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费降至0% 基民却开心不起来
据记者粗略统计,今年有51家基金公司的98只基金产品(合并份额,下同)下调管理费费率,其中,债券型基金占半数。而从下调幅度来看,半数基金最新费率较年初下调幅度超50%,其中主要为费率较高的混合型基金和中长期纯债为主的债券型基金。管理费费率下调后,多数基金管理规模获得提升。
称,自2021年12月6日起(含)至2022年3月6日(不含),对该季度日区间适用的管理费率为0%,也就是说这三个月内该基金将不再收取基金管理费。而12月6日前的上一个季度,该基金管理费费率为1.5%。
基金,三季度末规模有49.36亿元,重仓股有伊利股份(41.410, 0.32, 0.78%)、分众传媒(7.730, 0.64, 9.03%)、洋河股份(186.400, 0.43, 0.23%)、万孚生物(36.890, 0.58, 1.60%)和海康威视(54.270, 2.59, 5.01%)等,年中基金份额持有人户数有23.83万户,平均每户持有基金份额4569.83份,其中个人投资者持有占总份额98.16%。该基金单位净值一度在今年2月刷新历史纪录,不过,随后面临大幅回撤,年内收益率在同类产品中排名靠后。而东方红产业升级基金采用的是浮动管理费率模式,其产品表现不佳直接触发管理费费率下降至0%。
与传统的固定管理费率模式不同,采用浮动管理费率模式的基金管理费率与基金表现直接挂钩,上下浮动。以东方红产业升级基金为例,其基金
约定的管理费计提标准为:在基金合同生效满一年后的每个季度对日,根据基金在该季度对日前一年(不含该日)的收益率分档收取本基金的管理费,具体为:若前一年的收益率(以下简称R)
投资基金的管理费费率和托管费费率,管理费年费率和托管费年费率均折半,具体为管理费年费率由0.60%调低至0.30%,托管费年费率由0.20%调低至0.10%。该基金最新管理规模为13亿元,属于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年内收益率为3.05%。
下调费率的债券型基金中,不乏百亿级规模的基金。之所以有为数众多债券型基金选择调低费率与其持仓人结构有极大关系,数据显示,下调费率的债券型基金中一半基金机构持有比例超90%。一位基金业内人士表示,机构投资者往往拥有较高话语权、资金雄厚,为提升管理规模和保持产品竞争优势,一些基金选择下调费率。
基金公司缘何下调费率让利?业内人士指出,基金费率下调情况目前主要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一是基金公司通过主动降低费率让利投资者,保持竞争优势,如同类新发基金的费率较此前产品有所下滑,部分老产品主动选择降低管理费,也有公司通过降低费率吸引机构投资者大额申购。二是部分基金选择浮动管理费率模式,直至2019年国内这类公募基金才陆续入市,目前选择此类模式的基金产品数量不多。
对于国内市场,多个市场专业人士认为,国内资管行业近年来竞争激烈,公募基金产品多达近9000只,且还在不断扩张,基金产品降费是大势所趋,短期内,基金公司可以通过下调管理费费率吸引投资者,长期还是要看基金的业绩,好的业绩才是对投资者最好的回报,低费率时代肯定会来临,但并不意味着愈低的管理费就是对投资者最有利的。管理费是基金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基金公司可以用其提升基金公司投研团队实力、产品收益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等,合理的管理费用也能对基金公司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目前,国内公募基金行业也在不断探索管理费用领域的创新,力争为投资者减轻负担的同时,还能激励基金公司。如2019年在公募基金行业增加浮动管理费模式,将收费与业绩直接挂钩。此外,制定满足投资者不同需求的产品、建立合理的比较基准、丰富费率模式都是行业创新探索的重要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