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两市共46家公司公告短线交易 误操作背后消费的是中小投

2022-08-02 17:03:20

  内幕信息而交易公司股票的情况,亦不存在利用短线交易谋求利益的目的,后续采取的措施则是上述交易所得收益770元全数上缴公司。

  不过,从公告信息可以看出,发生短线交易到发布公告,时间上迟到了两个月。对此,有市场人士对《证券日报》

  综合来看,对于发生短线家公司的公告中均提及“误操作”。其中,既有因为买卖股票而出现的短线交易,也有公司因为可转债的交易出现了短线交易。

  例如,张家港行在公告中称,独立董事裴平的配偶徐炜因误操作于近期买入后又卖出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上述交易构成短线元作为本次短线交易的获利所得已全数上缴公司账户。

  相比这些短线交易获利的行为,还有一些公司董监高的短线交易是“赔钱”发生的。对此,王智斌认为,关注的重点不应该放在短线交易是否获利上,无论实施短线%以上的股东及其家属是否最终获得利润,但他们的短线交易之所以会引发监管部门、中小投资者的高度关注,核心即在于董监高、持股5%以上的股东及其家属对于上市公司的内幕信息更为了解,容易通过这种方式谋取不正当利益,伤害中小投资者。

  当前,正处在上市公司定期财务报告发布的窗口期,上市公司的董监高、持股5%以上的股东及其家属要特别当心,如果发生了短线交易,上市公司也应该严格追查,不能仅用口头道歉“罚酒三杯”的方式来敷衍投资者。“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董监高、持股5%以上股东及其家属的短线交易行为?这些问题上市公司应该给予中小投资者一个交代。”王智斌表示。

下一篇:海外需求缩减 下半年跨境电商变阵
上一篇:佩洛西专机已从马来西亚起飞前往台湾 美航母将护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