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贸易格局已变,能源市场稳定迫在眉睫
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国际油气贸易格局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后疫情时代,该如何推动国际油气贸易的绿色低碳发展?11月8日,作为第四届进博会配套活动的第十届中国国际石油贸易大会开幕,来自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嘉宾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会议,政、商界多位嘉宾就上述议题进行了探讨。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尽管低碳化趋势强劲,但在未来数十年,油气仍将处于能源主导地位。作为东道主,上海市副市长宗明在会上致辞并承诺,上海市将在油气贸易的市场化、平台化、数字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营造更优的营商环境,助力更多油气贸易领域高能级市场主体来沪开展业务。
疫情前的2019年,全球石油需求达到9900万桶/天,2020年这一数字回落到了9100万桶/天。而当下,全球经济和石油需求都已迎来复苏。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明年全球石油需求有望达到1.01亿桶/天,并在2026年之前以每年1.2%的幅度增长。
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之下,油气贸易格局也在经历巨变,油气行业的供给西移、消费东移,贸易重心正逐渐向亚太倾斜。同时,油气投资产量价格的周期性特征,叠加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博弈等因素影响,未来油气价格波动将更趋激烈。
数据显示,2021年10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了94%,荷兰TTF天然气价格上涨了535%,东北亚LNG现货上涨448%;今年以来甚至出现了同热度下天然气价格反超油价,反向带动油价上涨的情况。
那么该如何抵御能源价格的剧烈波动?任鸿斌倡议,各国能源行业需加强政策协调,共同遏制能源领域的投机炒作行为;推动全球能源贸易、投资和产能协作,共同维护能源市场稳定,为世界经济复苏增长注入持续动力。
而王凤海则表示,期货市场可为相关实体企业更好地减缓价格波动、抵御行业周期性风险,以及科学决策稳健经营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他还透露,目前市场关注度较高的液化天然气期货已正式获准立项,相关上市工作正稳步推进中。
陈璧介绍,全球石油市场供需区域的不平衡状态为国际石油贸易的发展带来诸多机会,尤其是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石油市场的价格大幅波动,全球主要石油公司也更加重视贸易业务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价值方面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参与到国际石油贸易的业务中。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带来的深刻变革,也在一定程度重塑了国际石油贸易行业。
在国际合作方面,任鸿斌表示,中国油气贸易与世界油气产业互益互惠关系正在不断深化:国营贸易企业继续发挥油气贸易主力军作用;江苏盛虹、浙江石化二期等民营炼化一体化项目新投产运营;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外资项目顺利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和浙江、上海、山东等多个自贸实验区积极探索油气产业链开发开放创新;宁波舟山港已成为亚太区地区重要远洋船的加油港之一。未来,中方将与各方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提高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