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旺达再扩产 联合老牌车企120亿元项目落地宜昌
企业百亿元级项目加速落地。在上游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车企和电池供应商深度绑定是大势所趋。
120亿元项目落地宜昌
据公告显示,子公司欣旺达汽车电池拟与宜昌市人民政府、东风集团及东风鸿泰签署《欣旺达东风宜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协议书》。项目总投资约120亿元,规划建设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分两期实施,一期投资约80亿元,规划产能20GWh;二期投资约40亿元,规划产能10GWh。
欣旺达表示,欣旺达汽车电池在宜昌市人民政府辖区内开展“宜昌动力项目”,是为了投资生产动力电池电芯、模组、PACK和电池系统等产品,有利于扩大公司动力电池的产能规模,提升公司和欣旺达汽车电池的综合竞争力,满足公司新能源业务发展和市场拓展的需求。
此次欣旺达在宜昌扩产,也恰好迎合了当地锂电产业发展方向。据了解,宜昌有长江流域最大的磷矿基地,磷矿资源储量27亿吨,占全国15%,居全国八大主矿区前列。
2021年8月份,广州天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宜昌市政府签订投资20亿元布局磷酸铁和磷酸铁锂回收项目的协议;同年10月份,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与宜昌市政府和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及宜化集团,签订了在宜昌投资约320亿元建设电池材料产业园的合作协议。
实际上,区域化集聚发展已成为国内动力电池产业显著特征,如“亚洲锂都”宜春近年来就引入了、国轩高科等巨头一大批锂电项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10月份,宜春共有产业链企业118家,拥有主板上市及上市企业控股子公司15家。
盖世汽车研究院高级分析师王显斌告诉《证券日报》
随着车需求逐渐进入爆发期,车企为了保障电池的稳定供应,与电池企业的关系也逐渐从单一转向多元。
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表示,汽车企业除主供应商外,都希望有“一供”“二供”,尤其在关键零部件上面有相互的制衡以及相互的替补,万一大供应商倒下,第二家、第三家可以马上顶上,而且也防止一家独大对整车厂产生特别大的垄断。
这就为欣旺达等二线年欣旺达就曾联合吉利集团等共同投资设立山东吉利欣旺达,主要为吉利配套混动电池包,一期、二期规划产能分别为60万套和80万套。此次的合作方东风集团也在向新能源汽车方向转型。2021年全年售出了16.1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暴涨260%。
除传统车企外,造车新势力也积极入股二线电池厂锁定动力电池产能。欣旺达2月份发布的增资议案公告显示,共有19家公司向欣旺达汽车电池增资24.3亿元,其中理想汽车关联公司江苏车和家、小鹏汽车关联公司SkyTopLLC、蔚来汽车关联公司蔚瑞投资分别增资4亿元、4亿元和2.5亿元,持股比例将分别为3.2%、3.2%和2.01%。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告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