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粮价高位震荡,专家称对国内CPI影响可控

2022-07-26 08:43:18

  民以食为天,粮稳天下安。今年以来,国际粮食价格高位震荡。以小麦为例,Wind数据显示,今年3月7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货收盘价为13.113美元/蒲式耳,较年初上涨72%。此后波动调整,截至7月22日收盘,报7.555美元/蒲式耳,较3月7日高点下跌超42%,整体仍处相对高位。

  例如,美国6月份CPI同比涨幅达到9.1%,创1981年以来新高。其中,食品价格同比大幅上涨10.4%,同比增速为1981年2月份以来最高水平;欧元区6月份调和CPI同比上涨8.6%,食品项对通胀的贡献率约22%。

  谈及近期国际粮食价格与食品价格出现的“分裂”走势,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

  在国元证券看来,本轮国际粮价上涨主要是疫情发生后,海外部分经济体为刺激经济超发货币导致。在流动性超宽松的环境下,持续通胀交易推动国际粮价走高,进而传导至加工食品价格,从而拉升通胀水平在高位运行。结合过往经验看,国际粮价成本的变动传导到加工食品价格平均要6个月的时间,但这一次明显不同,即国际粮价减速后,食品价格依然还在加速,这说明整体食品价格在脱离经验轨道。意味着当前海外通胀的性质不仅仅是流动性问题,还有预期问题。

  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张国华表示,尽管全球粮食市场剧烈波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但总体看,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较好。究其原因,除了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外,今年我国夏粮再获丰收。截至7月10日,主产区累计收购小麦3433万吨,同比增加160万吨。除此之外,国内粮食市场的总体平稳以及粮食物流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亦有重要贡献。

  结合国家统计局数据看,6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2.5%,涨幅明显低于欧美国家水平。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9%,涨幅比5月份扩大0.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51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国CPI同比上涨1.7%。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4%,影响CPI下降约0.08个百分点。

  明明认为,即便国际粮价在下半年出现意外波动,对我国物价的影响也较为可控。一方面是因为粮食分项在我国CPI统计“篮子”中权重较低;另一方面是我国粮食对外依赖度较低,国内粮价受海外粮食价格的影响较小。

下一篇:华统股份:中证鹏元关注公司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亏
上一篇:油价今或“三连跌”,部分地区95号汽油有望回归“8元时代”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