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基金实力打造大湾区金融样本
作为国内首批规范的基金管理公司,南方基金成立23年来,立足大湾区,顺应时代潮流和趋势,积极把握发展机遇,成为深圳特区公募资管规模最大的公募基金公司。截至2021年上半年,南方基金母子公司合并资产管理规模超1.5万亿元,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超万亿元,客户数量超过1.53亿,累计向客户分红超过1409亿元。
自成立以来,南方基金一直秉承“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的使命,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以产品创新为引擎”作为经营理念。该公司凭借持续稳健的投资业绩、完善专业的客户服务,实现了规模的稳步增长;同时产品线布局完善,旗下产品类型涵盖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型、指数型、QDII型等,在产品创新、金融科技等领域均取得了卓著的成就。
荀子曾说:“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南方基金母子公司合并资产管理规模超1.5万亿元,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超万亿元,客户数量超过1.53亿,累计向客户分红超过1409亿元。
作为首家在深圳落地的公募基金公司,南方基金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积极把握住每个时代的业务机遇。自成立以来,南方基金相继发行成立国内首只封闭式基金、首批开放式基金、首只债券型基金、首只避险策略基金、首批货币基金、首只 LOF、首只股票 QDII 基金、首只债券指数基金、首批沪港通基金、首只公募 FOF等。2021年,南方中证科创创业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双创ETF,代码:159780)正式成立,成为国内首批跟踪双创50指数的ETF之一,为投资者提供一键布局科创板、创业板龙头公司的工具型利器,助力硬科技投资。
此外,南方基金相继获得首批社保基金管理人、企业年金管理人、专户理财业务、境外子公司(南方东英)设立、RQFII业务(南方东英)、保险资金管理人、QDIE 试点业务(南方资本)以及基本养老金管理人等资格。
值得一提的是,南方东英作为境内基金公司获批成立的第一家境外资产管理公司,自2008年成立以来始终走在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前沿,投资产品遍布全球,包括中国香港、美国、日本、卢森堡、爱尔兰和开曼群岛等多个地区。南方东英是目前全球位居前列的RQFII基金管理公司,所管理的RQFII股票ETF和RQFII债券ETF直接投资中国资本市场,规模位居全球前列,并作为“专业的中国解决方案提供商”活跃在全球资产管理行业。凭借RQFII产品管理上取得的优势地位,南方东英成为香港重要的ETF提供商。
南方基金也积极借助大湾区先进的科技力量赋能业务,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不断夯实自身“软实力”。2017年以来,该公司在打造IT系统上的预算持续加大投入,加强IT人才梯队建设,不断向公司各业务条线输送金融科技人才,着力推进业务智能化平台,实现人工智能对传统投资的部分替代。
此外,南方基金还打造了行业内声名卓著的科技投资团队,囊括权益研究部总经理茅炜、科创投研小组负责人王博、医药研究员出身的基金经理王峥娇、专注海外成长赛道的基金经理王士聪、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罗安安等多位优秀的基金经理。
不仅如此,科技投资团队中还拥有12位来自清华、北大等知名大学复合学科背景的科技成长方向研究人员,深度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和新材料五大研究方向,助力研究成果转换为基金业绩。
作为公募基金行业ESG投资的先行者,南方基金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金融的研究与实践,早在2018年即加入了UNPRI(联合国责任投资组织),并率先建立了ESG管理架构,搭建了ESG评价系统和投资体系,践行积极股东策略,探索发挥投资端对实体经济的引导性作用。
南方基金在持续深耕ESG领域的举措并不仅限于此。今年4月30日,该公司率先发布国内公募基金首份ESG投资年报,不仅总结了该公司在ESG投资领域的作为,并对公司运行中的碳排放、水资源使用等环境信息进行了详细披露。
除了外部可见的“付出”,南方基金同样重视内在的建设。目前,该公司已建立完整的ESG业务管理架构和流程制度,以及全流程的ESG投资体系,在股票、固定收益跨资产类别的投资、研究和风险管理中都全面融入ESG因素。通过外部数据采集、金融科技和算法等手段,南方基金完成了对全部A股4000多个上市公司的碳排放测算数据库。
此外,在资产配置方面,南方基金也作出了实际行动。南方基金在过去一年大幅降低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投资比例,股票投资组合加权平均碳排放降幅超过40%,而在可再生能源方向的投资比例有所增加。同时,南方基金积极丰富产品供给,推进碳排放产品研发,布局了南方ESG主题股票基金、南方中证新能源ETF及联接基金、南方新能源产业趋势混合基金。
凭借在ESG方面的突出成效,在深圳2020年度优秀绿色金融案例展示交流会上,南方基金一举斩获“绿色金融先锋创新奖”殊荣,成为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公募基金公司。此外,该公司还相继荣获了《财经》杂志“长青奖”和《亚洲货币Asia money》“中国绿色金融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