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潮”再起,绩优基金经理都去了哪?

2021-12-03 15:19:59

  东方财富(34.810, -0.16, -0.46%)Choice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共有来自118家基金公司的283位基金经理离职。其中,嘉实基金前11个月离职基金经理9人,为前11个月离职经理人数最多的基金公司。

  已于今年10月卸任基金经理的董承非,在11月出现在两家上市公司调研名单中。11月10日,董承非以兴全基金调研人员的身份调研了飞力达(8.760, 0.44, 5.29%),11月24日,董承非又调研了中新集团(9.540, 0.03, 0.32%)。与董承非一起调研这两家公司的还有宁泉资产杨东、盛山资产甘世雄、睿兴投资姚文军等。

  今年4月7日和4月8日两天,固收老将谢军陆续卸任了广发基金旗下15只基金。广发基金基金经理变更公告显示,谢军离任原因是辞职,并无转任本公司其他工作岗位的说明,已经按规定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办理注销手续。

  “基金公司一般是按季度考核,若多次考核业绩垫底的基金经理就可能被淘汰。而有些绩优基金经理辞职后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公司,或者加入私转公的基金公司,也有基金经理离职后跳槽到规模更大的基金公司。”某公募人士告诉记者。

  博时基金的两位老同事韩茂华和蔡望鹏携手创立的海南海鹦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7月9日备案登记。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公示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信息显示,海南海鹦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实际控制人为韩茂华。该公司由韩茂华、孙群、蔡望鹏出资,认缴比例分别为51%、30%、19%。

  “公奔私是行业比较常见的,很多知名头部私募管理人大多有公募基金从业经历。过往主要有3至4次的公奔私高潮,最近这一两年又是一次新的高潮。公奔私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市场环境向好,投资人风险意识和认知水平显著提高,财富管理市场增长长期看好;私募商业模式中可计提超额收益使得基金经理做好超额、控好回撤动力更足,客户体验感提升;部分基金经理需要个人成长空间,部分公募大佬需要一个实现自身行业理想的地方。”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荣浩对记者表示。

  玄甲金融CEO林佳义对记者表示,公募为相对收益,要求的是跟同行比短期业绩;私募追求的是绝对收益,要求更高。公募在渠道销售上非常广,规模在赚钱效应好的周期中提升得特别块。私募则非常考验其高净值客户群及是否有好的销售渠道。

下一篇:煤炭概念股午后大幅冲高 冀中能源上涨9.97%
上一篇:警惕戴维斯双杀?险资配置陷两难境地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