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概念追踪 燃料电池研发迎新突破!产业市场空间超千亿 赛道布

2023-11-29 12:44:22

  ,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燃料电池行业关键战略材料“卡脖子”问题。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在补贴政策、产业链持续降本、减碳需求的多重因素推动下,燃料电池汽车大发展的时机即将到来。

  由于我国燃料电池行业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产业化发展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燃料电池电堆连接体材料是其中最为关键的战略材料。

  为解决关键战略材料“卡脖子”难题,研发团队突破了特殊元素含量精确控制的关键技术瓶颈,解决高特殊不锈钢的冶金难题。同时还开发了一系列针对韧性控制的变形制度、加热和冷却技术,实现了高铬铁素体不锈钢的稳定生产,解决了系列产品热处理及酸洗的技术难题,确保产品性能和表面质量得到稳定控制。

  平安证券研报显示,燃料电池是使用氢气发电的装置,是氢能应用的关键设备。由于我国早就提出了将于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发展愿景。因此,积极发展氢能,引导高碳排放制氢工艺向绿色制氢工艺转变,是能源革新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业内预计,在能源结构调整期的大背景下,2030年燃料电池汽车将进入快速发展轨道,2035年全球占比预计达5%。

  国内方面,近年来我国燃料电池出货量装机量整体呈增长态势。2022年国内燃料电池系统出货量约为602.8MW,同比增长48.6%,预计2023年将进一步增长至675.5MW。

  11月10日,中汽协会发布了2023年10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其中,2023年10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00辆和500辆,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8.2%,销量同比增长56.4%。1-10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均为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8%和54%。

  Frost&Sullivan预计,全国燃料电池系统市场规模到2030年有望突破千亿元。燃料电池产品的降本增效持续推进,下游应用的经济性有望逐步显现,打开市场空间。

  此外,燃料电池利好政策频出,助力产业加速发展。例如去年3月

  中信建投发布研究报告称,截至11月7日,2023年绿氢项目电解槽订单量已达到902.55MW,超22年全年722MW出货,叠加23年传统应用可实现全年订单预期1.5-2GW,全年订单预期实现的能见度高。出海及电源技术路线迭代下上游环节边际变化明显。推荐关注电解槽、电气设备、燃料电池环节。

  亿华通:搭载公司燃料电池系统的燃料电池车辆已在北京、张家口、上海、成都、郑州及淄博等地投入商业化示范运营,且产品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至冷链运输、环卫及重卡等多场景。

  国鸿氢能:国鸿氢能是我国一家专注于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氢燃料电池电堆及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领先技术型氢燃料电池公司。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按氢燃料电池电堆出货量计,国鸿氢能自2017年至2022年连续六年排名第一。

  东岳集团:公司控股子公司东岳未来氢作为国内唯一拥有燃料电池膜全产业链量产基础的企业,主导产品燃料电池膜技术先进,产线稳定,已获得AFCC、巴拉德、亿华通、重塑、上汽捷氢等国内外氢燃料电池领先企业的高度认可及应用合作。

  吉利汽车:公司早已布局燃料电池汽车领域,2019年就曾发布过一款氢燃料电池客车F12,并预计将于2025年推出采用氢燃料电池的量产车型。

  潍柴动力:公司在今年4月份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已开发完成15-260kW全系列燃料电池产品平台,相关产品具有可靠性高、成本低、氢耗低等优势,搭载公司氢燃料电池系统的车辆已经批量投放市场。

下一篇:里昂:降澳博控股 评级至“沽售” 行业首选金沙中国 、美高梅中
上一篇:港股异动 中国有赞盘中涨超4% 近日发布全新开放策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