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历史上的熔断(历史上几次大的股票熔断)
股市熔断是哪一年事件
中国股市实行熔断制度是在2016年。股市熔断指的是股票在达到涨跌停板之前,重新界定合理的熔断价格,并且熔断价格也标志涨跌幅度最高时的价格区间。股市熔断的目的是更好的完善和规范股市管理。在发生股市熔断起的十五分钟之内不允许任何股票交易操作,在2016年刚实行股票熔断机制之时就出现了一天之内两次熔断的情况,这也表明了我国股市还是存在较大的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拓展资料:
1、所谓的“股市熔断”实际上就是一种熔断机制,简单来说,就是股市为了防止风险而设置的一个峰值,当达到峰值的时候,就会触发股市熔断,在这之后,股市的所有交易都会暂停甚至是停止。其实,股市熔断的原理和保险丝的原理是很相似的,都是在达到峰值之后,做的熔断保护。
2、目前来看,国外股市的熔断机制还是相当成熟的,但国内的熔断机制相对就要差一些,之前还有熔断机制,现在已经几乎没有熔断这一说法了。2015年12月4日,中金所以及深交所,这两所国内顶级股市就发布过一个关于指数熔断的规定,当时所设定的熔断基准指数是沪深300指数,熔断数值分别设定在5%和7%,这项指数熔断的规定,在2016年的1月1日正式实施。
3、当时之所以会出台这个指数熔断的规定,是因为当时国内的股市行情相当严峻,出于暴跌的阶段,出台这个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控制风险。也就是说,当大盘跌落到5%的时候,股市就会暂停交易,暂停的时长为15分钟,接着开始继续交易。如果大盘接着跌下去,一路跌到7%的时候,当天的股市交易就会全部被叫停。出乎意料的是,政策实行的当天,就不太乐观,当天的股市因为暴跌到7%,而被迫提前收盘。
美股熔断是什么?历史上发生过哪几次美股熔断的现象?
所谓熔断机制(Circuit Breaker),也称之为自动停盘机制,是指为了控制股票、期货或其他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风险,为其单日价格波动幅度设置区间限制。一旦成交价触及区间上下限,交易或者自动中断一段时间(熔即断),或者继续交易但不能突破上下限(熔而不断)。国际上更多采用的是“熔即断”的交易机制。之所以将上述机制命名为熔断机制,这是因为该机制的原理与电路保险丝类似,一旦电流异常,保险丝就会自动熔断以免电器受损。
股票市场上最早的熔断机制起源于美国。在1982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曾对标普500指数期货合约实施过每日交易价格涨跌3%的限制,但该规定在1983年被废除。1988年10月19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与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了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与纽约股票交易所的熔断机制。根据相关规定,当主要股市指数在一日之内下跌幅度达到7%时,美国相关证券交易将会暂停15分钟。 美国的熔断机制之所以出台,这与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有关。在该日,道琼斯工业指数跌幅达到22.6%。由于没有熔断机制或者涨跌幅限制,很多美国投资者在一夜之间血本无归。熔断机制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避免“黑色星期一”的重演。
要理解美国股市为何会在首先必须认识到,这次美股暴跌是在美股经历了长达11年的牛市后、美股指数处于历史最高点之时发生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次贷危机爆发后2009年3月9日的6547.05点(本轮牛市的起点),上升至2020年2月12日的29551.42点(本轮牛市的最高点),本轮美股牛市持续了将近11年时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累计涨幅达到351%。本轮美股牛市的持续时间是有史以来最长的,同时其累计涨幅也是有史以来最高的。
值得注意的是,美股牛市是与次贷危机后美联储实施的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高度相关的。在这11年牛市中,美国股市仅在2015年与2018年经历过两次较为显著的调整。第一次调整发生在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之后,而第二次调整发生在美联储连续多次加息之后。毋庸置疑的是,的大幅下跌,包括4次熔断,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扩散高度相关。
美股熔断时间?
1、1997年10月27日,美股第一次熔断,2、2020年3月9日,美股第二次熔断,3、2020年3月12日,美股第三次熔断,4、2020年3月16日,美股第四次熔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