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成福利?业绩不达标就改考核指标特锐德等一批公司打起“

2021-11-07 13:10:57

  股权激励,是企业为了激励和留住核心人才而推行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股权激励主要是通过附条件给予员工部分权益,使其具有主人翁意识,从而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从而帮助企业实现稳定发展的长期目标。

  对公司和被激励者来说,股权激励考核指标达标,自然皆大欢喜,但如果没法达标,除了眼睁睁与激励擦肩而过之外,上市公司还给出了另一种方式,那就是修改。

  日前,特锐德(300001.SZ)披露称,早在2019年子公司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特来电)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考核条件为2019年至2023年充电量分别达到22.5亿度、45亿度、90亿度、150亿度、240亿度预测,2019年至2023年累计充电量达到547.5亿度。

  但受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等不可抗力的影响,特来电预计充电量受到较大影响。于是,特锐德“灵光一闪”作出调整,公司计划将2020年度从五年考核期中剔除,并顺延至2024年(即考核期为2019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同时,累计充电量由547.5亿度调整为304.5亿度,各年度分别要达到22.5亿度、42亿度、60亿度、80亿度、100亿度。

  11月1日晚间,深交所向特锐德下发关注函,要求其说明子公司特来电股权激励计划中业绩考核指标调整的合理性等相关问题,并问及是否存在刻意降低业绩考核指标向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高管等人员输送利益的情形。

  特锐德修改后的指标,又能否达标,市场只有拭目以待。需要指出的是,对考核指标作出调整修改的,绝非特锐德的独创。

  回盛生物(300871.SZ)在10月29日称,在6月份通过的激励计划,几个月后便要进行调整。鉴于下游养殖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对兽药产品的总体需求量将有所降低,将原各年度业绩考核目标以2020年净利润为基数,2021年、2022年与2023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30%、65%与100%,调整为各年度业绩考核目标为以2020年为基数,2021年、2022年与2023年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分别增长30%、65%与100%,且当业绩实际完成率(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增长率较高者)R不低于80%时,解除限售比例为业绩实际完成率。这一变化也一度引来了关注函。

  北陆药业(300016.SZ)也取了个巧。该公司坦言,2021年6月,公司对比剂产品参加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联合采购办公室组织的第五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其中碘海醇注射液(100ml:35g(I))中标,而碘克沙醇注射液未中标。碘海醇注射液是公司主要的对比剂产品,随着第五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的执行,碘海醇注射液终端价格大幅下降,对公司营业收入带来一定影响。此外,碘克沙醇注射液未中标也对公司营业收入造成直接的冲击。因此,公司预计完成 2021年度收入考核指标面临巨大挑战,原本预计的 2021年业绩考核指标的完成性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因此,北陆药业在2021年的考核中,引入了一个系数。原考核为“以2018年营业收入为固定基数,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92%”,解锁比例为40%,如今则将解锁比例改为了“40%*标准比例系数”。这个“标准比例系数”看的就是实际完成情况,即实际完成情况R=2021年经审计营业收入÷2021年营业收入业绩考核目标×100%。

下一篇:操盘线主图指标源码
上一篇:ah股倒挂是什么意思?ah股倒挂的原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