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买基金的八个建议请收下!

2021-12-29 21:06:51

  从2017年12月底的不到5千只增长到2021年11月底的9千余只,规模也从11万亿元到25万亿,一步一个台阶,公募基金完成了自身的华丽蜕变。

  数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截至2021年11月底

  基金成热搜常驻嘉宾。今年来基金频繁上热搜,国民热度不断提升,大涨大跌总是牵动着微博热搜的心。

  11月连续三天冲上热搜榜

  基金ers新一年的投资计划安排上了吗?这八大买基建议请收下!

  不要只看短期排名买基金!

  不少新手第一次买基金,可能都是从排行榜开始的,在各种网页上,看近一年的净值涨跌幅,哪只排在前面就all in谁。但短期排名靠谱吗?

  如果我们选取2017年度不同类别排名靠前的基金,统计截止2021年上半年的排名情况,会发现这些绩优基金在接下来几年里很难保持稳定的业绩和排名。因此,仅仅参考历史排名,很难准确衡量一个基金产品的中长期投资价值。

  2017年全市场收益率前10基金近年排名统计

  数据Wind,基金定期报告,截止2021-6-30。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之前也流传过一种说法“首页的基金不要买”,原因就在于如果受基金排行误导,很容易在行情火热的阶段一买入就高位“站岗”。一年左右的短期业绩排名变动剧烈,不能完全反映基金经理的长期投资能力,尤其是在今年这样极致分化的行情下,差别更是显著。

  偏股型基金往往越是阶段收益高越要谨慎小心,行情总是有起有落,不妨拿久一点,相信时间的力量,穿越波动静待花开。

  不要盲目追热点,频繁赎旧买新

  近年来,股市总体赚钱效应显著,要么有不错的结构性行情,要么一大批基金业绩优异,爆款新基金因此频频引爆热点话题。投资者热情高涨之下,担心错过“上车”机会,忍不住去高热度的新基金。

  不过,任何热度都有时效,每年的行业涨幅排名都是没有规律可言,上至大类资产,下至市场风格,没有单一资产可以持续躺赢。

  热点行情的收益主要来源于经过深入研究抢占先机,而不是靠“追”。频繁追热点换基金,成本不低不说,没有建立在分析研究基础上的盲目追热点,不如选择长期前景好的赛道,托付给自己信任的基金经理。

  很多新手买基金会用平时买菜的思维,看哪只净值低就买哪只,觉得低价的更容易涨起来,会赚得更多。其实,以这种习惯性思维买基金也是误区。

  基金作为一个组合,其净值的高低,取决于所持有的股票和债券等资产整体的价值。一般来说,基金的累计净值高低主要与这两点有关:

  如果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够强,所投资的资产大部分都能够赚钱,那么基金净值就有可能持续上涨。公募基金优秀的基金经理及背后投研团队,具备超越普通投资者的决策能力、风控能力和信息优势,有望及时捕捉市场机会、不断地发掘优质股票、调整持仓,获取超额收益。

  有的基金拆分或者分红时,净值就会不可避免的降低,如果这时候仅以净值作为参考,可能就就会错过好基金~

  初入股市的新人,多半会自信满满,喜欢满仓操作押注式投资一两只股票。延续这种思维,买基金的新手也容易犯这个错误。满仓操作本身并不是绝对错误的,比如,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后,经过长期熊市,市场预期已逐渐反转,在A股998点的时候满仓操作,犯错的概率大大降低。

  然而,多数情况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瞬息万变的市场,我们很难踩准所谓的市场节奏,低点买高点卖。格雷厄姆说,“牛市是普通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因为牛市容易让人弱化风控加大杠杆,一不小心就吃大亏。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对市场缺乏准确感知的情况下,定投基金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或者分批买入基金,不急于一次性完成买入。同时,在基金品种的选择上,也应适度分散,建立合理的组合,应对非系统性风险。

  一些投资者起初抱着“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想法,杂乱无章地买了几十只上百只基金的大有人在,美其名曰资产配置,分散风险。但可能大部分持仓都是“一家人”,底层资产雷同,同涨同跌,完全不能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据晨星公司的一项研究,持有随机选择的股票型基金超过4只后,就不会明显地降低风险,如持有10只以上基金,组合风险的下降越来越有限。

  因此,分散投资的目的是分散非系统性风险,基金组合产品之间的底层资产应具有一定互补性。比如,一般可以持有四五只基金,搭配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产品,比如偏股型基金和偏债型基金搭配,再适当配置货币基金应对日常急需资金。

  投资中还有一种症状叫做“多动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频繁交易。很多人把基金当股票炒,天天盯盘,设定某些指标频繁买卖,而过度频繁很容易变成了“追涨杀跌”。

  事实上,投资中择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如下图所示,无论是散户、还是机构投资者,择时收益都为负,但机构投资者通过选股,仍然实现了较为可观的整体收益。

  退很多步来讲,即便高低点判断都是对的,还要关注来回的摩擦成本和巨大的心理成本,比如场外基金的申赎费用等,持有不足7天的赎回费可能高达1.5%。

  数据来源wind,混合型基金指数测算区间2011-2020,以任意起点滚动持有期计算正收益占比和平均年化收益率,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仅供参考。

  有的投资者会在不看好市场的时候中断定投基金的计划,试图避开下跌区间,赚市场上涨的收益。但这种操作事实上背道而驰,定投的秘诀在跌时多买,累积更多低价份额,市场上涨时博取更高收益。

  没有人能预估市场底部具体在哪里,所以每一次暂停定投,都可能停在本可以低吸筹码的底部区域。错失低吸的筹码之后,定投盈利之路也将变得更加漫长。

  投资是逆人性的事,基金投资也要学会逆向思维,历史经验表明,只要经济持续向好,每一次短期剧烈波动最终都会回归到正常的长期发展轨道弱化择时的定投,更有机会收获市场的平均回报。

下一篇:江苏迎新能源产业集群政策 东方盛虹等企业有望受益
上一篇:伊核谈判难言乐观,油价涨势搁浅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