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顶级地产巨头动向!融创一债券拟展期
4月1日面临回售的公司债“20融创01”传出展期消息,盘中两次临停后,该债券价格最终跌41%报36.83元/张。该债券2020年4月1日发行,期限4年,规模40亿元,附带第二年末即2022年4月1日投资者回售选择权,今年3月10日经债券持有人会议通过,该笔债券增加了一次第3年末即2023年4月1日的回售选择权。
也发出公告,在董事莫斌和监事王增瑞刚刚完成2000万元债券购买基础上,全体董监高拟再斥资8000万元购买“市场报价较估值偏离较大的本公司债券”。此前一天,评级机构
宣布维持碧桂园的“Baa3”长期发行人评级和高级无抵押评级,同时将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
据澎湃,“20融创01”初步方案为拟展期24个月,每季度偿还本金:2022年7月1日开始先偿还本金5%,10月1日偿还本金10%;2023年1月偿还本金10%,4月偿还10%,7月偿还15%,10月偿还15%;2024年1月份偿还15%,4月份偿还20%。
两天前的3月21日晚,融创中国公告称,预计将延期发布2021年经审核的年度业绩。对于延期的原因,公司称主要由于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近期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导致的出行、物流及其他限制,导致审计程序无法按期完成。
根据同一天的业绩预告,融创中国2021年未经审计的净利润预计同比下降约85%,核心净利润较预计下降约50%,主要源于处置
股票录得投资损失,同时受去年下半年房地产行业严峻的环境影响,公司销售收入有所降低且毛利率下降,而计提的存货减值、应收款项等预期信贷亏损拨备有所增加等综合因素所致。
今年前两月销售情况来看,融创实际上要好于行业平均。根据公司3月4日公告,今年1-2月融创中国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502.8亿元,累计合同销售面积约379.7万平方米,合同销售均价约1.324万元/平方米。对比去年同期,融创中国的合同销售金额同比下降26.5%,但明显好于百强房企平均34%的跌幅。
上周金融委会议后,融创出现快速反弹,并领跑整个内房股板块。3月16日融创中国从下跌20%拉升至上涨7%,17日则跳涨59%,从触底2.91港元/股到次日收盘的6.25港元/股,融创中国两天反弹幅度达到115%。
3月23日,碧桂园发布关于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继续市场购买公司债券的公告,表示公司董监高们将按照交易场所交易规则,以市场化方式在二级市场购买碧桂园地产公司债券,以“积极维护公司债券价格的稳定,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本次债券购买总规模不超过人民币1亿元(含此前已公告的人民币2000万元),购买范围是“市场报价较估值偏离较大的本公司债券”。
3月17日,据深圳证券交易所披露,碧桂园董事莫斌及监事王增瑞拟以市场化方式在二级市场购买碧桂园地产公司债券。这次行动非常迅速,3月21日公司即发布关于董事、监事首期市场购买公司债券的进展公告,显示公司董事及监事购买债券为“19碧地02”“20碧地01”“21碧地01”“21碧地02”和“21碧地04”,累计购买金额1998.88万元。
此前,碧桂园存续规模10亿元的“21碧地04”债券经历了较大波动,3月11日跌了27.10%,一度触发临时停牌。碧桂园旗下另外一只债券“21碧地02”当日也跌了11.55%。碧桂园方面当时回应称,董事会注意到公司于近期股份及境内、离岸债务证券的成交价下跌及成交量增加,其或许归因于近期社交媒体上流传有关本公司境内外融资相关不公平负面陈述、评论。
穆迪副总裁兼高级分析师Celine Yang表示,展望“负面”反映了穆迪的预期,即碧桂园的物业销售额和利润率将在未来12-18个月内出现下滑。受行业整体经营及融资状况不佳的影响,该公司的离岸融资渠道也将受到削弱。另一方面,长期发行人评级和高级无抵押评级维持体现了碧桂园良好的流动性,并反映了穆迪的预期,即该公司将保持审慎的财务管理和多元化的在岸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