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云维重整计划
st云维股票什么时候
st云维股票
公司扭亏为盈
就会摘帽ST
最近股市里ST题材为什么会成为热点ST明明是个不好的概念
事事无绝对,股市本来就是二八定律。不好的不一定好,好的不一定有赚钱效应。更多的是出其不意。
ST云维没卖出,停牌了怎么办
该股因重组而停牌,应该属于利好。复牌后可以选择卖出。
如题,大家觉得下半年哪类的股有潜力,推荐几个
下半年仍然关注通胀、人民币升值、新兴产业个股。
如医药、农业、航空、新能源等
但短线这些个股都不宜操作,需等大盘这次回调企稳方可介入。
求曲靖市经济状况和管理之间的关系
一、曲靖工业经济现状
“十五”期间是曲靖历史上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好的时期,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工业经济主管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按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培育优势产业群,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十五”期间工业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工业经济的基本状况
曲靖市域内现有工业企业12801户,其中:规模以上278户(国有企业44户、集体企业30户、股份制企业131户、其它企业73户),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富有地方特色、门类相对齐全的工业体系。以煤炭、烟草、电力、汽车、化工、矿冶、机械、建材、轻纺、食品、医药、运输为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35个大类、120个中类和160个小类;“六大支柱产业”:两烟及配套、能源、化工、矿冶、汽车及机械、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以及30户重点骨干企业的比较优势逐步呈现。
(二)“十五”期间工业经济取得的主要成就
——工业发展速度加快,主导作用显著增强。“十五”期间,全市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利润增速加快。工业总产值2005年完成464.3亿元,是2000年166.27亿元的2.8倍,年均增幅22.8%;工业增加值2005年实现194.4亿元,是2000年75.6亿元的2.6倍,年均增幅20.8%;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2005年实现351.26亿元,是2000年124.2亿元的2.8倍,年均增幅23.1%;规模以上企业利税2005年实现84.18亿元,是2000年36.9亿元的2.3倍,年均增幅17.9%;其中:利润2005年实现25.21亿元,是2000年7.08亿元的3.6倍,年均增幅28.9%。工业经济的支柱作用进一步显现,工业占全市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35.5%提高到2005年的44%;上缴税金从2000年的29.8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58.97亿元,工业经济对财政增收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结构调整有较大突破。2000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4.8:42.6:32.6,2005年已调整为20:50:30。其中:工业的比重也从2000年的35.5%上升到2005年的44.1%;非公经济的比重从2000年的30%上升到2005年的33%;非烟工业的发展速度加快,2000年卷烟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9.3%,2005年下降为16.83%。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工业投入大幅增加。2000年全市工业投资1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8.3%,2005年工业投入130.4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7.5%,是2000年的7.2倍。“十五”期间工业累计完成投资277亿元,是“九五”期间75.89亿元的3.65倍,年均增长29.6%。
——实施大项目战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了新的提升。“十五”期间,围绕工业强市必须实现大项目带动,市域内一批大项目相继投入,其中: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共有62个,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产业龙头带动作用。“十五”期间企业共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136项,新产品、新规格、新包装172项,现有省级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2个(曲烟、一汽红塔)。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水平不断提高,云维集团50万吨合成氨采用煤气化技术世界领先;云南冶金集团曲靖基地粗锌铸锭技术全国领先,且尾气回收制酸的排放低于国家标准;宣威磷电一体化项目自行设计的黄磷碳极自动操作系统技术全国领先;云维大型化工机械多项技术西南地区领先;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支柱产业群培育初见成效。“十五”期间卷烟产业稳定发展,能源、化工、矿冶、汽车及机械、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等六大支柱产业成效显著。2005年,烟草及配套产业产值78.08亿元、能源产值133.3亿元(连续两年超过卷烟工业成为全市第一大产业)、化工产值44.57亿元、矿冶产值49.08亿元、汽车及机械产值18.77亿元等,六大支柱产业的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支撑作用比较明显。
——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企业活力不断增强。我市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体制和机制创新为目标的国企改革工作已基本结束,并被评为全省三年国企改革先进单位。全市共引进42家合作者参与国企改革,改制重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2005年,183户改制重组企业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5%;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上缴税金15.1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利润6.4亿元,同比增长5.7%。通过改制,企业盘活了存量,潜能得到释放,发展势头强劲。
——发展循环经济和企业清洁生产工作初见成效。全市共取缔土法炼锌炉464座、土法炼焦企业872户,退出土法炼锌生产能力9.5万吨、土法炼焦生产能力167.51万吨,关闭生产能力低于5万吨/年的焦炉21座,对生产能力高于5万吨/年但没有化产回收系统的83户企业实行2年过渡期全部关停,并与各县(市)区和业主签定了责任书。“十五”期间共认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83户,企业水重复利用率达70%,废弃物再利用327万吨。同时,全市共确定10户清洁生产试点企业,试点情况良好,将为全面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工作提供示范和经验。
——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按照“科学规划、聚集发展、实质性开发”的原则,三个工业园区和七个工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发展势头良好。煤化工工业园区初具规模,2005年完成投资1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1.84亿元,完成增加值5.12亿元,实现利润1.29亿元。南海子、西城区工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七个工业基地发展已初具雏形。