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市周评:美联储紧缩预期支撑美元
当地时间4月12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3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率达到8.5%,涨幅高于2月份的7.9%,为4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这是该指数连续第六个月超过6%。美国3月份的高通胀主要是由飞涨的能源和食品价格、供应限制和强劲的消费需求推动的。
此外,美国劳工部周四的最新报告进口价格3月上涨了2.6%,超过经济学家预期的2.3%。美国密歇根大学4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升至65.7,远高于预期59.0和前值59.4。对未来12个月和5-10年通胀率的预期分别持平于5.4%和3.0%。BMO Capital Markets表示,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债市场的卖压。
美联储三号人物、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周四也表示,鉴于目前利率的低水平,需求加快加息步伐,以50个基点为单位的加息是美联储“合理的选项”。威廉姆斯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说道:我认为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合理的选项,因为联邦基金利率非常低。我们确实需要将政策调回到更中性的水平。美联储理事莱尔?布雷纳德对外再次重申,美联储需要“迅速”应对数十年来的高通胀。
中金公司(41.730, -0.47, -1.11%)判断,能源和食品价格不确定性较高,整体CPI同比增速未必回落。预计3月通胀数据不会影响美联储货币紧缩,维持美联储5月、6月各加息50个基点,下半年还将加息100个基点的判断。
投资者如今也越来越相信,从5月3日至4日的政策会议开始,未来的行动将是以50个基点的幅度加息,而不是通常的25个基点。掉期市场目前接近完全反映美联储在5月会议上加息50个基点的预期,合约价格显示联储会将加息近49个基点。
欧洲中央银行14日决定,维持三大关键利率不变。分析人士认为,俄乌冲突给欧元区经济带来巨大不确定性,加重欧洲央行对经济下行的担忧,预计欧洲央行将继续坚持审慎、渐进的货币正常化进程。欧洲央行的这种鸽派基调,给欧元带来下行压力。
在当天公布的货币政策决定中,欧洲央行确认第三季度结束净资产购买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但仍未就此后的加息时间表作出明确表述。相比上次决定,此次决定强调了俄乌冲突给欧元区经济带来的冲击和不确定性。
欧洲央行表示,经济下行风险大幅增加,同时通胀上行风险有所加剧。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是现阶段高通胀的主要原因。未来对欧元区的影响将取决于俄乌冲突如何演变,以及可能采取的制裁措施,不确定性显著上升。
欧盟8日宣布对俄罗斯采取第五轮制裁,决定从8月起停止进口俄罗斯煤炭,并就对俄石油和天然气实施制裁进行讨论。不过,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1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进一步抵制进口俄能源将产生重大影响,在一些国家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德国超过一半的天然气进口来自俄罗斯,短时间内无法找到足够的替代进口。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所长迈克尔?许特警告,对俄实施全面能源禁运可能导致德国失业人数升至400万。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首席执行官马丁?布鲁德米勒说,这可能使德国经济陷入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一些经济学家已经对欧洲经济发出滞胀警告,即出现高通胀伴随经济增长停滞的局面。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欧元区通胀水平一直呈加速上扬态势,3月通胀率达到创纪录的7.5%,远高于欧洲央行2%的通胀目标。
欧洲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海涅曼认为,欧洲央行必须优先考虑稳定价格,每个月的拖延都会损害欧洲央行的声誉。德国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约尔格?克雷默表示,欧洲央行坚持宽松货币政策的时间越长,人们的通胀预期就越高。
能源、食品价格上涨被视为主要推手,反映出全球供应链趋紧、俄乌冲突持续对英国经济造成的影响。随着民众生活成本持续上升,外界正在关注英国央行将会采取何种应对措施,及其能否在抑制通胀的同时,避免经济陷入衰退。
在此背景下,外界正在关注英国央行将会采取何种应对措施,及其能否在抑制通胀的同时,避免经济陷入衰退。实际上,英国央行应对通胀上升的常规做法是提高利率。自去年12月以来,该行已三次上调主要利率,从0.1%的历史低点上调至0.75%。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的策略师安布罗斯?克罗夫顿认为,英国央行将努力达成平衡,在更中立的立场上制定政策,同时密切关注消费者状况。但有分析指出,当通胀由外部因素引起,例如国际形势对能源价格的挤压,那么国内央行加息可能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
此外,鉴于当前全球经济形势面临的不确定性,收紧货币政策又可能阻碍经济复苏前景。实际上,在全球供应链趋紧、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的当下,多数发达经济体面临的情况与英国类似,即如何在抑制通胀和避免经济衰退之间取得平衡。
摩根大通全球市场策略师Ambrose Crofton表示,俄乌冲突引发的全球供应冲击没有减弱的迹象,这意味着通胀可能持续处于高位,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缓和。作为大宗商品关键生产国,俄罗斯的影响不仅限于能源,还包括许多工业金属和化肥。因此,未来几个月消费者可能会继续感受到能源和食品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压力。
但也有经济学家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英国央行不会采取如此激进的行动。其中安盛投资管理公司G7经济学家表示,尽管今天的劳动力数据强劲,但英国央行仍可能在2022年下半年暂停加息。尽管3月份英国劳动力市场仍然吃紧,但相关指标显示,随着就业和职位空缺增长放缓,这种情况开始缓解。
0.5个百分点的利率增幅是22年来最大的一次加息幅度。加拿大央行在3月初进行了2018年10月以来的首度加息,调升利率0.25个百分点。在此之前,新冠疫情出现后,加拿大央行从2020年3月起将基准利率由1.75%一路下调至0.25%。
加拿大央行在分析升息的主要驱动因素时表示,俄乌冲突造成新的经济不确定性。石油、天然气和其他商品的价格飙升,加剧全球通胀。供应受限问题则进一步恶化。同时,全球金融环境已收紧,波动性增加,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约为3.5%,明后两年则分别为2.5%和3.25%。
加拿大央行表示,加拿大经济复苏强劲,正进入需求过剩阶段。疫情虽未终结,但其对健康和经济的影响已降低。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优于预期。目前劳动力市场紧张,工资增长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且仍在上升。企业正提高价格以应对投入成本的增加。加拿大央行预计,今年加拿大经济将增长4.25%,明后两年放缓至3.25%和2.25%。
加拿大今年2月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长5.7%,达近3年的高点。加拿大央行的最新预测认为,CPI将在今年上半年逼近6%,并在全年保持在高于控制范围的水平。该央行将利用货币政策工具使通胀水平回落到2%的通胀目标并保持稳定。
新西兰联储认为,高能源成本正在提升整体CPI,高通胀预期的风险仍然存在。委员们指出,年度消费价格通胀预计将在2022年上半年达到7%左右的峰值。同时,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显著增加了供应中断的风险,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全球不确定性和CPI正在削弱信心。
分析师Enda Curran则称,新西兰联储称全球经济活动步伐继续放缓,疫情的持续影响导致不确定性水平上升,有明确信号表明,货币和更广泛的金融环境将在2022年收紧。对于加息50个基点的央行来说,新西兰联储这些措辞非常谨慎,新西兰联储委员们似乎对全球形势尤为担忧。
新西兰银行外汇策略师Jason Wong预计纽元的反弹不太可能持续,因现在更大幅度的加息,降低了以后更大幅度加息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是一次“鸽派”的50个基点的加息,新西兰联储对可能的最终利率的看法没有变化。
不过,道明证券此前表示,新西兰联储将在本周和5月都会各加息50个基点,因为数据要求新西兰联储采取更积极的行动。新西兰联储无需等待4月会议后的数据来确认5月加息50个基点。预计委员会将得出结论,俄乌冲突带来的通胀上行风险超过了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因此有理由加息50个基点。经济增长前景趋弱并不是现阶段不那么积极加息的充分理由。官员们应该收紧政策,以使增长放缓到足以重新锚定通胀预期的程度。
澳新银行同样预测下次会议上新西兰联储将再次加息50个基点,其后每次会议加息25个基点直到2023年4月达到峰值3.5%。澳新银行认为,即使通货膨胀继续加剧,经济增长的前景却继续走弱。2022年初企业和消费者信心都明显恶化,供应中断潜在可能意味着无论今年其国内经济实现何种增长,都将是来之不易的。不过,这些因素都不会成为新西兰联储停止加息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