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等来救命钱 每日优鲜资金链断裂!供应商集体催款 账上累计亏

2022-07-31 00:45:48

  每日优鲜工作人员回应称,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业务及组织进行调整。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由于业务调整,部分员工离职,公司目前正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员工权益。

  《每日经济新闻》

  这位内部人士因为出外勤没有参加这次会议。

  不宣布解散或许出于法律层面的考虑。

  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浩告诉《每日经济新闻》

  “宣布解散的下一步需要进行清算。通过清算,清理公司财产,清偿债权债务,缴纳税费后,股东才能分配剩余财产,从而注销公司,最终消灭其法人资格。对内需要依法补偿员工,结清工资社保,缴纳拖欠的税费;完事对外发布公告,登记债权,清偿债务等事项。”他说。

  许浩同时告诉

  前兆:不到3年巨亏近100亿元

  对于此次前置仓业务的关停,使用每日优鲜超过3年的消费者飞飞没有很意外。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

  飞飞在杭州居住,他告诉

  “刚开始以为是疫情影响,后来疫情退了之后,好像也只有生姜蒜这些可以即时送,更多配送时间都是24小时。”飞飞说,他在每日优鲜的最后一单是今年4月初,之后他换到了其他平台。

  久谦中台专家纪要显示,每日优鲜内部将业务划分为三大模块,即前置仓、零售云以及菜场业务,前置仓板块最大,这个板块还包含了“便利购”与“每日一淘”两条业务线。此次前置仓业务调整意味着,每日一淘以及今年每日优鲜开始押宝的便利购,两条业务线都被波及。

  每日优鲜进入2022年一直过得磕磕绊绊。5月,每日优鲜因股价跌破1美元/股,以及未能及时披露财报,收到了纳斯达克的两份警示函;5月和7月,每日优鲜进行了两轮裁员,并因拖欠供应商款项被朝阳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532万元。

  在此次前置仓业务被关停之前,每日优鲜2021年财报及第四季度财报迟迟没有发布。但值得一提的是,单就2021年而言,每日优鲜也并非没有转机。

  据每日优鲜此前给

  与此同时,去年11月份,据机构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材料,贝莱德旗下基金在去年第三季度增持了每日优鲜。此外,美国关注中概股及电商的大型机构Penserra Capital Management LLC及Geode Capital Management也在去年增持了每日优鲜。

  林岳认为,关闭前置仓业务,意味着每日优鲜在供应链、资金链上都存在一些问题。

  “前置仓的配置很重,包括店面租金、冷冻冷藏等电费、加工和配送人员,整体成本是非常高的,烧钱速度非常快。”林岳告诉

  显然,资金链断裂是每日优鲜此次危机的直接原因。

  海豚社创始人李成东接受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

  “到了临界点,被银行锁了资金,不向上游供应商付款,导致供应商危机。供应商断货,又导致消费订单持续下降,营业收入下滑,现金流进一步恶化。”他说。

  李成东认为,每日优鲜此次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行业长期的恶性竞争。“价格战导致了每日优鲜的长期亏损,亏损总额超过了融资总额。”

  造血盈利,一直是困扰生鲜玩家的“命门”。

  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

  回顾起来,前置仓曾救过每日优鲜的命。

  2014-2019年期间,生鲜电商先后成立,在探索过程中,不断有玩家出局。据公开数据,仅2016年一年,就有14家生鲜电商倒闭。

  每日优鲜能活下来,靠的是其首创的“前置仓+即时达”抢出来的赢面。创始人徐正曾在公开信中表示,“烧钱做规模并不难,但没有意义。”

  徐正很清楚前置仓烧钱,他曾算过一笔账,结论是:从租金、人工、损耗方面来看,前置仓都值得投入。

  业内人士认为,前置仓并不是不可以跑通。但每个前置仓活下来的前提,在于订单量。

  庄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

  李成东也认为,前置仓模式跑通的关键点在于“订单平衡点”。 他认为,一个前置仓站点需要1000单来支撑。

  久谦中台于2021年7月发布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在设置前置仓设立点时,每日优鲜的北京前置仓选址取决于市场所在的位置,并将单量作为评判前置仓增减的依据。

  每日优鲜在华北地区前置仓平均单量为600-700单,华东地区单量为500单,每个前置仓平均含员工8-12人。北京的单量达到1500+单的前置仓即需分仓,单量小于500个订单的前置仓需要关闭。

  “随着越来越多的玩家加入,订单被稀释,每日优鲜的这个模型就被破坏掉了。、盒马鲜生、美团买菜的加入,以及传统商超更新后转做线上,让每日优鲜主打半小时配送的心智优势缩小,市场竞争恶化得比大多数要快得多。”李成东说。

  对于侯毅提及的物流成本,林岳也认为这部分消耗巨大。提及每日优鲜关闭极速达业务,他告诉

  不仅仅是每日优鲜一家的前置仓模式开始失灵。根据公开信息,2021年9月,共在37个城市铺设了前置仓,今年也曾传出一波关停潮。

  叮咚买菜相关负责人当时回应表示,关闭天津业务是公司正常业务调整,前期在安徽等个别前置仓变动也是正常业务调整,调整规模较小,并未影响公司正常经营。

  虽然前置仓此次受到了质疑,庄帅仍然认为,前置仓模式是可以盈利的。“我认为自营前置仓是可以盈利的模式。社区团购模式也会长期存在部分低线城市。本地生活的即时零售也将长期存在。这些业态目前看互补性很强,所以会长期并存。”

  “零售就是撅着屁股捡钢镚儿的生意,把钱当钱。 ”每日优鲜文化宣传牌上对于“敬畏每一分钱”的释义,曾为外界所熟知。

  前置仓虽是每日优鲜的主要业务,但不是全部。

  敲钟前夕,每日优鲜战略升级,表示自己不再局限于生鲜电商,而是向社区零售进军,并提出了x N的战略。除了前置仓之外,零售云、智慧菜场两大新业务被给予厚望。

  久谦中台的调查报告指出,未来智慧菜场项目或将独立运营,名为青岛每日菜场科技有限公司,每日菜场争取独立运营争取独立上市;零售云可能成立新公司,单独提供零售云服务,内部认为零售云可扩大每日优鲜的影响力。

  目前在智慧菜场改造方面,每日优鲜运营的菜场达100个以上,营收在5亿元以内,营收点为租金,每日优鲜对菜场业务的盈利预期比较乐观。

  同时,每日优鲜也将更多精力投放于零售云。零售云即一般概念中的SaaS平台,在后台提供基础性功能,由前置仓模型与模式复刻而来。

  据报告,零售云已运行了5年,目前,零售云在三四线城市开辟了大型商超服务。零售云按照提成收费。

  2020年下半年,据称已有1家以上的商超开始运营线上模式。

  这份调查同时显示,零售云平台在三四线商超的推行与部署存在一些难点。线上平台的部署与运营较复杂,若商超的意愿不够强烈,便不会部署零售云平台。此外,不少商超使用的IT系统品牌较多,若使用零售云,每日优鲜需要进行统一的接口部署。

  盈利模式看起来多种多样,但业内人士对每日优鲜的前途依然不乐观。

  林岳告诉

  今年7月,每日优鲜于官网主动披露,审计委员会对公司次日达业务部与第三方供应商和客户进行的某些“可疑交易”进行的独立内部审查已经基本完成。相关的涉事员工在审查前就已经向公司递交了辞呈。此次“可疑交易”导致每日优鲜2021年报告期内的某些收入在财报中记录不准确。

  除此之外,在6月份,每日优鲜因为拖欠供应商16亿,被朝阳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532万。不过在近日,身陷“泥潭”的每日优鲜再迎一线日,每日优鲜宣布,公司与山西东辉集团达成股权战略投资合作协议。协议规定,

  公告显示,通过此次战略合作,每日优鲜和山西东辉将围绕农业运营、销售与营销交换各自的资源和最佳业务实践,并在品牌农业、订单农业等全产业链进行一系列的战略合作。

下一篇:广宇发展:目前公司在运一个储能电站 位于青海海西州 装机容量5
上一篇:西测测试:公司主要的测试能力包括环境与可靠性、电磁兼容、元器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