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买到租 没房子的我选择放过自己
不是爆雷的就是断贷的。”虽然都是坏消息,却也让宋阳突然之间不焦虑买房了,不但不焦虑,他反而选择把买房期限往后大幅挪移。
现下在北京
买房必涨的逻辑已经变了
“如果放在一年前,我肯定毫不犹豫地就出手了,但现在逻辑完全不一样了。”宋阳说经历了疫情,明白两个道理:手里一定要有备用资金,且不能让自己的负债太高。“我现在要是买房了,恰好把自己置于无现金、高负债的境地,一旦出现风吹草动,我就是下一个断贷的。”
“疫情期间燕郊有把房子赠送的,只要受赠者愿意继续偿还房贷,房主的首付与之前偿还过的贷款都不要了,想想实在太可怕了。”宋阳感慨道,之前大家都说买房保值,但却忽略了负债的可怕性,而且现在买房保值也没那么“稳固”了。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6892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6.6%。商品房销售额为66072亿元,同比下降28.9%,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1.8%。
不只是全国市场,在北京,“买房即保值、买了即升值”的逻辑在过去一年也被打破。
有统计显示,2021年6月-2022年6月的一年时间,北京多个小区房价出现10%以上的跌幅,部分小区跌幅接近20%,涵盖区域也非常广泛,涉及西城、海淀、朝阳、大兴、房山等,核心区和远郊区“通杀”。
“不确定”阶段
租个更好的也行
“租一辈子房或许不现实,但短期内不会再考虑买房了。”
暂缓了置业计划,宋阳换了一种思路——从原本合租的状态,换成自己租一间大一居,因为有个带窗户的隔断,父母来京也能住。
“每天上班忙忙碌碌,原来感觉房子就是个吃饭睡觉的地方,但现在再也忍受不了那种‘憋闷’的环境了。”宋阳趁着疫情“窗口期”,果断选择了搬家。也不能说之前租的房子不好,但面积太小确实有局限性。虽然由海淀置换到大兴,但合租转整租,面积大了两倍之多,两个大大的窗户,南北通透的格局,感觉特别满意。“今年四五月,也封闭在家将近两个月,实在为自己的选择点赞。”
经历了疫情,与宋阳有类似选择的年轻人不占少数。来自自如方面的数据显示,以上海为例,二季度以来整租房源的入住率、续约率均逐步高于合租房源,其中,6月上海复工复产后,上海合租升级换租为整租的成交量同比增长超过100%。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关荣雪告诉
用宋阳的话说:“虽然我不断降低对生活的预期,但有些需求是必须的,现在暂时卸下了买房的负担,感觉可以‘放纵’一下。何必为了房子跟自己过不去呢?”
他算了一笔账,现在租的这套位于大兴区黄村地铁口附近的房子市场售价恰好是300万元,租的线元,如果买的话,自己工作的年限较短,公积金基本可以忽略,除去首付,商贷30年,每个月还款额度超过了1万元。而且买房不只是房款,还有税费、中介费、装修等各项支出,又大几十万没了。
不过有时候宋阳也会想到工资涨幅、未来通胀、房租上涨、给房东“打工”……诸多关乎“未来”的问题,但用他的话说“有些人可以考虑长远,有些人只能考虑眼前”。
市场供应
也更丰富了
住建部于今年初提出,将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并给出了量化的目标——希望2022年全年能够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40万套。此外,住建部还透露,“十四五”期间,40个重点城市初步计划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650万套。
另一方面,对于集体土地租赁住房的探索也在稳步推进。克而瑞数据显示,北京作为最早试水集体用地建设租赁住房的城市之一,从2018至今共供应67宗土地建面达578.26万平方米,稳定供应集租房。
地产分析师严跃进表示,目前作为市场消费主力的“90后、00后”观念也更为超前,居高不下的房价让他们不再被买房所“捆绑”,同时租赁市场也提供更为多样化的选择。
宋阳这次租房之后也有亲身体会,目前租赁市场的选择性确实要优于前几年。但多样化选择的同时,租房的核心问题依旧是对租购不同权的担忧。“现在年轻需求没那么大,但以后呢?有些方面是不得不‘妥协’的。”
北京商报
年龄层面的变化、市场的变化,也需要政策变化的“一锤定音”。宋阳说,“政策变化不敢预测,我现在先租房子住,就好像那句话,房子是租的,生活是自己的,别太难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