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泉山区“1+3”共建阳光帮扶基地
近年来,泉山区后续照管工作以保就业为抓手、以促稳定为目标,不断丰富阳光帮扶基地帮扶救困模式,建立“后续照管工作站+爱心企业、社会组织、政府相关部门”基地共建机制,融“管、防、帮、教”一体,全力推动后续照管工作高质量发展,保障社会安全稳定。
爱心企业出力,成立帮扶基地。泉山区后续照管工作站依托辖区具有社会公益心的优质企业,先后成立了徐州水建阳光帮扶基地、八方钢构阳光帮扶基地两个过渡性安置基地。一南一北两个基地,为泉山后续照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区后续照管工作负责指导服务站硬件提升、制度完善、规范管理。帮扶基地负责为帮扶对象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就业安置、临时食宿等服务,解决临时生活救助问题,对“三无”人员进行过渡性安置,符合用工条件的后续照管对象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帮扶人员的就业和生存压力。
社会组织助力,共建帮扶平台。基地建立了阳光帮扶志愿者团队,引入心理帮扶志愿者、“五老”志愿者,协调各社会组织为照管对象提供法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疏导、技能培训、就业推介等专业化、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帮扶活动,搭建一个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帮扶平台,定期走进基地开展帮扶活动,为后续照管对象顺利回归社会、实现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现实条件,在强化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构建社会化帮扶新模式。
政府部门合力,提高帮扶质效。泉山区后续照管阳光帮扶基地,不仅为照管对象提供一个就业帮扶的场所,更重要的是整合民政、妇联、人社、公安等相关部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由后续照管工作站、企业、属地派出所、街道办事处相关人员组成的阳光帮扶基地工作小组,对后续照管对象定期回访,了解照管对象思想动态,按照各自职能解决照管对象出现的实际问题。让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的“三无”人员切身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
三年来,阳光帮扶基地共安置照管对象就业3人,化解矛盾纠纷5起,为家庭生活困难的后续照管对象提供临时救济12人次,开展技能培训60余人次,促进了照管对象顺利回归社会,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