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看股票的人(股票发现的人)

2022-09-17 14:53:13

  那些靠股票发财的都是些什么人?

  我们通常说在股市中赚钱太难了,赚钱的比例大约是一赚二平七亏损。当然,这是几年牛熊轮回下来的平均数,可能牛市赚钱的比例很高,而熊市赚钱的比例就很低。像去年股市一路走熊,除了空仓者之后,在股市中赚钱的人就会很少。

  让我们回顾一下A股市场这二三十年来,真正通过股市赚钱的还真不少,只是股民赚钱的比例并不高。所以,有些刚刚入市的投资者,高喊靠股票发财或者做一个职业股民,我都替他们捏一把汗,因为近三年来,就连券商的业绩都开始大滑坡,A股市场绝不是初来乍到者想象当中那么容易赚到钱。

  那么,在A股中哪些人是靠股票发财的?第一类,就是股市刚刚建立时,发行老八股,当时叫做认购证,由于当时人们对认购上市公司股票的事不了解,大家都不敢购买。实在不行,还放到单位里面硬是摊派的。不过,当年就是中国第一批股民“敢为天下先”,买了这些老股票,最终财富翻了好几倍。一夜间,当年买认购证的人都发了财。

  第二类是,在一级半市场突击入股的投资者,他们的持股成本低,有的在一元钱左右,有的只才几元钱,等到该股IPO之后,再过一二年禁售期,这些原来突击入股的投资者就可以解禁抛售了。试想,他们当年买入的股票成本很低,现在二级市场上的股价高达几十元甚至上百元,这样在一级半市场投资的人,肯定能赚到大钱。

  第三类是,以证金、中金为代表的国家队,肯定能靠股赚到大钱。举个例子,2015年下半年股市大跌,到2016年初时,为了稳定股市,证金公司等国家队开始入市,于是股指从3000点涨至3600多点。国家队拿着巨额的资金入市,由银行的“无限量供应”的承诺,当然不会出现亏损。最终,国家队完成了阻止股市大跌的任务,自己也赚得盆满钵满的离开市场。

  第四类是,民间机构投资者,当年宝能集团的姚振华,指使旗下二家保险公司收购万科A,而万科A在王石、郁亮等人的掌控之下奋起反收购战。姚振华本来收购已经快要得手时,却爆出其旗下二家保险公司收购万科的资金是对外高成本融资来的万能险,于是各界就担心,姚振华想空手套白狼。虽然最后姚振华本人被监管部门处以禁入重罚。但是这次宝能集团收购万科,仅是造成万科股价上涨方面,宝能集团就能赚上很大一大笔钱。

  此外,背后有私募基金撑腰的徐翔,被人称之为股神。徐翔名下的几只私募基金都能给投资者以极高的回报率,且很少失手。但最终,徐翔被监管部门以操纵股价、搞内幕消息等原因遭到逮捕。徐翔这些私募基金炒股之前总是先放出利好风声,然后吸引大家来抄这几只庄股,而股价则被徐翔的私募基金控制之中,就在不断的上涨中,引导中小投资者高位追涨,当多数中小投资者套在高位后,这些私募基金经理就开始出货,这样徐翔的团队也能赚到不少的钱。

  第五类,倡导价值投资。平时从来不看股票,也不频繁操作,只研究上市公司的质地,静静的等着股市价值投资跌出机会。而一旦股市跌到历史大底区域了,价值投资者就逢低买入,然后一直持有到下一轮牛市的顶部,切忌当中想要频繁做差价,最后等到股市大牛市即将结束,股民们处于一种极度亢奋状态中。价值投资者就会激流勇退,把手中赚的几倍利润兑换成筹码退出股市。等到下一轮股市投资机会出现再做打算。这种操作手段就是巴菲特常用的办法。

  想靠股票市场发财的人,应该想一下,你凭啥在股市中脱颖而出,你如何做到炒股稳赚不赔。研究了中国股市赚大钱的成功案例,我们发现,真正能在个股上赚钱的,要么是有能力操纵股价的,要么是有能力影响到该股价的,或者干脆在这只股票上市前就突击入股了。实在不行就做价值投资,熊市底部买入到牛市高位抛售。而整天在股市二级市场上拼杀,频繁交易的中小投资者,肯定是难逃多数亏损的宿命。

  古往今来炒股发家的人都有谁?

  短线没有一个成功的

  看看那些所谓的投资大师吧

  巴菲特是价值投资的代表

  一个股票能拿三十多年

  索罗斯的投机才华也主要体现在对冲方面

  而且他对宏观面的研究才是其投资的依据

  至于杨百万、林园之流

  不说也罢,徒有虚名而已

  网上此类报道已经足够多了

  想靠短线股票赚钱

  中国一千个股民里面也找不出一个来

  不是打击你

  现实点吧

  股票市场参与人有哪些?并举例

  股票市场的参与者划分为消费者、持有股票现货的投资者和纯粹买卖股指期货的投机者。

  消费者构成股票现货市场的需求方,且不参与股指期货市场的交易;

  持有股票现货的投资者构成股票现货市场的供给者,可同时参与现货于期货市场的交易,且拥有大量的自有资金或资金借贷成本可忽略不计,因此在任何时刻它都可以以极小的成本持有大量的股票现货;

  纯粹买卖股指期货的投机者由于自有资金缺乏,且借贷成本较高,因此只参与高杠杆的期货交易,而不持有股票现货。

  从上述假设,我们可以发现模型定义的消费者类似于目前国内证券市场中的散户投资者,而持有股票现货的投资者类似于机构投资者。同时还需要说明的,上文关于市场参与者的分类只是根据参与者交易行为的分类,如某个散户投资者既购入股票现货又投机股指期货,则其前一交易行为被归入消费者,而后一交易行为则被视为纯粹买卖股指期货的投机者。

  股票是谁发明的?

  一,股票的

  1553年,英国以股份集资的方式成立了莫斯科尔公司,在1581年又成立了凡特利公司,其采取的方式就是公开招买股票,购买了股票就获得了公司成员的资格.这些公司开始运作时是在每次航行回来就返还股东的投资和分取利润,其后又改为将资本留在公司内长期使用,从而产生了普通股份制度,相应地形成了普通股股票.

  因为在贸易航行中获取的利润十分丰厚,这类公司就迅速膨胀,相应地股票也得到发展.在1660年之间,股东若要转让其所持股票,就要在本公司内找到相应的人员来接受,或设法依公司章程规定将本公司以外的承购者变为公司的成员,股票的转让相当不便.但从1661年开始,股票开始可以任意转让,购买了公司股票的人就具有了公司的股东资格,享有股东权.

  到1680年,此类公司在英国已达49家,这就要求用法律形式确认其独立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在17世纪上半叶,英国就确认了公司作为独立法人的观点,从而使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稳定的组织形式,股金成为长期投资.股东凭借公司制作的股票就享有股东权,领取股息.

  与此相适应,证券交易也在欧洲的原始资本积累过程中出现.17世纪初,为了促进包括股票流通在内的筹集资本活动的顺利开展,在里昂,安特卫普等地出现了证券交易场所.

  靠炒股发财的人到底有多可怕?

  2006 年,美国一个金融大佬查阅了大量的数据,发现在 2000-2005 年间,美国房价上涨了 5 倍,但人们的收入却没怎么涨——

  他敏锐地发现美国房地产市场快不行了。

  后来,后来就来到了 2008 年,发生了什么大家都知道。

  他却因为敏锐的嗅觉,在大衰退中狂赚百亿美元。

  到底哪些信号能够支撑他做出这样的预测?

  说到这,大家肯定都会想到《大空头》这部电影:

  现实中,比上面 4 组人还大的空头,是个叫 John·Paulson 的家伙,危机爆发时,到处是破产跳楼的,而他名下的基金,却在 2007-2008 年盈利超 200 亿美金,简直逆天,以至于好莱坞不敢把他的故事搬上荧幕,怕把接盘侠刺激到肝疼。

  大家一定会困惑:

  1) 他们是怎么发现做空机会的?

  2) 他们又是用什么工具做空美国楼市的?

  3) 做空的过程就那么顺利?没有什么阻碍吗?

  4) 普通人没有做空渠道,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财富?

  01

  好多人觉得次贷危机的过程好复杂,好难懂,光是那些金融衍生品,什么 MBS、CDO、CDS……就令人头秃。

  根据难度守恒定律——表面复杂的,内核往往简单。比如互联网黑话,听起来很专业,是不是?但掰开了揉碎了就会发现,嚯,那些人只是单纯不想讲人话,惯性装逼。

  金融人士倒不是为了装逼,而是故意让你看不懂,这样你就会乖乖把钱交给他,不然他怎么赚佣金?

  我不一样,我做知识分享,既没有装逼需求,也没有赚佣金的意愿,搞太复杂了就分享不出去,所以我的原则是——怎么简单怎么来。

  金融其实很简单——所有的金融问题,核心都是信用。

  而信用的作用,就是用来负债的。

  债所对应的,无非就是 1)风险;2)收益;3)兑现周期。

  一切的金融产品,甭管叫什么,都逃不过这些要素。

  收拾起畏惧的心理,我们再来审视 MBS、CDO、CDS,看看这些所谓的金融衍生品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被做空。

  MBS——房屋抵押贷款债券。

  房屋抵押贷款即房贷,债券就是借条。

  打包在一起,就是……一堆借条。

  所以这个 MBS,往简单了说,就是一堆房贷合同打包在一起的,可以交易的债券。

  别小看打包这个动作,它可是改变了债券行业在华尔街地位的伟大发明。

  80 年代之前,因为强监管,华尔街并不是什么赚大钱的地方,债券部门更是冷清。直到抵押贷款债券之父——刘易斯,发明了将房贷合同打包成 MBS 债券的盈利模式,各大投行的债券部门才开始风生水起。

  举个例子:鹅城银行放出 100 亿房贷,利率 6%。这些钱都拿去交了房贷,没有个二三十年收不回来。很快,银行的资金就放完了,后面还怎么赚钱?

  当时还在所罗门兄弟投行(现属花旗银行)的刘易斯,想到个办法,他把这些房贷合同打包在一起,以 5% 的收益率卖给下家,自己赚 1%。

  1% 看起来虽然不多,但只要他周转得够快,利润就足够高。

  一年周转一次,利润是 1%;一个月周转一次,利润就是 12%。这还没算复利的部分,就问你香不香?

  这么一来,鹅城银行不光赚到了利润,还回笼了资金,最关键的,是他把风险转移给了下家。

  理论上,MBS 模式可以形成一个无限的放贷循环:放贷 ➜ 打包 ➜ 售出 ➜ 再放贷 ➜ 再打包……

  一般来说,银行会顾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但现在风险被转移了,银行就不再介意放贷给一个征信差,还款能力低的人,只想着更快更多地放出贷款。

  当优质借款人耗尽,银行就会把目光瞄向那些资质不太好的人——这些贷款,就叫次级贷。

  CDO 又是什么鬼?

  其实也不复杂,就是各种债券反复打包的套娃产品。

  MBS 里是房贷债券, CDO 里可能有房贷,也可能有消费贷等其他各种贷,甚至 CDO 里还有 CDO。

  但不管它怎么打包,其本质依然是债。

  是债,就有违约的可能,一旦违约风险暴露,债券就没人愿意买了,价格就会暴跌。比如恒大的公司债,现在就是打骨折也不会又人要。

  也就是说,当次级贷违约率上升, MBS 和 CDO 就会暴雷,这就是做空的机会!

  那么问题来了:

  1)什么时候次级贷的违约率会上升?

  2)什么工具可以做空 MBS 和 CDO?

  有请第一位大空头——Michael Burry,来帮我们搞清楚这两个问题:

  在《大空头》中,Michael Burry 是唯一一位用原型人物的真实姓名出演的角色,演员是著名的黑暗骑士-蝙蝠侠-克里斯蒂安·贝尔。

  现实中,他长这样:

  他原来是个医学博士,靠业余时间炒股积累了投资经验,由于见识过于牛逼,被华尔街大佬发掘,成为了职业投资人并执掌塞恩基金。

  他是怎么发现美国房地产市场快不行的?

  他先查阅了大量的数据,发现在 2000-2005 年间,美国房价上涨了 5 倍,但人们的收入却没怎么涨——说明楼市有泡沫。

  然后他又关注到了「次级贷」这个引爆债务炸弹的「易燃物」。

  前面提到,当优质借款人被消耗完,银行就忽悠次级借款人贷款买房,银行一般用「可调利率」忽悠他们,即贷款的前两年利率很低,后面再慢慢加上来。

  利率加上来之后,次级借款人的还款压力骤增,违约风险上升。

  难道这些人看不到可调利率的坑吗?

  他们当然看得到,但银行告诉他们,房价永远涨,如果利率上调,他们完全可以利用房产增值的部分,重新办理「抵押贷款」,所以不用担心付不起房贷。

  这就是说,光看到利率上调会引爆债务风险是不够的,如果房价一直涨,这个泡沫就可以一直拖下去。

  问题是,房价会一直涨吗?

  这个问题,你要是在 2007 年之前问美国人,他们一定会回答:「当然会啦!」

  因为:

  1)美国楼市连续上涨了几十年;

  2)格林斯潘等专家们一再表示,美国历史上从没发生过大的房价回调。

  问题是,美国房价当真从没跌过?

  并不是,只是大多数人无法跳出自身经历的局限,所以无法从更久远的历史周期中,获得经验和教训,只会惯性地认为,过去一直涨,现在也在涨,那么未来就一定会涨……

  实际上,美国楼市曾在 1933 大萧条时崩溃过,Michael Burry 仔细研究了那段历史,总结出了两个楼市将要崩溃的信号:

  1)复杂性上升;

  2)违约率上升。

  复杂性指的是那些花里胡哨的 CDO,在当时,即使是专业投资人,都搞不清楚里面包含哪些债券。

  违约率则是 Michael Burry 研究了大量次级贷款数据及次级借款人的资质信息后得出的结论:他认为在泡沫高峰期(2005-2006)买房的人,会在 2007 年可调利率上调之后,大规模违约。

  现在信号都对上了,Michael 坚信美国楼市药丸,MBS 和 CDO 将会跌得一文不值。

  问题是,用什么办法做空?

  02

  要是你认为房价要跌,你会怎么做?

  A:赶紧卖房;

  B:跑到港股做空房企股票;

  C:购买那些沽空房企股票及债券的基金。

  以上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做空。

  举个例子:假如你从去年开始看空恒大,你先从券商那里借出 1 亿股,在 2020 年 7 月 6 日,以 27 元/股的价格卖出。

  又于 2021 年 12 月 15 日,以 1.5 元/股的价格买回,还给券商。

  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就可获利 25.5 亿元,是不是很香?

  Ps:逻辑是这么个逻辑,但实际过程没这么简单,千万别看到这段就财迷心窍瞎操作,咱鼓励劳动致富好吧。

  股票可以这么做空,但对抵押贷款债券来说,却没有那么容易。

  首先,做空的对象,不明确,里面包含哪些成分,也不容易搞清楚。

  其次,那些看涨的投资人,通常会买下一整期的 CDO,且拒绝向外借出,不给你做空的机会。

  是不是就没法做空了?

  必须不是,大鳄们好不容易看到了猎物,不咬上一口,还是大鳄么?

  于是,CDS 出场!

  CDS 是一种保险,专门为债券资产提供保护。

  比如你不小心买了恒大的公司债,又担心许老板无法按期偿还,就买了对应的 CDS,每年支付保费,当恒大暴雷,保险公司就要按合同赔付你的损失。

  理论上,你应该先持有资产,再为其买保险。

  但华尔街的聪明蛋们,硬生生把 CDS 发展成了一种对赌工具——即便你尚未持有,你只要认为那玩意儿会扑街,你就可以为它买个 CDS。一旦它真跌到没人要,保险公司就会按它的账面价格付给你钱。

  举个例子:上海某豪宅的挂牌价是 1 亿,老王判断上海房价会扑街,故决定做空。他并不需要把豪宅买下来再去给它买保险,而是直接买 CDS 来赌空这栋房子。

  假设 CDS 保费约定为房价的 1%,那么他只需要每年支付 100 万,就可以和 1 亿元的豪宅对赌—— 一旦房价崩盘,保险公司支付他 1 亿;不崩盘,他则需一直支付保费。

  相对于传统的做空方式,CDS 的好处可太明显了。

  用传统方式做空股票,一旦股价上涨,空头就会面临巨大损失,因为股价更高,回购的成本就更高,而且亏起来是没有顶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2021 年初的「GME 打爆华尔街空头」事件。空头们做空 GME 的融券数竟然达到了全部股票的 140%,被对家抓到机会,一阵猛拉并拿住不卖,空头无法回购股票,一直被打到濒临破产。

  购买 CDS 做空的话,不光成本低,如果踏空,损失也是可控的,不过就是白交保费而已。

  OK,现在做空的逻辑和工具都有了,空头们磨刀霍霍,准备收割!

  03

  2003 年,就在 Michael 预感美国房地产行业要出事后,之后的两年,他都在持续买入 CDS。

  然而,这两年里,美国房价涨得却最为凶猛:

  这真是,打脸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做空这种投资方式,赌对了固然利润巨大,但要是选错了时机,就很容易踏空。

  那是不是做空的时间越晚越好?

  也不是。

  中国股市大咖有哪些人?

  一、张磊

  “投资狂人”张磊,管理的资产达300亿美元。1972年出生于河南驻马店市,高瓴集团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校董事会副董事长,耶鲁大学校董事会董事,亚洲发展委员会主席,西湖大学创校校董、创始捐赠人、发展委员会主席,西湖教育基金会理事,香港大学校董,未来论坛创始理事、未来科学大奖捐赠人。张磊先生还担任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技创新投资顾问小组顾问委员、上海全球招商合作伙伴,天津市智能科技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高级顾问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一届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委员,并曾担任2016年B20中国就业工作组联合主席及2017年B20德国就业和教育工作组联合主席,中美交流基金会董事,团结香港基金理事,香港金融发展局委员以及香港金融科技督导小组成员。

  二、张坤

  张坤,易方达基金经理,2020年底,易方达张坤管理的5只基金总规模已达到1255.09亿元,成为首批公募基金管理规模逾千亿的基金经理之一。2021年1月25日,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因重仓白酒股而出现一日净值暴涨5%,当天粉丝们就建立了后援团,并表示“坤坤不老,蓝筹到老,张坤随后登上微博热搜高位。

  三、弘度

  弘度,本名不详,据说该名是其皈依后的法名,人称“定海神针”,二级市场预判能力最强的股评家,其判断A股指数走势预测能力非常强悍,无差错的预判能力让业界精英纷纷倾佩,散户投资者称其为“定海神针”,足见散户对于其能力的肯定,中兴通讯11.68抄底成功,股价一路上涨至56元,高达500%的盈利能力更是成为封神之作,管理资产70个亿无败绩更是让投资者惊叹。

  四、林园

  林园,1963年出生,陕西汉中人,曾在深圳红十字会医院及深圳博物馆工作,1989年以8000元进入股市,2006年10月底,林园持有股票市值达到20亿元。

  爱吹牛说大线亿 ,一度自称是中国股神 。

  五、王亚伟

  曾经的“公募之王”王亚伟,带领华夏基金在5年内产生748.90%的总回报,成为业界的神话。他以低调和犀利的操作被誉为“中国最好的基金经理”。然而,由于他大胆的操作风格,他的基金在2016年的表现令人尴尬,王亚伟从神坛上摔了下来。但现在他重生了,带着240亿规模基金卷土重来,年化收益70%以上,重回巅峰。

  六、花荣

  花荣是沪深股市第一代职业操盘手,也是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人称“不死鸟”。花荣炒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1年底,当时开户最少需要资金1万元,他凑了3000元和别人合伙开户,从邮市转战股市。1993年花荣已经在证券公司工作,成为证券市场上第一批红马甲。

  七、章盟主

  章建平,浙江临安人,天津商学院毕业,1996年入市,活跃至今。

  老牌游资大鳄,人称“老章”,“游资中的北斗人物”、“涨停敢死队之王”、“浙江股市第一盟主”、“章盟主”,也有“善庄”称谓。

  八、殷保华

  1996年开始投资,我们可以在股票、期货、债券市场看到他,他最擅长投资组合,年化收益率25%。

  九.小鳄鱼

  小鳄鱼本名不详,1990年出生于江苏,2011年还在读本科大四的时候,他就携数万元资金投入到股市当中,从此便开始了传奇的炒股生涯。小鳄鱼一开始做短线,但是亏得很快,后来做长线,发现性格太急躁,拿不住,再改到短线,之后似乎打通了任督二脉,找到了自己的方法。2013年末,入市两年的小鳄鱼的资金已经从刚开始的几万元到了接近2000万的体量。2014年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后小鳄鱼再接再厉,资金实现了从2000万到7000万的跨越。到了2015年,趁着牛市的东风,直接进入了亿元俱乐部,现在的持仓达到了几个亿。

  十.徐翔

  徐翔被誉为“宁波极限敢死队”首席舵手。17岁时,他拿着3万元入市投机到40亿元,一度管理数百亿资产“鹤立鸡群”。不幸的是,2015年,人们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和内幕交易而被捕,2021年刑满释放重获自由。

下一篇:处罚的处的读音
上一篇:美股可以赠送吗(美股赠送股票)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