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新进增持61家公司股票
截至10月29日,在已披露2021年三季报的上市公司中,2021年三季度,有111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养老金的身影,合计持股数量8.59亿股,持股市值166.58亿元。其中,61家公司股票成为养老金新进增持品种,25家公司股票养老金持股数量未变,25家公司股票被养老金减持。
从持股市值来看,上述111只个股中,养老金持股市值超1亿元的个股有51只。其中,中国巨石养老金本期持股市值最多,达到11.78亿元;胜宏科技、科达利等2只个股本期养老金持股市值均逾5亿元;浙江龙盛、菲利华、华贸物流、药石科技、林洋能源等5只个股在今年三季度末养老金持股市值均逾4亿元。
在今年三季度养老金新进增持的61只个股中,有42只个股为今年三季度养老金新进持有,宇通客车、太阳纸业、杭钢股份、伟明环保、拓邦股份、纳思达等6只个股今年三季度养老金新进数量均超1000万股,伟星新材、圣农发展、东睦股份、鱼跃医疗、羚锐制药、宁波华翔、新洋丰、建投能源、蒙娜丽莎等9只个股本期养老金新进数量均逾500万股。
此外,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养老金继续对19只个股进行加仓操作。其中,中国巨石本期养老金增持数量位居榜首,达到4901.71万股,最新持股总数达6702万股,持股比例达1.67%;仁和药业、大东方、林洋能源、天顺风能、皖能电力等5只个股三季度养老金增持数量均在200万股以上。
养老金投资风格稳健,其看好的公司股票今年前三季度业绩均有不错表现,上述111家被养老金持有的公司中,有79家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逾七成。其中,24家公司报告期内均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
值得注意的是,与养老金一样,QFII也以稳健的投资风格著称,两者持仓周期均较长,不轻易调仓换股。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共有22只个股获养老金与QFII共同持仓,峨眉山A、华东医药、金洲管道、松霖科技、天虹股份、九阳股份、鲁阳节能等7只个股在今年三季度成为养老金与QFII两类机构新进增持的重点目标。
有分析人士认为,养老金与QFII两类机构的共同持仓行为体现了对高成长优质品种的一致青睐。同时,两者投资风格均是以追求长期稳健的复利回报为基础,投资周期较长,风险意识高,理念成熟。而从行业来看,这两类机构的共同持股均为行业细分龙头,业绩普遍较好,机构推荐评级高,属于高附加值、可长期投资的上市公司,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
有养老金“坐镇”,北上资金开始追捧该类股票。数据显示,上述今年三季度获养老金持仓的111只个股中,截至10月29日,有78只个股也被北向资金持有,有38只个股10月份被北向资金增持,拓邦股份、圣农发展、宇通客车等3只个股月内北向资金合计增持数量均超3000万股。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养老金持有企业本身就是质地优良的企业,属于优质资产,而这类企业市场关注度较高,普遍被各类机构偏爱,因此北向资金在持仓方面与养老金持仓存在一定的重合度;另一方面,养老金持仓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战略重点发展方向,为国内的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其所布局方向也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因此‘聪明钱’会选择增持养老金持仓个股。此外,社保基金和北向资金的投资策略都偏向于长线投资,持仓企业均为各行业细分领域龙头,适合中长期投资。”
养老金重仓股10月份股价表现可圈可点,其中,有60只个股期间股价表现跑赢上证指数(月内累计下跌0.58%),占比逾五成。恒帅股份月内累计涨幅位居榜首,达到85.72%;和胜股份紧随其后,月内累计涨幅达55.03%;德业股份、科达利、菱电电控、千禾味业、华东医药、盐津铺子、金禾实业等个股期间累计涨幅均超20%。
行业角度方面,上述今年三季度获养老金新进增持的61只个股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电子、轻工制造、汽车、基础化工、电力设备等六个行业,涉及个股数量前两位的行业为8只与6只,其余均为5只。
“医药生物行业成为养老金增持的重点领域。”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叶远声对记者表示,“养老金增持医药生物行业,主要原因是目前板块估值已经低于近五年平均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随着行业政策方向逐渐清晰明朗,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平稳增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医药生物需求还会不断提升,其中部分细分赛道依旧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速向上,汽车行业景气度有望抬升,成为今年三季度养老金增持的重点行业之一。”富荣基金研究部总经理郎骋成对记者表示,“汽车板块之前源于市场对于零售数据同比下滑的担忧出现下跌,但是问题出在供给面而不是需求面,缺车的本质在于‘缺芯’。9月份批发以及10月份排产已经看到芯片供给改善,零售数据显著好转,尤其是新能源车有强势表现。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提升了汽车行业的景气度,预计明年整个行业将进一步向上,行情有望可持续性超预期。”
叶远声认为,“电力设备行业在需求旺盛和涨价因素推动下,业绩有望持续迎来确定性增长。一方面,在清洁能源以及‘双碳’战略推动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有望加快,未来新能源装机比例会大幅提升,电力设备需求有望提升;另一方面,国内用电尤其是居民用电处于世界最低水平,未来有较大的涨价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