技 股的风险,美股扰动、科创板解禁减持、前期获利了解等因素都是不能忽略的,尤其是在这种大盘高位震荡的行情中。但是不能只看眼前,相信没有多少人会觉得A股已经没机会了,至少我们说接下来是一个结构性行情。那么这次 科技 股从高点跌差不多30%左右的话,调整基本也就到位了, 科技 股肯定还是人气股。比如说景气度一直很高的云服务、 游戏 、半导体国产化、IDC和消费电子,仍然会是机构资金的首选。
再往四季度去看,海外的疫情应该能进一步得到控制,而且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地缘政治风险会阶段性弱化,那么安防、5G有望迎来业绩改善和估值修复的机会,可能会是基金的方向。而炒股炒的是预期,基金更懂这个道理。
接下来我们说说医药。
医药行业去年涨的就很好了,但是今年我们再来看,其中一部分比如防护服等医疗器械、呼吸机等是因为疫情行业基本面大变,而像眼科、牙科等特色医疗、连锁药房本身就有比较强的逻辑,还有CRO、疫苗等等本身就强,因为疫情行业景气度进一步提高,业绩也相当能打。最后的结果就是,医药股已经水涨船高,上半年很多医药主题的基金收益率高达百分之六七十。
最后我们聊一下食品饮料。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对消费需求的负面影响应是逐渐递减,所以整个消费行业各个子行业是处于修复和改善中的。
风险提示:内容供参考,请自主决策,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