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护险:49个城市试点覆盖1.45亿人,保障更多失能老人

2022-07-21 18:51:24

  长护险作为一项社会保险制度,为失能人群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惠及大量失能老人。2016年启动试点,目前已覆盖全国49个城市、1.45亿人。这项正在稳步推进的政策,让更多失能老人能够享受有尊严、有质量的晚年生活照护。

  86岁的寇素静家住吉林省长春市,由于患有脑血栓,生活无法自理,老人子女长期照料母亲力不从心。老人于2021年入住一家定点医疗照护机构,日常生活得到照护。根据长春市长护险政策,每月5000余元的护理服务费用,长护险基金支付近3000元,她自己支付2000余元。

  目前,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约有4000万人。长护险是针对失能人群推出的一项制度安排,为被保险人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时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类似寇素静这样的重度失能人员,正是长护险的优先保障对象。

  以长春为例,试点阶段,职工长期护理保险按比例筹资,单位和个人缴费按同比例分担,比例各为0.1%,职工年人均筹资约130元;起步阶段,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缴费标准每人每年12元,其中个人缴费10元,财政补助2元。

  据了解,在试点初期,各试点地区整个筹资中医保基金占了将近九成。试点过程中,各地在国家医保局指导下,在待遇设置上充分考虑基金承载能力等因素,优化调整筹资结构。如今试点地区筹资比例中,医保基金已经降到六成左右。

  上海市为长护险服务对象提供27项基本生活照料,以及鼻饲、压疮伤口换药等15项常用临床护理;长春为首批4000余户失能家庭提供上门生活照料和相关医疗护理服务,内容包括10项家庭自行护理较难开展的生活照料项目和8项需求度较高的医疗护理项目。

  长护险失能等级评估标准是长护险待遇享受和基金支付的重要依据。但许多地方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评定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分级临界点易产生争议,如何确保失能评估的公正和客观成为当务之急。国家医保局、民政部于2021年8月印发《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2022年1月印发配套操作指南,为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为统一护理等级评定、服务质量评价等标准打好基础。

  专家建议,应当尽快制定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清单和指导目录、长期护理保险服务质量评价标准,明确并规范服务项目的内容与标准。同时,鼓励试点地区将城乡居民纳入长护险保障范围,并借助第三方监管机构的力量,加强对险金使用、服务质量等进行有效评估。

下一篇:城管执法被指缺乏温度官方回应
上一篇:天津退休人员2022年养老金调整方案细则:上调多少+补发时间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