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巴士IPO:毛利率超茅台是假象?
对于公司业务模式,公司称其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儿童启蒙数字内容提供商,旗下的启蒙品牌“宝宝巴士”在全球拥有众多用户,公司目前以0-8岁儿童及其家长为主要目标用户,持续研发、制作、运营以“好听、好看、好玩”为特征的音视频、APP等产品。
宝宝巴士的APP主要采用“产品研发制作→提供给用户免费使用、获取互联网用户→ APP接入广告联盟客户进行合作推广服务→实现收入”的商业模式。其实,宝宝巴士的业务盈利模式本质是以儿童启蒙内容免费为切入口,形成流量池,最终以贴片模式实现流量变现。
报告期内,宝宝巴士第一大收入为APP合作推广收入,收入占比超七成,即主要将儿童启蒙音视频、APP以免费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APP接入广告联盟获取合作推广收入;第二类业务为音视频授权收入,即儿童启蒙音视频授权给第三方网络音视频媒体播放获取分成收益,前述两项为报告期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两者收入占比超九成。
招股书显示,2021 年 1-6 月公司全球平均 MAU(月度活跃用户数)为 9359.27 万。根据第三方数据平台 APP Annie 公布的数据,2020 年 12 月,宝宝巴士旗下应用下载量在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的合并渠道中居全球第十,是前十中仅有的两家中国上榜企业之一(另一家为字节跳动)。
尽管其APP下载量大,用户基数也不差,但是单位用户价值似乎并不高。以B站为参考,2021年第二季度,B站的月均活跃用户达到2.37亿,2021前半年的营业收入b站营业收入约84亿元;而宝宝巴士近一亿月活,其2021前半年的营业收入为3.95亿。
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1-6月,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89.39%、90.29%、88.98%、85.14%,客户集中度较高,主要客户包括百度、Google等规模较大、管理较完善的广告联盟;且2019年及2020年,公司来自百度的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57.12%、50.74%,报告期内存在来自单一客户收入占比超过50%的情形。
报告期内,宝宝巴士的APP合作推广收入历年占比分别为72.70%、72.87%、76.76%、69.02%。然而,从增速看,宝宝巴士这块核心业务呈现明显放缓趋势。2019年度、2020年度,公司APP合作推广收入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07.52%、29.95%。
然而,国内互联网广告收入增速放缓趋势似乎较为明显。根据中关村(7.450, 0.17, 2.34%)互动营销实验室联合普华永道等机构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广告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预计约为5435亿人民币,较2020年增长9.32%,增速较上年继续下滑4.53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行业趋势问题,宝宝巴士招股书只提增长,并未直面行业增速放缓问题。
根据上图预测,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好的欧洲及北美、东亚及东南亚、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地区的出生率相对稳定,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落后的拉丁美洲及加勒比、中亚及南亚、除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外的大洋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出生率呈快速下降趋势。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与互联网广告增速放缓大背景下,宝宝的巴士的贴片广告模式是否还能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呢?这不言自明。值得一提的是,宝宝巴士曾试图通过早教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然而随着教培监管政策落地,宝宝巴士的新增长曲线又将会在哪呢?
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1-6月,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94.76%、96.55%、95.24%、92.71%。这毛利率水平都超过茅台水平。这是否宝宝巴士的商业模式也远超茅台呢?
然而,这只是假象,由于宝宝巴士的业务模式是通过自制内容不断吸引用户,因此其需要不断的加大其内容研发制作输出,才可能保证用户粘性。与此同时,公司获客能力较大互联网巨头明显存在差距,这也不得不让其加大渠道营销推广力度。在这种商业模式的背景下,公司的期间费用则被不断抬高。
在竞争策略方面,宝宝巴士似乎以量取胜,通过海量IP或APP输出构建其产品壁垒。截至2021年6月底,公司拥有数量众多的音视频作品及200多款APP,面向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12种不同语言版本的启蒙产品(中、英、日、韩、阿、俄、印地、葡、西、越南、印尼、泰)。
对于上述诉讼,宝宝巴士在招股书中表示,“Super JoJo”形象及主要作品均系公司自主创作,于2019年上线年公司创作完成并上线D 版人物卡通形象“豆豆”。公司“Super JoJo”从骨骼、五官上都比较精致小巧,是东方小男孩形象,与原告“JJ”欧美风格存较大差异,且原告主张的形象特征是幼儿卡通形象的常用设定,在原告使用之前已大量出现。报告期内,宝宝巴士存在4场尚未完结的诉讼,除前述诉讼外,还有3场是作为原告诉讼被告侵犯著作权、商标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