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利盘兑现 基本面扰动 沪指能否守住3300点?
面上,7月7日,腾盛博药及其旗下控股公司腾盛华创宣布,其长效新冠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在中国商业化上市。
热点转换有利于动能转换
经历2个多月的持续反弹之后,A股三大股指均呈现较为明显的震荡整理态势,反弹趋势有所减弱。如何看待近期市场尤其是热点主线板块的调整?在机构人士看来,获利盘涌出和基本面扰动是调整主因。
华西证券表示,经过过去两个月的反弹,A股整体估值已经回到了近10年中位数附近,有一定概率进入震荡行情。不过,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前提下,A股调整空间有限。
方正证券分析师赵伟表示,自沪指从2863点上涨以来,行情主线较为持续,市场积累了较大的获利盘,有获利回吐压力。“若一个热点一直持续,积累的获利盘越大,没有有效的新热点切换,则所积累的市场风险就越大。当前大盘领涨热点进行获利回吐式的风险释放,实现上涨途中的动能转换,后续行情才能行稳致远。”
“行情步入关键时间窗口,多因素导致短期市场波动加大。”在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秦培景看来,今年的半年报业绩分化较大,可能诱发资金在板块和行业间迅速调仓,从而引发板块间频繁、此消彼长的波动。此外,外部扰动因素开始增多,A股在大幅反弹后更容易受到市场情绪影响。
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认为,7月初以来市场呈现震荡格局,是因为基本面修复尚未跟上市场上涨步伐。“A股各大指数已经回到3月初水平,但从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5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等指标看,基本面尚未恢复到3月前的水平。”荀玉根同时强调,这次行情修复时间和空间均较为可观,当前出现阶段性休整很正常。
尽管短期面临各方面因素扰动,但多数券商人士对于A股后市行情仍持较为积极的态度。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方奕认为,在海外经济衰退预期下,A股有望走出相对独立的行情。近年来,A股消费、医药及科技成长板块市值占比提升,指数对海外因素相对脱敏。此外,中国经济修复与政策利好有望成为A股重要支撑。
配置方面,方奕表示,市场并非从成长切换到价值,风格分化还会延续,建议在回调中选择与政策、海外流动性相关度较低且具有相对独立景气的成长板块。方奕认为,两大投资主题有望继续走出超额收益:一类是存量经济下竞争优势扩大,并且股价已充分调整的赛道股;另一类则是转型背景下新能源、数字经济、自主可控等科技成长股。
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戴康同样认为“成长占优”,看好景气确定性高的大盘成长股,建议围绕三条主线配置中国优势资产:一是制造及汽车、光伏组件、零售等;二是互联网传媒、创新药、地产行业;三是煤炭、钾肥和养殖业。
财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美岑更看好大消费与大金融。他认为,复苏因子逐步成为市场最为确定的驱动力和方向之一,“大金融+大消费”是当下市场的首选。近期外资大幅加仓“复苏”板块,成为市场最为重要的边际资金之一。对于A股投资者而言,与外资达成共识,逐步加仓受益于复苏的消费核心资产,是中期较为明确的主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