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市民热议:《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激发传统文化生命力
近日,《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绿水青山》现代版越剧等一系列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相结合的节目陆续播出,持续引起热议,这也与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要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变、创新性发展不谋而合,那么针对“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玉环市各行各业群体如何认为的?在市老年大学,随着阵阵悠扬的二胡声传出,数十名老年二胡爱好者正在二胡老师苏友添的带领下学习二胡弹奏各类技巧。
据苏友添介绍,他从8岁开始学习民乐,至今都有40多年了,退休后在老年大学担任二胡老师职务,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学习探讨二胡演奏技法。
他说,随着时代的变化,他能够感受到现在二胡表演形式以及一些技法和原本有了不少出入,例如加入一些红歌、流行乐的节奏等。为了适应时代,他也尝试着加入,没想到一经改变,收到不错反响。
“这种改变挺好的,很多年轻人在听过我们的作品后,也会感兴趣,想要来学习,这对于文化传承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音乐老师万爱文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她是一名退休老师,在城关中心小学推出的越剧社团课中担任教学老师。
“我从16岁开始学习越剧,现在也在接触越剧相关工作,对于我来说,传统文化和现代音乐相结合的形式十分可取,其中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唱腔和舞台形式,唱腔越来越不局限于一块内容,而是在传统形式中加入很多变化,舞台形式也越来越贴近生活,这样的创新也能让更多人参加进来。”
“我学习越剧5年了,在平时学习中,我就能感受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加入现代元素,我自己也比较喜欢唱歌,现代歌曲能够和戏曲结合,还蛮有趣的。”就读于该学校的学生苏于晴告诉市民蔡玲巧则认为,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音乐艺术创作融入能增添内涵和魅力,并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通道。“我之前就有看过二十大的宣讲活动,玉环鼓词传承人将鼓词和二十大精神相结合,感觉十分新颖,让我们年轻人也更愿意接触传统文化。”
据市越剧保护传承中心主任黄云平介绍,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音乐艺术中的传承与发展十分重要,并且产生了积极的交互影响。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音乐艺术的融合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化的探索工程,可从曲作风格、歌词创作、乐器演奏、表演形式等多方面切入,并基于现代科技的支撑处理,使之具有时代风采。
“传统文化受众有限,无法在年轻观众中引起共鸣。因此,近几年来,我们也在尝试做各类创新,例如从宣传角度,做一些线上传媒工作,开通号、抖音号等,让更多观众可以了解;持续做‘越剧进校园’这类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了解戏曲,成为传统戏曲的传承者,传播者;创新符合时代主题,比如利用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编排一些现代越剧小戏,吸引年轻人。未来,我们也会持续做这个事情,促进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
:林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