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概念接棒上涨 周期股还能火多久?
近期,国际油价大幅走高,截至9月8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10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95美元,收于每桶69.30美元,涨幅为1.39%。11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报每桶72.60美元,涨幅为1.27%。
光大证券(16.970, -0.11, -0.64%)认为,油价回暖叠加国企改革,原油产业链公司估值有望提升。疫情缓解全球经济开始共振复苏,带动了原油需求强劲回暖,原油增产幅度不及需求增长幅度,2021年全年油价中枢相较于2020年有望大幅提高。同时,国有企业改革叠加内源性增长,化工行业上市国企估值有望修复,看好油服行业景气回升。
天然气板块也大幅走强,海默科技(6.840, 1.14, 20.00%)20%涨停,百川能源(6.130, 0.56, 10.05%)、水发燃气(8.010, 0.73, 10.03%)等多股涨停。
消息面上,价格在上半年一直处于低位的天然气近期一跃成为大宗商品“涨价王”,国内的液化天然气(LNG)价格下半年以来已涨超50%。此外,从季节性角度来看,国泰君安(18.470, -0.14, -0.75%)表示,欧洲及美国大概率以低于往年库存水平进入冬季,如果冬季是冷冬,则全球冬季天然气价格可能进一步走高。
早盘煤炭、钢铁等低估值板块再度成为“香饽饽”,受到资金的持续追捧。煤炭板块中,冀中能源(6.460, 0.59, 10.05%)、山西焦化(11.390, 1.04, 10.05%)、开滦股份(11.280, 1.03, 10.05%)等多股涨停。
钢铁板块中,韶钢松山(6.530, 0.59, 9.93%)涨停,太钢不锈(12.680, 1.15, 9.97%)、八一钢铁(9.89
中泰证券(10.950, 0.06, 0.55%)表示,煤炭行业前期缺乏投资,行业进入供应短缺周期,且伴随整体经济增长能源需求依然能保持正增长,供需错配可能是“十四五”期间经常发生的事情,煤价有望维持在高位,存量产能就是高额利润,煤企资产价值重估正当时,持续看好煤炭行业投资机会。
在本轮周期股行情上涨之前,国泰君安、信达证券、中信证券(26.730, -0.17, -0.63%)等多家券商发布了对周期板块的观点。其中,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樊继拓曾在8月份发布研报多次提示,周期股还有第二波机会,并且预计第二波周期股行情的持续时间在两个季度左右。
樊继拓表示,从历史上周期股波动规律来看,2022年上半年可能是周期股见顶的时间。按照经验判断,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一般分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是随着价格的上涨,企业利润回升,开始有足够的现金流,闲置产能和建设中的产能快速投产。
展望后市,野村东方国际认为,从当前分化加剧的市场环境来看,高性价比(低估值+高成长)行业数量逐渐变少,且机构投资者持仓结构进一步集中,需留意短期过高估值和与其逐渐不匹配的业绩成长性之下,热门行业所积聚的下行压力。考虑到下半年稳增长政策的潜力、仍偏紧的供需压力和中长期“碳中和”的政策目标,周期行业仍有望在今年下半年跑赢,建议关注其中盈利稳定且矿品质量高的采掘行业、盈利空间扩大且停产压力小的钢铁行业,以及全球定价的有色和航运行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