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拔节”投资“笋动” 上市公司春意浓
春江水暖鸭先知。15日晚,多家上市公司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行业发展势头很好,企业走的步子也很稳,前两个月经营业绩基本符合预期,都在按照既定的战略规划持续推进。从这些“细胞因子”的活力中,我们不难捕捉到国民经济不断走强的脉动。
而纵观资本市场,近期频现的百亿级项目投资,更彰显出中国产业投资的热情、实业发展的激情、与经济增长的豪情。数据图表里的中国、企业经营中的中国与投资行进下的中国,共同交织成一幅真切而生动的经济发展“迎春图”。
每月发布产销数据的广汽集团(10.740, 0.20, 1.90%),持续“给力”。继1月实现开门红后,2月份,广汽集团各项经营指标均同比实现大涨:单月生产汽车15.19万辆,同比增长46.2%;销售汽车14.35万辆,同比增长36.5%。
今年1至2月,中国化学(8.080, -0.09, -1.10%)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38.58亿元,同比增长58.22%;累计新签合同额767.42亿元,同比增长87.53%。公司负责人表示:“在稳增长政策作用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效果不断显现;多个地方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大项目陆续开工,绿色低碳转型和智能化发展,制造业企业技改投资加快;基础设施投资和民生领域投资加大,这些都对中国化学的主营业务增长起到了很大作用。”
新能源和半导体领域,无疑是今天中国经济高景气发展的“一抹亮色”。如孚能科技(25.060, 1.05, 4.37%)公告,1至2月汽车动力电池国内外出货量达到1.61GWh,同比上升273.93%。
微观上高新产业(33.590, -0.81, -2.35%)的欣欣向荣,也直观反映至宏观数据上。2022开年以来,我国创新驱动态势明显。1至2月,中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2.7%,明显快于整体制造业生产和投资增速。智能低碳产品增势良好。其中,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8.970, -0.03, -0.33%)、太阳能(8.700, -0.03, -0.34%)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50.5%、29.6%、26.4%。
掌握复杂精密零件制造技术的科德数控(75.750, 0.36, 0.48%),近年来业绩持续保持约30%的增速。公司总经理陈虎感慨:“这既得益于国家为高科技企业创造的发展机遇,也是我国经济转型的真实写照。”
反观消费品端的表现,海尔智家(20.910, 0.14, 0.67%)董秘明国珍向记者表示,“1至2月,公司保持了一个相对较好的增长趋势。这一方面离不开国家稳增长的政策,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我们自身持续坚持高端化、生态化、品牌化和场景化的路线。通过不断适应物联网、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以满足消费者对更好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需求。”
“向海洋转身、向绿色转型、向高质量转变 ”,确定“变身”思路的三友化工(8.110, -0.11, -1.34%),在规划中描摹出“三链一群”的具体模样,即构建“两碱一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有机硅新材料产业链、精细化工产业链、新能源新材料“双新”战略产业集群产业布局。总投资规模预计高达570亿元!
其中,“耗资”最多的当属公司“双新”战略产业集群计划,三友化工拟投入约220亿元。据悉,“十四五”期间,公司将谋划发展500MW光伏发电、5万吨/日海水淡化、溴素、镁等下游高附加值新材料等项目。
对光伏装机规模的期待值提高,不断掀起业内新的扩产潮。特变电工(20.260, 0.48, 2.43%)15日晚公告,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将以其全资子公司新特硅材料公司为主体,在新疆昌吉准东产业园区投资建设20万吨多晶硅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76亿元。若以多晶硅销售价格10万元/吨(含税)计算,项目完全达产后,公司年均税后利润可达71.65亿元,投资回收期不到4年。
中来股份(22.100, 0.00, 0.00%)(维权)也在同日宣布“总价”140亿元的扩产计划,拟投向年产20万吨工业硅及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公司表示,此举是为了破除原料成本的掣肘,通过布局光伏产业的上游环节,以抵御供应链价格波动的风险。
“今年开年以来,光伏行业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终端需求表现强劲。1至2月光伏行业保持高景气度发展,行业开工率较去年第四季度环比普遍有所提升,随着产业链上游原材料新增产能的陆续释放,行业光伏组件产品出货量将会明显增长,预计2022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同比增长将超过40%。”隆基股份(79.600, 2.20, 2.84%)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3月13日,隆基股份披露重大投资协议,拟投建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30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及5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投资金额合计达195亿元。而就在此一周前,隆基刚刚上调了硅片产能,将曲靖(二期)单晶硅片项目投资规模由年产20GW变更为30GW。
“2022年,行业内企业都在积极布局产业链各环节的产能扩张,核心环节的产品产能均出现明显增长。”前述隆基股份负责人表示,“新的产能代表着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低的制造成本,未来受益于行业技术进步,光伏行业还将保持快速的发展。”
晶科能源(12.170, -0.40, -3.18%)董秘蒋瑞也对记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整体看,年内全球光伏市场供销两旺。上游硅料目前仍保持紧平衡状态,随着新增产能释放,电池、组价价格逐步回归到合理价位区间,将进一步推动下游电站装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