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智能配麦格纳品质,HI模式下的极狐比对手强在哪儿?
就在阿维塔11上市的十几天前。7月16日,在位于江苏镇江的蓝谷麦格纳高端智造基地,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工厂交付仪式”。在这个代表北汽蓝谷最高品质、最高规格的生产线上,北汽集团副总经理、北汽新能源董事长刘宇向首批车主正式交付了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车型。
从时间节点上来看,极狐阿尔法SHI版于今年5月份上市、7月份交付,无论是上市还是交付时间点,都要比同样搭载华为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阿维塔11更早。北汽蓝谷作为HI模式的先驱者,在此过程中,通过“长期努力和不断探索”讲述出的故事,更加令人动容。
极狐与阿维塔华为HI的先来与后到
近年来,随着高端智能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市场仍然存在巨大潜力,在智能汽车所需要的技术上,华为存在先天的基因优势,因此也开始涉猎智能汽车业务。
现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曾坦言,虽然目前华为自动驾驶工程师团队已发展至7000余人,但当年团队刚刚组建时,只有北汽愿意帮助华为,愿意一起从零起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极狐与华为选择的HI模式是联合打造产品,即双方将各自享有属于自己业务主导的知识产权,这也意味着华为HI模式未来可以更加轻松地套用在其他车型上,比如后来者阿维塔11。
不过作为先驱者,刘宇却认为,北汽蓝谷与华为从2018年就致力于华为HI模式下的整车研发和探索,虽然其中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后面的友商也可以享受这些既得成果。“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话似乎被北汽蓝谷演绎的淋漓尽致。
打造地表最强自动驾驶北汽蓝谷高端制造与华为智能高度契合
北汽蓝谷在近几年的高端制造转型中,产生了与华为智能技术高度契合的平台技术。
尤其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双方在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的打磨上,需要精细到一款零件、一个摄像头、一块玻璃,甚至为了安装自动驾驶所需要的激光雷达硬件,极狐阿尔法S需要将原有的1.5mm防撞梁安装工艺,精进到0.5mm。
极狐阿尔法SHI版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还要追溯到2021年4月,这款车型因一则在城市真实道路中全程自动驾驶的引发关注,这也是华为自动驾驶技术全球首次公开试乘。
中的极狐阿尔法SHI版在自动驾驶过程中,像是完全被赋予了“人”的思维,除了在城市中可以完成点到点的自动辅助驾驶外,还可以独立完成红绿灯启停、无保护左转、避让路口车辆、礼让行人、自动变道等城区通勤无干预自动驾驶,全程12公里ADS零接管,同时行驶条件感受平稳、系统对路面的判断又十分果断,犹如一个“老司机”。
不知是冥冥之中的巧合,还是北汽华为在自动驾驶上布局的前瞻性,就在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交付几天后,深圳于今年8月发布了《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明确了将允许无人驾驶汽车在特定路段行驶,给此前游走在监管“灰色地带”的自动驾驶,进行了合法化、规范化的发展引导。因此这一次,北汽蓝谷+华为塑造地表最强自动驾驶,顺利地“抢跑”了自动驾驶赛道。
蓝谷十余年研发积淀护航北汽华为勾勒未来八年合作造车最终形态
设想一下,到2030年,双方勾勒出的未来八年之约,跨界合作造车的最终形态应该是什么样子?
在自动驾驶领域,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的硬件性能将再次提升,车载计算力将有望达到5000+TOPS和300万+DMIPS,比现有的计算力提高10倍以上,完全自动驾驶将成为现实,传感器对于新车的造型更加贴合,生产制造成本更低。
除了融合华为智能技术,极狐汽车还浓缩了北汽蓝谷的高端制造技术。北汽蓝谷与麦格纳联手打造的全冗余架构电动车硬件平台-BE21平台,作为世界级开源整车平台,不仅支持车身结构从2.75米到3米的轴距拓展,还支持L3级别以上智能驾驶,并具备超级拓展、超级智能、超级交互和超级进化等四个杰出特点。
2021年,北汽蓝谷在强研发中树立起来的高端极狐品牌,已逐渐打响自己的知名度;
2022年,北汽蓝谷厚积薄发,持续深耕高端市场,实现销量、营收持续稳步上涨,初尝收获的果实;
随着2023年补贴的全面取消和各地新能源政策的持续放开,新能源行业将开始由补贴驱动、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消费驱动力逐渐由低价转向高品质、高价值的产品,届时也期待北汽蓝谷的高端转型能结出更多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