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明股实债”背后风险

2021-10-14 08:24:07

  如在信托计划模式下,“明股实债”被设计成股权信托计划,通过股权投资、购买特定资产收益权等方式募集资金,最后由房地产项目公司通过刚性兑付的还本付息、项目

  而在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模式下,“明股实债”则是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权益投资方式投资房地产项目公司,而以特殊分红条款或回购等方式来进行退出。需要指出的是,私募基金并不具备放贷资质,其借道“明股实债”以股权投资加回购方式完成债权投资行为完全属于违规行为。

  监管机构近期也明确提醒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切勿随意设立资金池,违规变相吸储、放贷。证券监管部门正加大对辖区内私募股权基金所投资的底层资产开展穿透式监管,通过了解其具体的投资项目资金流向,严查其是否存在资金挪用、借新还旧、“明股实债”等违规操作。

  针对“明股实债”背后的风险,相关监管部门应提高警惕,出台相应的规范。此前相关监管部门已出台《关于加强信托公司房地产、证券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严禁以投资附加回购承诺等方式间接发放房地产贷款,严禁以购买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附加回购承诺等方式变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针对信托公司,监管部门出台了《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剑指规避监管、资金空转等行为。在防范风险的大背景下,未来相关监管要求可能进一步加码。

  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应严格按照通知要求,主动压缩通道业务,积极转型服务实体企业,切莫违规为房地产公司放贷。相关上市公司在再融资过程中也应更为规范,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应强化再融资募集资金使用现场检查,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

  明明是债,就算穿上股的外衣,也改变不了债的身份。相关风险不得不防,因为风险一旦暴露,损失最大的,还是上市公司和相关投资者。

下一篇:通达信集合竞价图,读懂集合竞价图
上一篇:券商股权又“香”了?有券商拟引入新战投这家国企出资2.9亿将成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