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城集中供地“急刹车”!土拍规则或迎大调整
不止如此,《补充公告》还增加了5个条件,要求参拍企业具备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须提交其股东未违规对其提供借款、转贷、担保或其他相关融资便利的资金来源承诺和竞买企业资信良好的资信证明,须由自有账户交纳竞买保证金等。
天津土拍规则的变化,与坊间所说的自然资源部闭门会议做出的政策调整相吻合。坊间流传的文件信息显示,自然资源部要求各地方政府调整土拍政策,要点包括“单宗地溢价率不得超过15%”、“达到上限后不得以竞配建等方式增加实际地价,可通过竞一次性合理报价、摇号、竞更高更优建筑品质方式确定竞得人”等。
8月11日,青岛宣布第二批集中土拍“因故延期”,再次实施公开出让时间以届时公告为准。记者记者致电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得知,“集中土拍后面可能会有大的调整,具体以公告为主,我们没办法提供准确信息”。
为遏制土拍市场高热,杭州于7月30日宣布调整第二批集中土拍规则,一方面取消5000万保证金托底机制,将保证金比例恢复20%,提高房企竞拍门槛;另一方面下调溢价率上限至20%,并将租赁住房面积由“竞自持”调整为“竞无偿移交政府”,在实现稳地价目标的同时加快推进城市租赁住房建设,引导房企理性拿地;此外还实行竞品质试点,先竞品质后竞地价,竞品质试点地块实行现房销售,同时设定溢价率上限为10%。
天津针对第二批集中土拍初次公告中仅提及加入自持租赁的硬性要求,其余并无改变。于是8月10日重发的补充公告中,将61宗地块的最高限价溢价率从不高于50%降到了不高于15%,竞拍方式也改为“限地价+摇号”,同时还要求房企出具资质证明,加强竞拍房企的资格审核。
深圳首批集中土拍溢价率为30.9%,属于土拍热度较高城市,但第二批集中土拍设定的溢价上限仍高达45%,青岛也并未对第二批集中土拍的溢价率进一步限制。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指出,“这并不符合中央‘稳地价、稳预期’的调控要求,由此也不难理解,本应在无锡集中出让之后的深圳、天津、青岛第二批集中土拍为何相继被暂缓或延后。”
住建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司长张其光曾在7月22日公开表示“着力建立房地联动机制,推广北京市的做法,限房价、控地价、提品质,建立购地企业资格审查制度,建立购地资金审查和清退机制”。杭州、天津发布的土拍规则调整中,已经开始趋向房地联动机制,加大了控价力度,也重点强调了竞高品质建设方案的举措。
“从首次集中供地我们能看到,虽然溢价率设定上限,但是通过增加配建比例获取地块的情况比比皆是,变相增加了实际的拿地成本。”亿翰智库分析表示,这波土拍政策的调整,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房企拿地的实际成本,引导土拍模式从“价高者得”向“趋向平均出价者得”、“高品质者得”的方向转变,有效避免房企盲目抢地,更加注重提升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方面的竞争力。
一位全国性房企的北京高管告诉记者记者, 高品质建设方案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确实会促使房企加大产品投入,大家都在积极加大研究力度。预计北京第二批集中供地依然会强调高品质建设方案。“原来拍地,到最后都是在拼价格,即便拿到了地,其实也挺难受的,难免会严控成本。但现在地方政府让利了,虽然高标准建设方案还是开发商在投入,但等于是把原来投在地价上的资金转移到了建设方案上,相对更好一些。”
自2020年年中以来,“三条红线”、“两集中”相继出台,中央层面多次重申房地产长效机制,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最近更是严控城市更新大拆大建,各个城市调控政策纷纷加码,二手房价格控制也被加入政策工具箱,一系列的调控组合拳,已覆盖房地产投资、融资、运营、销售、供应链等各个环节,形成了调控完整闭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