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发布Q2财报:营收大涨,G9交付有望带来新增长

2022-08-24 22:22:32

  其中,汽车销售收入为69.385亿元,毛利率为10.9%,汽车利润率为9.1%。而与之对应,Q1小鹏总收入为74.549 亿元,汽车销售收入69.988亿元,当季度毛利率12.2%,汽车利润率10.4%。

  整体来看,小鹏汽车的Q2营收与Q1相比基本持平,毛利率和汽车利润率有轻微下滑,这与今年第二季度汽车零部件成本上升有比较明显的联系。小鹏官方在财报中也表示,这方面的原因是“电池成本的增加,导致销售价格调整带来的收入增加被部分抵销”。

  财报业绩会上,花旗银行分析师表示,二季度小鹏汽车的毛利率虽有小幅下降,但考虑到成本及大环境,二季度的毛利表现出较好的防守性,数据高于预期,有望筑底。小鹏汽车高层表示,二季度毛利率下降主要受制于电池成本的上涨、产品结构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管理层预计,主力车型P7在三季度将进一步提升交付占比,三季度毛利有望回升或非常接近第一季度水平。小鹏汽车副董事长、总裁顾宏地表示,随着G9和后续车型逐步交付,小鹏汽车有望迎来从毛利率、单车平均售价、收入等多维度的正向增长周期。

  同时,截至今年6月30日,小鹏二季度共计交付34,422辆新车,相较Q1交付的34,561辆有着轻微的减少,基本可以称得上持平。具体到实际交付的车型上来看,小鹏P7仍然是主力交付车型,Q2交付量15,983辆,相较去年同期的11,522辆增长39%,与Q1的19,427辆有一定的回落;而小鹏P5则交付了12,848辆,相较Q1的10,486辆提升明显,其中,以上交付的小鹏P5中超过50%可支持XPILOT 3.0或XPILOT 3.5。

  上半年的疫情加上旷日持久的缺芯问题所带来的原材料价格大涨,明显给小鹏的营收和交付造成了不小压力。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小鹏对Q3的交付预期定在了29000辆——31000辆的水平,相较之前二季度预期的31,000辆——34,000辆的水平下降了一些,而总收入的预期也定在了68——72亿元,同比增长预期仅为18.9%至25.9%,相比之下略有保守。

  门店数量增加的同时,小鹏的自营充电站网络也在快速扩展。仅仅截至Q2结束,小鹏汽车的自营充电网络已经扩展至977座,其中包括793座小鹏汽车自营超级充电站及184座目的地充电站。而在8月初,小鹏自营充电网络已经突破千座,正在向着下一个千座大关迈进。

  如今,小鹏汽车正在打造基于全栈自研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而在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的超前科技之外,超级补能也是小鹏汽车所投入的重点。光是在Q2,小鹏就投入了12.65亿元的研发开支,相较去年同期的8.64亿元增长达到46.5%,相较Q1的12.21亿元也增加了3.6%。除了新车研发的费用之外,超级快充的技术研发也是小鹏汽车目前研发投入的大头之一。

  根据此前小鹏汽车的发布会信息,小鹏最新的超级快充将率先搭载在未来的小鹏G9上,能够最快在5分钟充至200km的续航,充电10%-80%进入15分钟时代,这将无限拉近电车补能的时间和油车加油的时间。

  尽管伴随着混动、超快充、换电等诸多路线的各种争议,但小鹏汽车在坚定走自己的路。目前小鹏汽车已经建立了自主品牌中覆盖最广、体验最好的充电网络。截至今年8月初,小鹏自营充电站率先达到了1000座。到2025年,小鹏汽车有望再建设2000个超快充站。

  同时,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小鹏汽车的480kW超快充电桩的成本和性能也都做到了行业领先的水平。何小鹏表示,“实现超快充实际需要包括电芯及电芯管理、PACK、整车、电桩4个方面的合作。在这个体系里面,在小鹏的体系里面,电芯是我们和合作伙伴共同设计和研发,专利在部分的领域里面部分是共享的,但是在整车的整个电芯、PACK管理、电桩的研发和部署是在小鹏的体系里面做到的。”

  小鹏G9不但将成为小鹏汽车首个搭载超快充功能的车型,还将主打全场景智能。不同于以往的单点功能,小鹏G9着力实现全局智能,其将不再局限于特定使用场景,而是构筑人车生活新体验。几大核心功能智能辅助驾驶、人机交互、第三空间延展等已经部分发布和陆续预热,引发消费者广泛关注。

  据悉,小鹏汽车将在2023年推出两个全新的平台,并准备在这两个平台上研发最少6款全新的汽车,以丰富从15万到50万元价格区间的产品矩阵。在明年,第一款B级平台打造的新车就将亮相,而C级平台的产品也有望在明年下半年与我们见面。

  未来,小鹏汽车的希望新车型的推出能够巩固和扩大其在细分市场的市场份额。何小鹏也坦言:“我非常有信心通过我们推进的整车系统平台化以及一体化压铸技术等多项制造工艺的提高,预计G9和明年新车型的毛利率会在现有车型的基础上显著提高。”

  纵观小鹏汽车的第二季度财报,不难发现小鹏通过高强度的研发,正在不断夯实属于自己的差异化竞争壁垒。毕竟,在造车新势力的这场长跑当中,跑得快慢或许只是一时高低,对技术的积累沉淀、对细分市场的精准把控,才是能否跑得长久的关键。

下一篇:碧桂园服务暂缓大型并购 计划明年囤积200亿现金备用
上一篇:iOS16来了:苹果全力赶工中!全新交互、界面等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