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基础理论]一线城市“认房不认贷”满月 楼市成交冲高回落
8月30日,广州率先官宣“认房不认贷”。而今,距离一线城市落地执行“认房不认贷”政策已届1个月,政策效果如何备受关注。
近日,证券时报
接受证券时报
二手房成交冲高回落
与新政刚落地时楼市热度明显大涨相比,9月下旬成交开始冲高回落。
“新政后,市场就火了一小阵儿,现在基本没有成交,店里有几个人都休息了。”北京一家大型房产中介东城区某门店的小刘对证券时报
北京某大型中介丰台区某门店的小李也告诉
北京另一家中介丰台区某门店的小张同样对
除了成交量冲高回落,多个中介人员向证券时报
实际上,不只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其他一线城市新政落地一个月的市场变化也有类似情况。
据深圳市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统计,继9月4日~10日全市二手房周交易量环比增长26.4%后,9月18日~24日周交易量环比小幅下降0.4%,上升态势中止。同时,二手房在售量持续上升,9月25日突破5.7万套,较上周增加945套。深房中协认为,“认房不认贷”政策效应在逐步减弱,周成交量虽未明显下降,但从委买需求量看已呈下降趋势。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在接受证券时报
政策效力开始减弱
多位接受证券时报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经过接近一个月的政策消化,北京二手房新增挂牌量接近2万套,总价500万元以内的刚需房源井喷。针对500万元以下的主流购房群体的政策没有变化,所以使得“认房不认贷”政策影响逐渐递减,市场在9月最后几天,已经基本恢复到新政前的成交量水平,估计北京9月二手房住宅网签将在1.35万套,若是近期不出新政,10月可能又不到1万套了。
“从新房市场看,其实政策效力最明显的是前三天。”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在接受证券时报
郭毅进一步指出,从“认房不认贷”对新增购房需求的拉动效果来看,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消化。因为对于存量客户来讲,大多数其实已经完成了二手房的成交或者网签,只是在市场上寻找新房源的过程中有所犹豫,而当下的增量客户可能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手里的二手房还没有处置出去,还不具备“二套变首套”的资格变化,所以他们虽然在市场上看房,但是真正由看房到认购的时间周期会拉得比较长,取决于其手里的二手房什么时候真正能够成交。
“所以咱们看到,9月26日北京链家响应此前住建部号召把二手房中介费率由过去的最高2.7%降到了2%,同时买卖双方各自承担1%,其实也是为了促进二手房市场更好地流通。”郭毅说。
仍待增量政策疏解
据贝壳研究院统计,政策出台后的三个周末均值与8月周末均值相比,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量整体增加超四成,京沪分别增加55%、41%;带看量整体增加20%,京沪持续提升;新增挂牌量整体增加,京沪增加明显;成交价格止跌回稳,预计9月京沪房价回升约1%。近期挂牌及卖房成交客户中,换房需求成为主流,占比较高,其中京沪超过80%,广深超过60%。
“当然,也要关注的新问题是,一线城市二手房挂牌量继续增加,供大于求矛盾凸显。”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对
郭毅也认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良性循环需要打通新房和二手房之间的堵点,北京中介费的调整虽有助于堵点的打通,但是力度远远不够,北京接下来还需要给予刚需和改善人群一定的政策放宽,才能够形成对市场可持续性推动力的真正效果。
严跃进建议,可以对二手房率先放松,以更好促进此类房源的流通。同时,普通住宅标准有必要加快调整和更新,因为激活改善型住房消费是新一轮住房需求提振的重要抓手,无论是普通家庭的换房需求还是多孩家庭需求,都需要对普通住宅标准进行优化调整。
郭毅也建议,北京后续能调整普通住宅标准,执行首套房二成首付、利率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20BP 的优惠,让刚需刚改家庭真正享受低首付和应有的契税减免。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也认为,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当下,不合理的限制性政策均有望逐渐优化调整。建议一线城市因区施策优化限购政策,同时通过降首付、降利率、降交易税费、调整普宅认定标准等方式支持住房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