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十大关键词勾勒行业有苦也有甜

2022-01-02 19:24:01

  或许从股价上就可以反映出2021年保险业的“难”。Wind资讯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保险板块股价下跌37.07%,是A股市场Wind二级行业中跌幅最大的一个板块。无论是从去年延续至今的寿险转型、车险改革,还是2021年的各种监管政策,整个行业似乎都处在阵痛期的艰难中。

  从板块中的个股表现来看,2021年初至今,五大A股上市险企的股价均呈现了两位数的跌幅,五大A股上市险企年内总市值合计缩水超过万亿元。其中中国平安(50.410, 0.00, 0.00%)全年股价跌幅最大,达到40%。

  保险股大跌的背后自然是基本面的下滑。2021年前11月,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实现保费2.31万亿元,同比下降0.62个百分点;从半年报来看,五大上市险企的新业务价值普降,车险综改对财险形成一定冲击。目前,财险已见回暖迹象,寿险的深度调整却仍未见显著成效,业内人士普遍预计2022年寿险业务将继续承压。

  不过,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仍具有强大的基础。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但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与成熟市场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面对“十四五”时期巨大的市场空间,保险公司应深入了解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变化,改变过去的发展模式,真正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

  代理人大军的大幅脱落由几方面因素导致:一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保险公司意识到过去的人海战术不再奏效,因此对代理人队伍主动清虚,并向高质量队伍建设进行转型;二是由于疫情及重疾险切换等因素影响代理人线下展业,导致开单困难,加速人员流失。

  代理人的大幅脱离也使得上市寿险公司普遍遭遇新单保费的下降,由此引发新业务价值的下滑。但这对寿险业来说是一个破茧重生的机会。当思考清楚未来的路径并成功调转方向之后,寿险业或将迎来蛰伏之后的新一轮增长。

  在代理人队伍改革的当口,独立代理人制度迎来破冰。2021年7月,全国首份公开发布的独立代理人办事指引由深圳银保监局发布,之后信泰人寿、大家保险先后宣布专属代理店在深圳注册成功。“独代模式”是解决代理人队伍顽疾的灵药吗?未来是否能够发展壮大?这一切还需市场检验。

  2021年2月1日,随着《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过渡期正式结束,重疾险跨入了新定义时代,根据旧重疾定义开发的产品依规在2月前全部下架。这一轮重疾险切换使得1月31日“重疾险”相关词条屡次冲上微博热搜榜。

  到了年末,互联网人身险又面临一波下架潮。根据2021年2月修订实施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以及10月发布的配套细则——《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一些无法达到门槛的险企销售的部分人身险产品将从2022年开始告别互联网渠道,其中包括一大批中小险企的“网红”重疾险及增额终身寿险产品,这也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影响互联网保险以及人身险行业格局。

  2021年2月,中国人寿(30.090, -0.09, -0.30%)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支公司前员工张乃丹实名举报该公司涉嫌长险短做、虚列费用、虚假增员等问题引发全网关注。中国人寿调查后发现部分情况属实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罚。这一举报事件也掀开了保险业部分机构潜规则的“遮羞布”,引发银保监会后续的专项治理。

  除此之外,代理退保也成为监管机构在2021年屡次提醒的一大乱象,这其中部分案件涉及到保险公司内部人员参与“内外勾结”的情况。银保监会在11月发布的《关于防范“代理退保”等风险的提示》中称,“代理退保”会产生虚假承诺、伪造证据等不法手段阻碍消费者正常维权;危害消费者财产安全,暗藏集资诈骗风险;危害消费者信息安全权等。

  从第一家网络互助平台“抗癌公社”的诞生开始,这一模式就始终伴随着巨大争议。有人认为它提高了大众的保障意识,降低了保障的门槛;也有人认为类保险的性质缺乏精算及风控,存在一定风险,且游离于监管之外。

  在新能源专属车险产品出现之前,保有量节节攀升的新能源车并没有专属的车险产品,而是沿用燃油车车险条款。差异化的风险特性,使得险企和新能源车主都叫苦不迭。新能源车险的落地使得新能源车的核心“三电”系统以及充电桩等被纳入车险的保险保障范围。

  但在新能源车险落地之后,部分车型遭遇保费的大幅上涨也在近两日引起了市场的巨大关注。据业内人士反馈,新能源车险最终定价会根据个人过去出险率以及车型的赔付率等多个因素决定,从而出现有涨有跌的情况,但大部分新能源车主保费持平或略有下降。同时,业内人士也表示,随着之后新能源车的技术发展、险企承保数据的积累,以及定价和风控的进一步精细化,新能源车的赔付率也将回归至合理水平。

  2021年不管是专属养老保险产品和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先后开闸,抑或拥有17家强大股东的国民养老保险公司成立,还是12月银保监会对养老保险公司养老主业的引导,以及《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的审议通过……在这一系列政策红利和实际动作的推动下,“十四五”期间我国养老第三支柱的发展将迎来史上最好的机遇。

  2021年4月,上海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沪惠保”正式上线,迅速刷爆“朋友圈”。火了两个月之后,“沪惠保”最终以739万人的参保人数创下国内“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首年参保人数之最。

  事实上,包括“沪惠保”在内,2021年惠民保业务继续呈现快速发展之势。2021年10月,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发布数据显示,惠民保投保人数超过7000万人,已经有58家保险机构在27个省份参与了超过100个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项目。

  2021年6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发布《保险业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助推绿色发展蓝皮书》,从强化绿色保险保障、加大绿色投资支持、深化绿色低碳运营三个方面,对2018~2020年保险业全方位助推我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其中的数据显示,2020年绿色保险保额达到18.33万亿元,较2018年增加6.30万亿元,年均增长23.43%。

下一篇:现代牧业(01117)附属与可牛了订立供应协议
上一篇:黑色系震荡下行,原油期货过去一年上涨超50%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