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2020目标价

2021-12-12 23:20:24

  上汽2020新车规划前瞻!阵容庞大,看看哪款是你的菜

  鼠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还在蔓延,各项生活生产工作还未陆续恢复正常。但借此契机,宅在家的我们,不妨对过去的2019年做一个总结,对2020年做一些规划,还是很有必要的。

  今天,e哥就对上汽2019年各品牌销量表现做个回顾总结,以及2020年各品牌新车规划做了一个汇总。在新的2020年,上汽依然会为我们带来不少充满亮点的新车,快来看看哪款是你的菜。

  上汽大众

  2019年,上汽大众大众品牌蝉联国内单一品牌销量第一,全年销售172.3万辆。朗逸家族累计销售53.3万辆,同比增长5.8%,卫冕国内轿车市场销量第一。途观品牌全年销售22.8万辆,领跑合资SUV市场;途昂双子星全年销售8.4万辆,蝉联大型SUV市场第一。

  e哥了解到,2020年,上汽大众大众品牌将推出4款新车。大众将重点布局新能源领域,新能源ID.系列的两款纯电动车ID.3、ID.车以及途岳纯电版车型将上市。此外,上汽大众还将推出的首款豪华商务MPV车型Viloran。

  推荐车型:Viloran

  Viloran定位于大型豪华商务MPV车型,是上汽大众2020年推出的重磅车型之一。Viloran使用了全新的大众家族化设计语言,车头部分的镀铬格栅显得相当的大气,前进气格栅与两侧大灯组融为一体,整体性更强。摒弃了传统MPV方方正正的造型,贯穿式的腰线使得侧面视觉效果更加流畅与修长,两侧的电动侧滑门上Flagship的英文字样表明了Viloran的旗舰MPV身份。Viloran车尾显得很圆润,有大众旅行车的感觉,流光全LED尾灯,带流水动态转向等效果。横向的镀铬装饰条,将两侧大灯融为一体。

  Viloran车身长度超过了5300mm,轴距为3180mm,空间宽敞性有保障,采用2+2+3的七座布局。Viloran动力系统方面的参数暂未公布,不过依照大众的命名方式,尾部380TSI的标识对应着高功率版本的2.0T发动机,预计匹配的会是7速双离合变速器。底盘依旧采用的是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独立悬架。

  推荐车型:ID.3

  ID.3是大众基于MEB平台打造的首款纯电动车,外观设计风格极具未来感,前脸采用封闭式设计,前LED大灯采用了圆形设计,一条贯穿全新的大众车标连至两侧大灯组的LED灯带,点亮效果极具未来感。车身侧面,一根平直的腰线从前翼子板铭牌处贯穿充电口盖延伸至尾灯组,为侧面带来立体的光影效果。ID.3采用了银黑双色的低风阻样式轮毂,有较高的辨识度。ID.3的长宽高分别为4261/1809/1552mm,轴距为2765mm。

  大众ID.3搭载最大功率为150kW(204PS)的驱动电机,电子限速160km/h。提供三种续航版本,动力电池由宁德时代提供,其中Pure版电池容量为45千瓦时,Pro版电池容量为58千瓦时,ProS版电池容量为77千瓦时,续航里程分别为330km、420km以及550km。在充电性能方面,支持100kW快充,在该充电模式下30分钟内即可提供290km的续航。

  上汽斯柯达

  2019年,上汽大众斯柯达品牌全年销售27.8万辆,整体表现中规中矩,但斯柯达在SUV领域实现了逆势增长,柯米克、柯珞克和科迪亚克家族表现格外抢眼。柯米克家族全年售出5.3万辆,同比增长41.8%。柯珞克全年售出3.8万辆,同比增长22.4%。柯迪亚克家族全年售出4万辆,满足了5座和7座需求的用户。

  e哥了解到,斯柯达将在2020年推出4款新车。2020新款昕锐、昕动车型有望在第一季度上市,斯柯达全球最畅销的车型明锐,也将彻底的重新设计,明锐2020款车型将在今年下半年上市。此外,斯柯达还将推出首款纯电动SUV柯珞克纯电版。新车预计将与e-Golf一样,基于大众现有平台进行电气化改造,从而满足未来中国市场对于纯电动车型的需求。

  推荐车型:斯柯达昕锐/昕动

  全新昕锐/昕动将于2020年第一季度上市,新车外观采用了更为立体的型面设计,配合锐利的车身线条,视觉效果更加年轻动感。前脸加入直瀑式镀铬格栅,并与两侧水晶切割飞翼式大灯相连,精致中透露出一丝硬朗气质。内饰沿用了RAPID家族经典的设计理念,车内布局十分简洁,同时加入了红色缝线/饰条以及炮筒式仪表等,更加凸显运动氛围。

  新款昕锐/昕动配备了8英寸液晶显示屏、斑马智行互联系统。值得一提的是,新款昕动有多种套件可选,包括专属徽标、黑色外后视镜盖、尾灯融入熏黑处理、后扰流板、熏黑高亮轮圈、内饰缝线/饰条、高亮专属迎宾踏板以及B柱黑色高亮饰板。新款昕锐/昕动将搭载EA211系列的1.5升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82千瓦,峰值扭矩145牛米。传动方面,与这台发动机匹配的预计为5速手动或6速自动变速箱。

  推荐车型:斯柯达明锐

  明锐2020款车型将在2020下半年推出,掀背轿车和旅行车继续保持同步。新款明锐外观相比现款明锐变得更加漂亮时尚,取消了分体式头灯,全新的矩阵式LED头灯看起来更有档次,全LED尾灯也颇具特色。车身的线条与轮廓也获得了调整,掀背的经典元素得以保留,更低且更流畅的车顶线条更具轿跑车的姿态。

  车身尺寸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轿车长度提升了22mm,达到4697mm;旅行车长度提升了19mm,达到了4706mm。内饰是2020款明锐的一大重头戏,全新的风格使得整体效果更具时尚与科技感,大量软质材料的使用则提升了档次感,多色的车内氛围灯也比以往的单色更加诱人。重新设计的方向盘、HUD抬头显示器、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盘和10英寸中控屏也成了内饰最吸睛的地方。

  上汽荣威

  2019年,上汽荣威累计销量突破42万辆,虽然销量同比有所下滑,但是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了11.5%。荣威RX5系列和荣威i5系列是最为热销的两款车型。

  e哥了解到,荣威将在2020年推出6款新车。Vision-iM量产版将是荣威推出的首款MPV车型,荣威RX5的换代产品荣威RX5PLUSPro和新车荣威i5Cross也将进一步扩大荣威产品矩阵,进一步增加车型的市场竞争力。在新能源领域有先发优势的荣威还将有荣威Ei6等三款电动车迎来升级改款。

  推荐车型:Ei6

  荣威Ei6计划在2020年4月开幕的北京车展亮相,2020年内正式上市。荣威Ei6的外观采用上汽全新智能电动设计理念,前脸处封闭式中网与前大灯组连贯地融为一体,车头给人的观感相当的前卫、个性。车侧线条丰富动感,双腰线搭配车门下部略向上的弧线,令车身在光照下产生出较为丰富的光影效果。

  荣威Ei6的长宽高分别为4724/1835/1493mm,轴距为2715mm。轮毂是该车的亮点之一,其采用细/粗条辐相间的造型,粗条辐上的点状纹理与整车前包围、尾灯组等处的细节特征相呼应。荣威Ei6搭载最大功率135kW(184PS)的驱动电机,极速185km/h,动力电池为上汽时代提供的三元锂离子电池。

  推荐车型:荣威Vision-iM量产版

  荣威首款MPVVision-iM采用品牌全新设计语言,前脸样貌新潮独特,极富冲击力大号中网几乎占据了整个车头,中网内部每一个单元取名为荣麟纹,数字化设计表达的是“涌现”的意境。扁平狭长的前大灯与中网上边框紧密相连,灯内的光源设计在图形上延续了荣威的如意符号,最上部的贯穿式灯带还配有三维渐变纹理。

  车侧的造型介于传统的SUV与MPV之间,腰线采用了夸张的折面设计。棱镜造型的四辐轮毂采用折面设计,有极强的立体感,滚动中还能营造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车尾设计强调层次分明,战戟造型的尾灯向后翼子板处延伸,显著拓展了横向视觉效果。Vision-iM量产版的动力参数暂未公布,而Vision-iM概念车的到来已预示着荣威家族的设计语言即将迎来的全新迭代。

  上汽名爵

  上汽名爵在2019年市场表现出色,全年累计销量29.8万辆,同比增长11%。名爵ZS车系的表现最为抢眼,2019全年累计销量12.2万辆,运动型轿跑车型名爵6在2019年市场表现中规中矩,全年累计销量6.1万辆。

  e哥了解到,名爵将在2020年推出5款新车,主要以升级改款为主。主力车型包括名爵6、名爵HS,还有名爵EZS、名爵HS新能源两款新能源车型将先后改款上市。值得一提的是,还将有一款全新两门四座轿跑车型上市,新车基于“E-motion”概念车打造,外观极为炫酷。

  推荐车型:名爵6

  现款名爵6凭借运动的外观、出色的动力表现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追捧。2020年将上市的名爵6改款车型,相比现款更加运动化、性能化。

  据了解,名爵6改款车型从外观、内饰上来看更像改装车。名爵对其也开发了专属运动套件,包括赛车座椅也进行了优化,运动性能进一步提升。动力方面预计仍将沿用目前使用的1.5T发动机,最大功率124kW,峰值扭矩250N.m,传动系统匹配6速手动或7速双离合变速箱。

  推荐车型:全新轿跑

  在2017年的上海车展上,名爵发布了一款名为“E-motion”的概念车。后来官方也宣布这款车将于2020年进行量产,并保持两门四座的车内布局。而将要上市的这款轿跑预计就是“E-motion”的量产版车型。

  据了解,这款车整体造型上会非常年轻,前脸采用名爵家族最新的点阵式进气格栅以及独特的蝴蝶门设计,整体充满个性,运动化调教方面也做的比较激进。

  上汽大通

  上汽大通2019年累计销量超12万辆,同比增长达到42.85%,其特有的C2B定制化模式颇受消费者的欢迎。上汽MAXUSG50全年累计销量2.87万辆,是销量最多的车型。G10PLUS和G20累计售出2.42万辆。

  e哥了解到,上汽大通将在2020年推出4款新车。EUNIQ6和EUNIQ6PLUG为新能源车,两车均基于上汽MAXUSD60打造,分别采用插电混动和纯电动动力系统。此外,上汽MAXUSD90车系都将新增车型D90Pro,新车不仅具备强悍实用的越野性能,还拥有霸气震撼的外观、同级领先的科技和人性化配置等产品优势。

  推荐车型:上汽MAXUSD90Pro

  上汽MAXUSD90Pro提供专业越野套件,包含原装18英寸顶级越野胎、涉水喉、底部越野护板、越野轮眉等。还有全新熏黑外观套件、全新红黑色运动内饰等供用户选择。上汽MAXUSD90Pro搭载全新斑马3.0车联系统,加入了更多地图限速、过路费显示、天气动效、车友微信通讯等功能,令互联更轻松。

  上汽MAXUSD90Pro搭载了坚固稳定的悬架和沉稳运动的底盘,采用双叉臂独立前悬架和五连杆整体桥式后悬架的专业越野悬架组合。上汽MAXUSD90Pro首次搭载2.0TBi-Turbo双增压柴油发动机,搭载采埃孚8AT手自一体变速箱,换挡响应更快更平顺,最大扭矩480N·m,拥有同级最强的扭力输出,翻山越岭均不在话下。此外,上汽MAXUSD90Pro搭载的上汽NLE系列汽油发动机的车型版本也将升级到国六b排放标准。

  写在最后

  2020年,上汽集团的新车阵容可谓声势浩大。上汽大众除了推出首款商务型MPV车型外,还将在新能源车领域发力。上汽斯柯达则会对旗下热门车型明锐、昕锐/昕动进行换代升级。上汽荣威除了完成热门车型RX5的换代外,还将带来数款全新车型。上汽名爵除了完成热门车型名爵6的换代外,还会带来一款全新轿跑车型。

  这么多新车,想要在2020年买车的朋友,e哥相信,总有一款适合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上汽集团“缩水”的100亿究竟去哪了

  2019年车市寒冬蔓延,很多车企巨头也未能幸免,都感受到了其中的凉意。先有吉利下调全年销量目标,在近日,上汽集团则给出了一份比上年缩水一百亿的业绩预告单。

  报告显示,上汽集团在2019年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5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约104亿元,同比减少28.9%左右。

  作为国内产销规模最大的汽车集团,在过去十几年里,上汽集团每年都创下销量和利润“双增长”的良好业绩,此次利润下滑是上汽集团十年来出现的首次利润下滑。不经让人深思,原本一直顺风顺水的上汽,为何净利润会下降3成减少的一百多亿究竟去哪了

  销量下降成主

  事实上,上汽集团利润下降与其销量的下滑不无关系。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9.6%,而上汽集团整车销量623.8万辆,同比下滑11.54%,下滑幅度高于行业整体水平。

  从业务板块来看,上汽大众全年累计销量2,001,777辆,同比下滑3.07%。而导致上汽大众品牌销量下滑的主因,则是其旗下斯柯达品牌的大幅下滑,斯柯达全年销量278,378辆,同比下降20.9%。

  屋漏偏逢连夜雨,上汽通用也给出全年销量1600,102辆,同比下滑18.78%的成绩。旗下三大品牌销量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凯迪拉克品牌销量下滑17.3%,别克品牌销量下滑13.7%,雪佛兰品牌销量下滑幅度则达到51.8%。

  值得注意的是,曾经的“利润奶牛”上汽通用五菱也给出全年累计销量1660,007辆,同比下滑19.4%的成绩,并且还未出现回暖态势。

  不过,自主板块则带来一丝生气,上汽乘用车全年累计销量673,255辆,同比下滑4.08%。其中,上汽名爵2019年全年销量29.8万辆,同比增长11%。上汽MAXU全年销量135,024辆,同比增长21.36%,成为上汽集团自主板块中增长最快的品牌。此外,在商用车板块,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可以看出,占公司总销量八成以上的合资品牌销量均表现乏力,营收大幅下滑严重影响了公司整体盈利,虽然上汽MAXUS销量大幅增长,但因其销售量级并不大,难以扭转上汽集团整体下滑的态势。

  年初30亿红包清国五库存

  除了上汽集团合资板块销量大幅下滑外,在2019年上汽集团巨额的优惠红包也是其营收下降的原因之一。

  在2019年,上汽集团想尽各种办法试图提振销量,在汽车下乡,增值税下调等国家政策的影响下,部分车型进行官降优惠,试图以“低价”抢占市场份额。但是,在各家车企都在低价抢占市场、以优惠吸引顾客的大环境下,上汽集团仍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同时,在2019年国五国六切换前期,上汽集团为清国五车型库存,在去年4月底,豪掷30亿元现金红包,为旗下荣威、MG名爵以及MAXU品牌国五车型提供补贴,同时也为经销商减压。

  在2019上半年,汽车头条APP走访中发现,以荣威RX51.5T顶配版为例,其官方指导价为14.88万元,根据上汽30亿红包的优惠政策,荣威RX5指导价下调5000元,购车优惠2.5万元,另有1万元的置换补贴,最高综合优惠可达4万元,与上汽官方所称的优惠基本一致。最终,原本指导价近15万的荣威RX5顶配版落地价格在12万左右。

  这30亿的现金红包则成为了一百亿中的三分之一,落入了消费者的腰包中。

  新能源车销量上涨垫付补贴

  除了豪掷30亿红包外,上汽集团利润缩水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源于新能源车销量的大幅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上汽集团新能源车销量超过18万辆,同比增长30%。为何卖出大量的车利润反而降了呢

  众所周知,自2016年骗补风波之后,新能源车想要获得补贴并不容易,需要层层上报,严格把控,政府为新能源车的补贴款落入车企手中的周期长达三年之久,因而车企只能自行垫付,所以卖出去的车辆越多,垫付的补贴款也就越多。

  进入2019年后,补贴大幅退坡,车企面临的不仅是要垫付补贴金额,还要面对退坡后新能源车价格上涨带来的销量下降。

  为稳住销量,不少车企推出了保价计划,宣传称在过渡期内,将保持原价格不变,车企自掏腰包补贴消费者,上汽集团也是其中之一。上汽集团为旗下荣威和MG名爵自掏腰包推出保价政策,而这项政策却是一把“双刃剑”。

  以6月底上市的名爵EZS保价政策为例,其官方指导价保持11.98万元-14.98万元不变,而上汽想要让EZS这样一款定价在12-15万区间的车型实现“保价”,需要付出的是此前地方补贴取消后的0.9万以及国家补贴取消后的1.8万共计2.7万元的成本。

  不可否认,保价政策促进上汽新能源车大幅增长,但为大量的新能源车提供的补贴成本,加之此前对新能源车的垫付,即便是对“财大气粗”的上汽而言也仍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2020的利润展望

  多品牌的销量下滑、为清国五库存的“大额红包”以及缓解补贴退坡政策的保价造成了上汽集团财报中下降的数据。但无论如何2019已成过去,如何走好2020年以及未来的路才是上汽集团当下最重要的课题。

  在国内车市一片寒冬的环境下,出口海外成为众多国内车企的新机遇。显然,在2020年,上汽集团最大的利润来源也一定是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从其2019年海外开挂的销量表现可得,以名爵、五菱和MAXUS等品牌为代表的海外力量在去年全年销售超35万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名爵以海外销量全年累计13.9万辆的成绩成为中国出口单一汽车品牌第一。

  对于未来五年而言,上汽集团则是重兵布局海外,向着年销百万的目标挺进,也正因此,2020年,上汽集团海外销量迎来大幅增长,从而提振其营收和利润。

  走出去很重要,稳住现有合资板块的销量则更为重要。在2018开始上汽集团的合资板块便已经出现下滑趋势。从2019年的销量数据更是可以看出上汽集团合资板块销量大幅下降。因此,2020年稳固合资板块是上汽集团的重中之重。

  众所周知,豪华品牌向来都是利润最高的业务板块,因此,2020年,不排除上汽集团引入全新合资豪华品牌的可能。

  此外,最近几年上汽乘用车增速很快,在2020年,巩固自主板块的销量,扩大自主板块在市场中的份额,也是一剂提高上汽集团营收的良方。

  曾经,作为全年营收万亿级的上汽集团,年净利润可达360亿元,如今却呈现利润下降,销量低迷的态势,未来,上汽集团能否重拾威风,重回“日进斗金”的时代,且看时间见分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欲合并沃尔沃,市值或超越上汽集团

  [亿欧导读]?国际化,中国车企的“最终梦想”。

  作者丨钱漪

  编辑丨郝秋慧、张嫣

  距离成为一家世界级汽车集团,吉利似乎又近了一步。

  最新的消息是:2月10日晚间,沃尔沃汽车发布消息称,正与吉利汽车筹划将双方业务进行整合,从而组建一个更加强大的全球企业集团。重组后,吉利将不仅100%控股沃尔沃,领克汽车、极星等品牌也将进入新汽车集团体系。未来,新集团或将在斯德哥尔摩上市。

  10年前,吉利并购沃尔沃这个“穷小子娶公主”的故事,看起来有了一个更圆满的结局,掌门人李书福得偿所愿。

  双方合并后,吉利汽车的市值可能会超越上汽集团,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汽车集团。

  2月12日收盘,吉利汽车市值已达1354.80亿港元(约合1200亿元人民币),投资机构保守测算,沃尔沃估值在120亿-180亿美元之间——这意味着重组合并后,公司市值将在300亿美元左右。按双方2019年销量估算,合并后销量将达到222万辆,净利预计可达154亿元。与全球车企市值排名第九位的福特公司相当。

  在资本市场上,吉利汽车的股价已经不复2018年2100亿市值的高位,这与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不无关系。作为自主品牌头部车企,近年来吉利的日子并不好过——高端化遇困、净利润下滑,每家车企都在遭遇的难关在上市公司身上,则被不断放大。

  吉利需要新题材支撑股价,并给人们更大的想象空间。

  吉利与沃尔沃的合并,显然是一个“好故事”。另一方面,这也是吉利汽车不断成长的最好解读。从刚合并之初在沃尔沃董事会上的被排挤,到如今双方合并,吉利对于沃尔沃的控制力正在不断加强。

  不仅是沃尔沃,近年来,吉利买下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等外国车企,海外之路越走越远。

  外媒分析认为,此番重组也有利于吉利获得资金,偿还债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底,吉利净债务为81亿美元,是2018年同期的两倍多。在此期间,李书福斥资数十亿美元收购或增持了梅赛德斯奔驰母公司戴姆勒、沃尔沃以及路特斯汽车等公司的股份,还收购了飞行汽车生产商TerrafugiaInc。

  如今,吉利的国际化故事,要开启新的一章。

  01“蛇吞象”之后

  2002年,吉利在浙江临海召开了一次中层干部会议上,李书福忽然提出一个石破天惊的构想:“我们要去买沃尔沃,现在起就应该做准备了!”当时,吉利汽车刚拿到汽车生产许可证。

  在那时,李书福就已经规划:通过收购,走入欧美市场。

  2010年,在质疑声中,吉利以18亿美元从福特手中艰难收购每况愈下的沃尔沃。当时的吉利营收勉强突破200亿元,而沃尔沃汽车营收达到1130亿瑞典克朗(约合822亿人民币),不及沃尔沃的四分之一。

  “蛇吞象”并不容易。然而,故事的走向让人意外。

  收购之初,吉利和沃尔沃在技术研发、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为缓解双方之间的矛盾避,李书福定调:“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双方是兄弟关系,不是父子关系。”这一管理智慧为后来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入奠定了基础。

  当时,吉利提出:沃尔沃独立定位,塑造保持其独立品牌价值,以激发沃尔沃自身活力。

  在品牌定位上,双方作出了明确区隔;市场战略方面,吉利致力于巩固沃尔沃在欧美传统市场地位的同时,共同积极开拓包括中国在内新兴国家市场,在各自优势市场相互托举借力。组织管理上,双方协商构建三层架构董事会,沟通明确规范双方职能,规避跨组织干涉等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李书福的大手笔让沃尔沃起死回生。2011年开始,沃尔沃已经扭亏为盈,不仅营收及净利润逐年见涨,全球市场销量连续六年稳定上行,吉利也在沃尔沃技术协同的助力下登顶自主品牌第一。

  2019年,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约为70.55万辆,同比增长9.8%,这也是沃尔沃汽车成立93年以来,年度全球销量首次突破70万辆大关。

  作为沃尔沃汽车全球最大单一市场,2019年,中国市场销量占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的22%。数据显示,2019年沃尔沃汽车在华总销量约为16.14万辆,同比增长18.2%。其中,内地市场全年销量约为15.46万辆。

  02技术融合先行

  在收购后的10年里,随着彼此认同度的提升,双方的合作在近几年开始突飞猛进。

  2013年9月,吉利控股集团欧洲研发中心(CEVT)开始运营,集纳了吉利、沃尔沃的研发优势。依托哥德堡优势研发资源,在瑞典、中国杭州三地设立研发中心,开发全新的中级车模块架构和和相关部件。

  基于CEVT,双方共同打造了CMA中级车基础模块架构平台——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下一代中级车模块架构的共用体系,满足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对未来紧凑型产品的多重需求,以期在沃尔沃和吉利之间实现最大程度的平台共享。

  领克的诞生便是联合技术研发的产物,在CMA架构上,分别开发出吉利旗下的领克01-05系列和沃尔沃的40系列。

  技术合作随之加快。

  2017年7月,吉利控股与沃尔沃成立技术合资公司,通过相互授权的方式,实现整车架构技术、高效清洁动力总成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共享与零部件联合采购。

  2017年8月,吉利控股集团、吉利汽车、沃尔沃三方成立领克汽车合资公司。技术合资公司按照50:50的股比,通过相互授权的方式,实现整车架构技术、高效清洁动力总成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共享与零部件联合采购。

  技术融合先行,让规模效应和协同优势发挥地更为明显。凭借CMA模块化平台的技术支持、沃尔沃设计支持及欧美市场成熟营销经验,领克即是吉利品牌年轻化、差异化的尝试。

  沃尔沃汽车总裁、CEO汉肯塞缪尔森曾表示:“领克独特的品牌定位和商业模式将与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形成互补,我们将不遗余力地支持领克汽车的发展。”

  核心部件研发方面,2019年10月,双方探讨合并发动机业务可能性。双方表示:此次整合计划将在研发、生产、采购及运营方面的规模化效应进一步提升。

  在技术不断融合的背后,是规模化摊薄成本的需求,也是双方关系的不断融洽与深度绑定。

  03资本故事

  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吉利与沃尔沃的重组无疑是个利好。

  实际上,沃尔沃汽车曾数次传出独立IPO的消息,但在上市计划的讨论中,相关投资机构给出的估值远低于吉利对沃尔沃的预期。考虑到沃尔沃在短期内不会有爆款新车上市,未来一段时间增长动能或将触顶——对资本市场来说,沃尔沃独立IPO的潜在盈利能力和资产说服力尚且不足。这导致沃尔沃独立IPO进程多次延缓。

  如果沃尔沃与吉利合二为一,在资本运作上将达到1+1>2的效果。

  二者在经营上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吉利在国内市场相较于竞争对手优势明显,那么沃尔沃借道吉利汽车在港股间接上市,受资本市场青睐的成算将大大提升。

  对吉利而言,稳定资本市场、提振股价则是迫切需求。

  自吉利汽车2005年港股上市至2018年的13年间,股价总体走势波动上升,在2018年达到2416.24亿港元(约合2172亿元人民币)的市值巅峰,股价从每股不到0.2港元暴涨150倍,至30港元高位。

  但2018年车市凛冬降临后,全行业销量增长失速,吉利股价应声从高点被腰斩,低迷徘徊在每股15港元上下,两年来未见起势。

  吉利背负不小的融资压力和资金压力,又囿于汽车产业低谷期,亟需好故事来获取融资并稳住股价。

  单从经营层面来看,合并将带来全球化、成本及管理方面的效益增强。这与双方各自战略不谋而合,在此次双方披露的公告中,最核心目的同样如此——“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和财务上更加有效协同”。

  沃尔沃在十年间汽车经营情况不断改善,2019年销量达到71万辆,但在体量和地位上仍与一线豪华品牌有差距,属于二线豪华品牌,对于汽车市场影响有限。吉利虽心怀全球,但海外市场份额却不高。

  以跨国巨头的标准来衡量,二者都有局限性,这便是重组合并的意义所在,如吉利内部公告提及,此次重组的目的是使新公司成为一家强大的全球集团。

  04猛踩国际化“油门”

  作为最早出海的自主企业之一,吉利近年来保持全球购节奏,李书福遍寻全球范围内更广泛的合作,不放过任何一个良机。

  2017年6月,吉利收购马来西亚DRB集团旗下宝腾汽车49.9%的股权,及英国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权,为插旗东南亚市场开道。2018年年初,李书福再豪掷70亿欧元,一举购得戴姆勒集团近10%股份,吉利控股成为戴姆勒的新晋最大股东。

  如果此番完成重组合并,新集团未来实现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上市,对吉利来说,将率先成为自主品牌中真正意义上的跨国车企,另外,领克原计划于2020年至2021年登陆欧洲和北美市场,届时也将依托沃尔沃在当地市场成熟的营销和品牌资源。

  吉利汽车有夺取中国市场更高占有率的野心,沃尔沃汽车意图进一步巩固欧美市场地位,双方都加足马力布局国际化,重组整合一举多得、互利共赢。

  吉利近年来在全球化布局上颇为突进,每一个动作都指向发展成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全球性车企这一终极目标。毕竟李书福对吉利汽车最初的愿望便是“生而全球”。

  合并潮与淘汰赛已经开启,集团国际化作战成为产业转型时代的新特征。在大浪淘沙的时代中,各国车企品牌呈现高度集中化是必然趋势,如李书福对汽车行业一直以来的预判——未来中国汽车行业将只有两三家车企活着。

  因此,吉利和沃尔沃此次资本层面整合,将着重打破组织结构壁垒,促进双方在研发和采购体系及管理效率上的进一步融合,以应对全球化路上降本增效的挑战。迅速凸显吉利旗下沃尔沃、吉利、领克、极星等各品牌的独特品牌特性,培育市场认知与口碑,同时实现品牌矩阵与全球布局的合纵连横。

  吉利和沃尔沃第二个“十年”正在翻开序章。

  而另一个事实是: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电气化、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冲击着汽车产业,白热化的竞争推动着车企直面变革,抱团取暖,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协同和规模化效应,打破国际化壁垒,实现技术和资本联合出海。

  2019年汽车界的合纵连横已初见端倪,FCA与PSA合并成世界第四大汽车集团,丰田与铃木斥资百亿日元各自持股,一汽、东风与长安注资T3项目,上汽与广汽抱团取暖……吉利将沃尔沃收入囊中,是业内联合作战的必然之举。

  多方合作将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有助于协同打造成熟产品体系。如今自主品牌与传统跨国车企实力悬殊,要想在激烈角逐中虎口夺食,构建起自身的全球化体系竞争力,才有抵抗外部风险的能力。

  距离“生而全球”的梦想,吉利又近了一步。但掌控一家全球车企并让它长远的发展,绝非易事。这家汽车集团表现如何上市之后,资本市场将给出最客观的评价。

  编辑:郝秋慧、奚亭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上汽集团2020年5月产销快报出炉,自主品牌表现抢眼!

   北京时间6月5日傍晚,上汽集团(600104)发布了2020年5月产销快报,整体销量继续回暖,特别是上汽大通表现出色,实现了同比大幅增长。
2020年5月,上汽集团销量47.3万辆,同比降1.63%;
2020年1-5月份累计销量156.97万辆,同比跌36.47%;
上汽集团整体销量继续回暖
作为国内汽车的龙头企业,上汽集团的销量一直被作为国内汽车行业的风向标,也因此备受大家关注。在逐渐摆脱疫情的影响后,上汽集团在5月份的销量也再创2020年新高。
对比上汽集团2020年前5个月的销量走势,很明显发现,从3月份开始整体销量正逐步向2019年同期水平靠拢,并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几乎与去年同期持平,回暖迹象明显,并很有可能在6月份实现同比正增长。
自主品牌回暖明显
分品牌来看,上汽大众依旧跌幅明显,同比去年同期跌14.9%;上汽通用在全新英朗销量强势回归的带动下,正逐步缩小与去年的差距,五月份微跌3.6%;而上汽通用五菱与上汽大通表现优异,分别同比增长10.9%和60.6%;
另外,作为上汽集团作为倚重的自主品牌上汽乘用车在5月份销量也超过了5万辆,虽然与2019年同期相比让那个处于微跌状态,但环比4月大增32.5%,回暖迹象明显。另外,上汽乘用车分别将在接下来的6月与7月上市两款重磅车型,荣威Rx5 Plus和第三代MG6。两者分别作为荣威与名爵的销量主力同时面临换代,对其目前的销量也存在一定影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瑞康医药和上汽集团哪只股票有投资价值

  唐金诚银回答:

  瑞康医药目前处于上涨后的调整过程,现阶段处于20日线支撑附近,暂时是安全的,如跌破20日线有继续下跌的动力。从行业上来分析医药行情目前没有重大的利好消息,不利于股价的持续拉升。

  
 

  上汽集团属于央企改革概念的,有政策扶持,从中产线来看,目前上汽集团上涨趋势非常的明确,可以继续的买入做中长线。

   1月汽车出行大事件:汽车行业驰援抗疫;特斯拉市值首破千亿美金

  [亿欧导读]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驰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特斯拉国产Model3交付;吉利与奔驰合资成立smart公司;京东获导航电子地图甲级绘制资质

  作者丨钱漪

  编辑丨郝秋慧

  为方便大家了解、回顾1月汽车出行产业发生的大事件,亿欧汽车按照传统车企、新造车企和科技企业等不同类别,对当月大事进行了整理。

  2020年1月,各大车企纷纷交出2019年期末成绩单。奔驰全球销量达245.6万辆,连续9年刷新纪录;福特2019年在华销量跌26.1%,仅56.79万辆;沃尔沃汽车2019年在华销量超70万辆,同比增长9.8%。另外,自主品牌销量呈总体下滑态势。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自1月中旬蔓延,形势日益严峻,众多企业表达了共度时艰的态度,并用实际行动贡献力量。二十余家中国传统车企、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多家造车新势力、零部件企业、汽车经销商、汽车养护品牌、核心材料企业等汽车行业上下游都伸出援手,或捐钱捐物,或出力支援抗疫前线。

  受疫情影响,亿欧汽车预计一季度车市大概率将出现两位数的跌幅,对于一些新造车企而言,疾病蔓延导致的融资窗口的延后对其也是雪上加霜。疫情的突然爆发让经历2019年寒冬的中国车市,2020开年或许再受重创。

  1月份最受关注的新造车企莫过于特斯拉,1月3日,特斯拉发布消息称,中国制造Model3基础车价从35.58万元下调至32.38万元,补贴后售价为29.905万元;1月7日,特斯拉在上海超级工厂首次向社会车主交付国产Model3,并启动第二款国产车型ModelY。

  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技术测试上同样布局迅速,1月16日,特斯拉官方微博发文称,特斯拉已经有超过60万辆配备“完全自动驾驶芯片”的车辆,车辆每天为特斯拉自动驾驶神经网络创造2千万英里的行驶数据。

  美国当地时间1月22日,特斯拉股价涨超555美元,市值一度突破千亿美元,成为美国有史以来首家市值破千亿的车企。

  科技出行领域,几家欢喜几家忧愁。京东获导航电子地图甲级绘制资质;嘀嗒出行正寻求至多3亿美元融资,并考虑进行首次公开招股IPO;滴滴成立新公司,经营范围含二手车经纪等;上海市消保委公开约谈“美团打车”,出租车感谢费”模块被迫下线。

  CES2020(国际消费电子展)于当地时间2020年1月7日至10日在拉斯维加斯举行,各大科技企业争相秀“肌肉”,如腾讯与伟世通、广汽合作量产智能座舱SmartCore亮相。

  多家传统汽车制造企业与科技企业宣布牵手,深化自动驾驶及智能网联方面的进一步合作。

  如中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AutoX宣布与FCA菲亚特克莱斯勒达成合作,双方携手推出无人车PacificaX(捷龙星),共同布局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这一领域;英特尔旗下子公司Mobileye正式宣布与上汽集团和韩国大邱广域市达成合作,上汽集团将采用Mobileye的路网资产管理技术(REM),以推进L2+级别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在中国的部署等。

  传统车企

  北汽集团发布2019年度经营业绩,产销同比下跌5.91%

  1月6日,北汽集团发布了2019年度经营业绩。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北汽集团实现产销226万辆,同比下跌5.91%,位居全国第四位。此外,北汽集团2019年全年营业收入为5012.3亿元,同比增长4.26%。

  沃尔沃汽车2019年销量突破70万辆,同比增长9.8%

  1月7日,据吉利控股集团官方微信消息,2019年,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再创新高,共售出705452辆,较去年同期增长9.8%。这是沃尔沃汽车成立93年以来首次突破70万辆大关,连续第六年打破全球销量纪录。

  吉利与奔驰合资成立smart公司:各持股50%,发展纯电动智能汽车

  1月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宣布:经相关监管部门批准,双方组建的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smartAutomobileCo.,Ltd.)正式成立,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升级。合资公司注册资金54亿元人民币,开发下一代高端电动smart车型,首批纯电动汽车产品将自2022年起投放市场。

  上汽集团对外公布2019年销量成绩,同比下滑11.5%。

  1月8日,上汽集团对外公布2019年销量成绩。据其公布数据显示,上汽集团2019年全年整车销售623.8万辆,同比下滑11.5%。相较国内颓势,其海外成绩喜人,销售整车35万辆,同比增长26%。新能源车销量超过18万辆,同比增长30%。

  在上半年财报中,基于对全年国内市场的预测,上汽集团将全年整车销售目标调至到了650万辆,相较于年初710万销量目标减少了8.5%。

  奇瑞集团公布年销量数据,已完成99.3%

  1月8日,奇瑞集团公布年销量成绩单,2019年奇瑞集团累计销售汽车74.5万辆,同比微跌0.9%,完成年初75万目标的99.3%。其中,自主品牌车型销量同比增长6.9%,全新一代瑞虎8、艾瑞泽系列以及捷途系列销量均突破10万辆。

  红旗品牌2030年销量目标100万辆,红旗H9全球首秀

  1月8日,红旗品牌在人民大会堂举办2020年中国一汽的首场品牌盛典活动。在发布会现场,中国一汽集团董事长徐留平公布一汽红旗品牌未来10年的销量目标:2020年达到20万辆销量,2022年达到40万辆销量,2025年力争60万辆销量,到2030年将争取达到100万辆年销量。同时,在本次活动上,红旗品牌也带来了全新车型红旗H9的全球首秀。

  上汽集团与Mobileye就深化智能驾驶技术达成合作

  1月8日,上汽集团对外宣布,近日上汽集团已经与英特尔子公司Mobileye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进一步拓展并深化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智能驾驶汽车在国内早日落地。

  根据协议,具体的合作内容包括:双方计划携手在中国推广端到端路网资产管理解决方案(REM,RoadExperienceManagement);上汽集团自主开发的全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AS)计划搭载Mobileye最新的视觉芯片;双方共同开展L3-L4级别的智能驾驶项目研究合作。

  奔驰全球销量达245.6万辆,连续9年刷新纪录

  1月9日,梅赛德斯-奔驰发布官方消息称,2019年,奔驰与smart品牌在全球合计销量达245.6万辆,同比微增0.7%,连续9年刷新年销量记录的同时,连续4年霸占全球豪华车销量榜第一的宝座。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OlaK?llenius)表示,在移动出行变革的大背景下,奔驰再次取得好成绩,体现了客户对奔驰的强烈需求,印证了奔驰品牌的价值,“通过对新科技、可盈利性销量增长方面的投入,我们将为品牌在碳中和出行时代成为可持续豪华主义的先锋、持续引领全球豪华汽车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福特2019年在华销量跌26.1%,仅56.79万辆

  1月13日,福特汽车公司公布了2019年在华销量。数据显示,2019年福特汽车在华销量为56.8万辆,同比下降26.1%。其中,2019年福特汽车第四季度在华的销量为14.6万辆,同比下降14.7%。自2017年起福特汽车在华销量连续三年下滑。

  标致家族计划增持PSA-FCA新造车集团的股份

  1月13日,据路透社消息,在标致雪铁龙和菲亚特克莱斯勒合并后,标致家族将持有新造车集团6.2%的股份,并计划尽快增持股份。上月,标致雪铁龙和菲亚特克莱斯勒就一项500亿美元的并购达成了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协议,该协议将在12至15个月内完成交易,缔造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根据协议条款,标致家族只有从法国国有投资银行BpifranceParticipations和中国东风汽车(DongfengMotors)手中收购股份,才能增持至多2.5%的股份。

  起亚2025年前投29万亿韩元推11款纯电动车

  1月14日,韩国起亚汽车发布了中长期战略目标“S计划”(PlanS),提出加速转型升级,逐步建立在未来汽车行业的领导地位,包括在电气化、移动出行服务,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等领域。按照计划,起亚汽车将在2025年前投资29万亿韩元(约合1730万元),推出11款纯电动车,全球市场(除中国外)占有率实现达到6.6%,环保车销量比重达到25%。起亚首款纯电动车将于2021年推出。

  上汽大众与苏宁控股正式进行战略合作签约

  1月14日,上海上汽大众销售有限公司与苏宁控股集团正式进行战略合作签约。签约仪式上,双方拟定2020年开50家苏宁汽车斯柯达零售店目标。双方将在全场景、全客群、全数据、全媒介、全产业链层面开展协作。双方联合打造的首家苏宁汽车斯柯达零售店“斯家空间”已在南京江宁万达试营业。

  丰田发布全新移动出行服务品牌Kinto

  1月14日,丰田推出了一个全新的移动出行服务品牌Kinto,以专注于汽车共享、订阅服务和自动驾驶等服务,这一全新品牌将被引入欧洲。它是丰田利用包括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系统在内的新技术,KintoOne作为一个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租赁系统,将车辆费用、任意保险、汽车税、注册各项费用以及车辆维修费整合为月度固定费用;KintoFlex将提供基于订阅的租车服务,并提供“优质体验”;KintoShare将在自助服务的基础上使用混合动力汽车。

  沃尔沃联手联通推进5GV2X技术在中国的落地

  1月15日,“重新定义5G时代车联网基因———2020中国智能汽车高峰论坛”上,沃尔沃汽宣布与中国联通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5G下一代移动网络技术,共同推动V2X车路协同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大众汽车因柴油车丑闻在加拿大面临1.96亿美元罚款

  大众集团发言人证实,1月22日,加拿大检方提议对大众集团(VolkswagenGroup)处以1.965亿美元(合2.583亿加元)的罚款,此前大众集团对数十项违反柴油车排放的指控认罪。

  丰田因“高田气囊”再在全球召回36.1万辆汽车

  1月23日,据路透社报道,丰田汽车公司表示将在全球再召回36.1万辆老款车型,这些汽车的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存在潜在缺陷。

  沃尔沃押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1月28日,据彭博社消息,沃尔沃将加大对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赌注,提升其在欧洲销量的占比达25%。其CEO汉肯·塞缪尔森(HakanSamuelsson)此前宣布,到2025年,沃尔沃所有在售汽车中一半为纯电动汽车,一半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雷诺任命德梅奥为新任CEO

  1月29日,雷诺任命大众汽车集团(VolkswagenGroup)旗下西雅特(Seat)品牌的前负责人卢卡·德·梅奥(LucadeMeo)为新任首席执行官。德梅奥2009年加入大众集团,先后负责大众品牌和奥迪品牌的营销与销售工作。

  新造车企

  国产特斯拉降价,补贴后低于30万元

  1月3日,特斯拉发布消息称,中国制造Model3基础车价从35.58万元下调至32.38万元,同时该车还将享受免征购置税以及国家的补贴政策,补贴金额将达到2.475万元,因此该车补贴后售价为29.905万元,并且首付最低4.5万起。

  理想汽车在美申请IPO

  1月3日,据路透社报道,理想汽车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旨在筹资至少5亿美元,最早于2020年上半年上市。

  据知情人士透露,理想汽车的IPO计划从去年夏天就已经开始,并且雇佣高盛银行作为此次牵头交易的主要机构。在2019年12月,理想汽车秘密提交了首次公开募股申请,并表示将于2020年上半年正式登陆股市。如果一切顺利进行,理想汽车将会成为继蔚来汽车之后,第二家实现在美上市的中国造车新势力。

  特斯拉首次向社会车主交付国产Model3,并启动第二款国产车型ModelY

  1月7日,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ElonMusk)首次向社会车主交付了在中国本地生产的Model3,交付仪式在特斯拉位于中国上海的超级工厂举行。特斯拉上海工厂制造总监宋钢透露,在今年底国产特斯拉Model3将实现全部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

  同时,马斯克还发布了下一辆国产车型ModelY的项目启动。ModelY车型于2019年3月在位于美国洛杉矶的特斯拉设计中心首次发布,预计将于未来数月内在特斯拉位于加州的弗里蒙特工厂进行投产。特斯拉宣布,位于上海临港超级工厂二期项目正式启动,这里将生产中国版modelY。

  广汽蔚来正寻求15亿规模融资,投前估值15亿

  据腾讯一线日消息,广汽蔚来正在进行新一轮15亿元规模的融资,此轮融资主要用于研发、用户运营品牌及渠道维护及营运等方面。广汽蔚来此轮投前估值为15亿元。

  腾势新能源汽车注册资本新增7亿

  1月14日,据天眼查数据,深圳腾势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发生注册资本新增,由原来的50.6亿增至57.6亿,增幅达13.83%。深圳腾势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2月,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乘用车、电动车等。该公司是由比亚迪与德国戴姆勒共同设立的合资企业,双方各持股50%。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HubertusTroska,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为董事之一。

  华人电动车新势力Lucid将生产首批80辆Air车型

  1月14日,美国华人创办的电动车公司Lucid表示,在4月份在美国纽约正式发布之前,该公司正在制造首款电动汽车“Air”的最初80辆车。目前,Lucid公司已经开始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卡萨格兰德建设电动车工厂,今年四季度工厂将正式启动量产。

  特斯拉:已经有超60万辆特斯拉配备完全自动驾驶芯片

  1月16日,特斯拉官方微博发文称,特斯拉已配备完全自动驾驶芯片,该芯片拥有高达60亿的晶体管,每秒可完成144万亿次的计算,能同时处理每秒2300帧的图像。每辆特斯拉有两个芯片加持,可以同时处理相同的数据。目前特斯拉已经有超过60万辆配备“完全自动驾驶硬件”的车辆。

  特斯拉市值首次破千亿美元,创美国车企市值记录

  1月22日,特斯拉股价一度涨至555美元,市值一度突破千亿美元,成为美国有史以来首家市值破千亿的车企。

  科技企业

  滴滴成立新公司,经营范围含二手车经纪、销售等

  天眼查数据显示,1月6日,滴滴智通(广州)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网络安全信息咨询、二手车经纪、二手车销售、人工智能算法软件的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等,法定代表人为唐霞。

  该公司共有三位股东,分别为广东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市德菲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和滴滴商业服务有限公司。其中,广东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是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滴滴商业服务有限公司为滴滴运营主体——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AutoX与FCA达成合作,共同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PacificaX

  在CES2020期间,中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AutoX宣布与FCA菲亚特克莱斯勒达成合作,双方携手推出无人车PacificaX(捷龙星),共同布局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这一领域。AutoX将其称之为“中国第一款可真正无人的RoboTaxi”。

  据计划,捷龙星将于今年在深圳、上海等地实现规模化投放,成为AutoX试运营车队的一部分。据了解,此前AutoX已在深圳市中心地段开展自动驾驶测试和试运营,并计划在上海推出100辆无人驾驶出租车试运营。

  Mobileye宣布与上汽达成合作,将在华提供路网资产管理技术

  当地时间1月7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ES展上,英特尔旗下子公司Mobileye正式宣布与上汽集团和韩国大邱广域市达成合作。根据合作内容,上海汽车集团将采用Mobileye的路网资产管理技术(REM),以推进L2+级别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在中国的部署。至此,上汽集团将成为采用Mobileye路网资产管理技术的第一家中国车企。

  腾讯与伟世通、广汽合作量产智能座舱SmartCore亮相CES

  当地时间1月8日,由伟世通、腾讯和广汽研究院三方合作打造量产座舱域控制器SmartCore在CES正式亮相。该产品是全球首款使用第三代高通骁龙汽车座舱平台的座舱域控制器,并将在广汽全新纯电平台首款车型AionLX上实现量产。

  本次量产的SmartCore搭载了腾讯车联TAI汽车智能系统的核心技术和能力,以语音交互为主要方式,可实现高效、情感化的人机互动和车辆控制。同时,SmartCore智能座舱注入了腾讯系丰富的内容娱乐及车主服务生态,并可结合出行场景特征和用户兴趣偏好,实现服务的主动推荐,为用户带来人性化的、极致的数字化体验。

  京东获导航电子地图甲级绘制资质

  1月14日,国家自然资源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显示,北京京东叁佰陆拾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获自然资源部颁发的“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测绘资质,这意味京东将被允许开展与自动驾驶、高精地图采集相关的业务研发。2018年7月,京东宣布推出专注于机器人地图和智能驾驶数据应用的京东地图。

  截止至2019年12月,国内仅有22家具有甲级测绘资质的单位或厂商。包括四维图新、凯立德、立得空间等8家传统图商。

  嘀嗒寻求3亿美金融资,完成日订单200万后赴美上市

  1月16日,据彭博社消息,嘀嗒出行正寻求至多3亿美元融资,并考虑进行首次公开招股IPO。据接近嘀嗒的知情人士透露,去年8月嘀嗒已开始在寻求IPO前的最后一轮融资,资金需求是3亿美金。当时按照10亿美金投前估值算,上市地点在美国,不过目前其上市的具体时间还没完全确定。知情人士还称,完成这轮融资后,嘀嗒希望其上市时市值能达到30亿美金,这笔融资主要是为了做大单量,2020年的目标是单量翻倍达到200万单。

  美团打车:“出租车感谢费”模块已下线,将进一步评估方案

  上海市消保委于1月20日就“出租车感谢费”问题公开约谈“美团打车”。对此,美团打车表示,上线“出租车感谢费”的初衷是考虑到春节期间供需紧张,目前正在和有关部门就其中涉及的政策法规问题进行沟通,并已第一时间将该模块下线,就方案进行进一步评估和研究。

  滴滴出行暂停包括武汉在内的全国多地区部分业务运营

  1月24日,滴滴出行发布消息称,“应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要求,将于2020年1月24日12时起,暂停武汉市内的网约车及网约出租车运营,恢复时间以指挥部通告为准。”1月27日,发布《滴滴出行暂停部分地区部分业务运营》的通知,滴滴方面称,为了做好疫情防控,滴滴出行暂停部分城市的部分业务,恢复时间以当地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通告为准。

  编辑:郝秋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下一篇:双底指标公式
上一篇:卓胜微市盈率和市净率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