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鑫投产10万吨颗粒硅 能否撼动棒状硅为主流的多晶硅市场格局
第一财经
“项目的达产将缓解市场对GCL-FBR颗粒硅的需求。”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
目前,多晶硅市场存在颗粒硅和棒状硅两种产品形态。两者的区别在于采用的生产工艺不同,颗粒硅采用的是硅烷流化床法,棒状硅则采用三氯氢硅西门子法。
但是从市场份额来看,当前的多晶硅市场仍以传统工艺制备的棒状硅为主流。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棒状硅的市占率为95.9%,颗粒硅的市占率为4.1%。
眼下,国内硅料环节处在第一梯队的企业包括通威股份、大全能源、新特能源、协鑫科技、东方希望、亚洲硅业等。其中,协鑫科技采取硅烷流化床法制造颗粒硅,而、、、东方希望、亚洲硅业则采取改良西门子法制造棒状硅。
早在2020年下半年,光伏行业内的头部企业为应对硅料价格上涨,掀起过“扩产潮”。当时,多家硅料企业选择的是改良西门子法下的棒状硅,相关企业包括、及不久前刚刚终止科创板IPO的亚洲硅业等。亚洲硅业公开表示,“改良西门子法作为多晶硅生产的主要方法,是行业的通用技术。”
截至2021年底,光伏产业链上游的硅料行业形成了协鑫科技、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四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市场格局,市占率分别为20%、14%、12%和11%。
“西门子法棒状硅市场份额未来不存在被颗粒硅颠覆的可能,因为整个行业里面除了协鑫做颗粒硅,其他所有公司都是用西门子法。”生产棒状硅的通威股份董秘此前公开表示:“颗粒硅现在所称的成本优势,可能是相对于西门子法的平均或者落后产能而言有优势,对比我们西门子法的龙头企业是不具备比较优势的。未来颗粒硅可以一定程度作为行情紧缺的补充,也不排除技术进步后进行高比例的使用。”
未来颗粒硅是否可能撼动当前以棒状硅为主流的多晶硅市场格局?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认为:“如果颗粒硅的产能进一步扩张,并且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和下游应用的拓展,市场占比会进一步提升。”
“改良西门子法生产的棒状硅能耗高、成本高、纯度高,与之相比,硅烷流化床法生产的颗粒硅则相反。未来,颗粒硅是否能够替代棒状硅,关键点在于成本优势能否覆盖质量劣势、下游应用效果如何,以及硅烷安全问题能否解决。”东证期货在最新的研报中分析称。
“过去棒状硅一直占据主流市场,颗粒硅囿于技术门槛高、攻坚难度大而导致产量有限,无法迅速大规模推广。”一位光伏行业资深分析师告诉第一财经
协鑫科技相关人员告诉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