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投资要把“好”放在“便宜”之前
这其实是一个“好”和“便宜”的关系。我可能始终会把“好”放在“便宜”的前面,也就是更注重公司的品质。
首先,好公司具备的特质往往都是其壁垒和护城河,不是轻易能被超越的。就消费类公司而言,好公司应该具备以下几个要素:商业模式、产品品质和安全、管理层和组织运营效率、渠道优势。
在商业模式方面,当下消费行业有两个较大的增量机会:一类是以生活品质提升为目标的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从量转变为质变,对于附加值高的消费品将会给予更高毛利率,也就是提价和高端化的逻辑。另一类是以极致性价比为目标的消费降级。消费降级下,消费者更看重性价比,周转率高、供应链效率高的消费品将会受益。高毛利率和高周转率最终体现为高ROIC/ROE,更有竞争力的消费品具备高毛利率和高周转率的特质,也就拥有好的商业模式。
在产品品质和安全方面,产品品质是任何消费品公司的生命线。
在管理层和组织运营效率方面,人和组织高效运营,能够让好的消费公司不断进化,甚至弥补商业模式的缺陷,突破固有瓶颈。
在渠道优势方面,产品仅仅有好的品质是不够的,还要有强大的渠道触达消费者。越是价格低的民用消费品,其终端网点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一家公司的渠道触达度很深的话,将成为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护城河,例如典型的瓜子、榨菜、开关等行业,在产品品质有保障的前提下,足够下沉如毛细血管般的渠道优势都成为该行业公司的坚固护城河。
其次,在产业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选公司时,“好”都应放在“便宜”的前面。最典型的,在成长期,竞争局势是逐渐白热化的,利润率处于先上升再下降的通道,企业生存情况逐渐变得艰难。这个阶段的好公司是掌握了竞争优势要素的企业,更容易成为长周期的赢家,伴随行业的成长进入成熟期,从投资周期的角度来说也会更有生命力。
总结以上,我们的在估值上尽量选择:成长赛道的优质公司以合理或溢价价格买入,平稳赛道的优质公司以合理或偏低价格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