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实战”打响,三类产品同台竞技谁将胜出
11月下旬起,已有相关银行发行了特定养老储蓄产品。从相关信息来看,这类产品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整存零取三种类型,涵盖5年、10年、15年、20年四个期限。从存款收益率来看,相关产品的利率较无风险利率有所提升。比如,某银行当前5年整存整取的年利率为2.65%,而该行发行的5年期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在广州、西安、成都地区的整存整取执行年利率为4%,在合肥、青岛地区整存整取产品的执行年利率为3.5%。另外,作为养老专属产品,这类产品对投资者存在年龄限制,如年满35周岁才能办理,年满55周岁方可办理到期支取。
此外,根据银保监会安排,个人养老金的理财产品包括养老理财产品,以及投资风格稳定、投资策略成熟、运作合规稳健,适合个人养老金长期投资或流动性管理需要的其他理财产品。银保监会已公布了工银理财等11家机构获准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目前虽然个人养老金专属的理财产品名单未发布,但已有的一般养老理财产品运行情况,可作为一个投资参考。
根据普益标准统计的数据,截至2022年11月9日,10家理财机构共计发行养老理财产品49只,除正在发行中的兴银理财的1只产品外,48只产品的初始募集规模合计高达949.01亿元。收益方面,所有养老理财产品2022年三季度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4.48%。但由于四季度以来股市震荡,截至目前,四季度养老理财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下行到2.55%左右。
具体看,养老FOF投资收益成色最为显著,年化7%的平均收益率也再次印证了公募基金在市场投研方面的领先优势;养老保险的投资收益率虽然只有4%~5%左右的水平,但在无风险利率持续走低、权益市场波动剧烈的背景下,也算是很不错的收益。而且,保险资金天然自带稳健属性,和养老诉求更为贴近。叠加身故赔偿和失能护理等非投资功能,保险产品的养老功能会显得更为全面;锚定无风险利率的特定养老储蓄和养老理财产品,虽然不具备明显的收益优势,但其产品结构简单明了、受众基础广泛,更能获得缺乏基础金融知识、养老诉求集中的群体的关注。
需要指出的是,投资收益率虽是选择养老产品的重要维度,但也不可忽略收益率背后的波动风险。风险收益配比原则在养老投资方面依然有效,选择养老产品依然要以个人风险偏好作为第一出发点。
养老投资有别于一般投资,其所追求的并非高收益,而是稳健的可持续收益。从生命周期角度讲,社会人创造收入的能力最强是在中年和盛年时期,但随着年岁增大、创收能力下降,人的消费支出水平未必随之下降,往往会因医疗等情形而增加。因此,社会人的养老诉求不在于当下短期的投资回报,而是通过前期合理的资金跨期错配,使得在未来退休后能获得可持续的、稳定的现金流。
因此,衡量各类养老产品优劣的标准,实际是养老产品处理资金跨期分配的整体效率。这一效率不仅体现在收益率上,还体现在必不可少的“时间维度”上,比如养老FOF设定了多类封闭期、养老保险规定返还金的领取时间不早于60周岁、养老储蓄产品甚至还把存储维度拉长到了20年。
近日,有投资者向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